新闻热线:0893-7892933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网上投搞
您现在的位置:西藏山南网>雅砻文化节>山南文物

山南扎囊县桑耶寺

2012-06-17 13:47:30  来源:山南网  作者:

  位于山南地区扎囊县雅鲁藏布江北岸桑耶乡的哈布山下,周围河渠萦绕,树木葱茂,密集成林。8世纪中叶,由印度僧人莲花生奉赤松德赞之命而建造。寺内珍藏和保存着自吐蕃以来西藏各个时期的历史、宗教、建筑、壁画、雕塑等多方面遗产。

  桑耶寺建筑规模宏大,殿塔林立,以金碧辉煌的“乌孜”大殿(乌孜仁松拉康)为主体,组成一座庞大、完整的建筑群,总面积约2.5万平方米。整个寺院的布局是按佛教想象中“世界”的结构设计而成。位于全寺中心的“乌孜”大殿象征宇宙中心的须弥山;‘乌孜’大殿四方各建一殿,象征四大洲;四方各殿的附近各有两座小殿,象征八小洲;主殿两旁又建两座小殿,象征日、月;主殿四角建红、绿、黑、白四塔,以镇服一切凶神魔刹,防止天灾人祸的发生;在塔周围遍架金刚杵,形成108座小塔,每杵下置一舍利,象征佛法坚不可摧。此外,还有护法神殿、僧舍、经房、仓库等。全部建筑又围上一道椭圆形围墙,象征铁围山,四面各开大门一座,东大门为正门。

  “乌孜”大殿即“祖拉康”,是桑耶寺的中心主殿,建筑面积达6000多平方米,坐西朝东,殿高三层,每层殿堂的空间很高,一般在5.5—6米之间。”“乌孜”大殿的建筑吸取了西藏、内地和印度的构造风格。底层采用藏族建筑形式,中层采用汉族建筑形式,上层采用印度建筑形式。各层的壁画和塑像也都按照各自不同的法式进行描绘和雕塑。这种藏、汉、印合璧的建筑格调,在建筑史上是非常罕见的,所以有人据此又称桑耶寺为“三样寺”。

  在“乌孜”大殿四角成直线的地方分别建有白、红、黑、绿四座塔。白塔建在大殿东南角,形制与北京北海的白塔略同,皆用石块、石板砌成,因塔体全为白色故名“白塔”。在塔基的方形围墙上,立有108座小塔,塔身方形,在腰部以上逐层收分如阶梯,上有覆钵形塔腹。但覆钵扁平而宽大,没有龛门,宝刹上置17环相轮。在转经道旁有16罗汉石像,分别雕刻在边长为0.74米的方形石板上,极为精致。红塔建在大殿的西南角,造形特殊。塔身用砖石砌成,形方实圆,状如覆钟,腰部以上呈环状纹,上部为覆钵形塔腹,宝刹之上置两段相轮,上为7环,下为9环,塔身为土红色并泛有光泽。黑塔建在大殿的西北角,塔形也很特殊,塔身如三叠覆锅,刹盘上托宝剑。第二级相轮7环,上即瓶盖和宝珠。塔身为条砖砌成,全为黑色。绿塔建在大殿的东北角,平面呈四方多角形。塔基甚高,石阶而上数级达第一层,四面各有龛室三间,内有塑像,每面都有明梯通往二层。二层每面只有龛室一间,各有塑像。第三层为覆钵形的塔身,上置相轮宝刹,刹身很长。相轮分为三级,每一级自方形托盘上置相轮九环,中间一段为第二级,有相轮7环,第三级有相轮5环。伞盖上承宝瓶和宝珠,塔身为绿色,琉璃砖砌成。砖为土加粗沙烧制,质地坚硬,釉色苍郁而富光泽,极其精美。

  砖瓦是桑耶寺现存数量最多、时代最早的文物之一。另外,在“乌孜”大殿正门口有一座石碑和一口铜钟,还有一对石狮,形制大小完全一致。石狮通高1.23米,形态古朴,双目有神,背披螺吉,项系宝铃,长尾上卷,两耳下耷。这些都是吐蕃时期的珍贵文物。

  大殿正门的门楣上原挂有清代皇帝所题“格鲁伽兰”的匾额,已不存,尚能见到的是大殿二门上悬挂的“大千普佑”清代匾额,长2.29米、宽1.38米,四周金龙框边,蓝地金字,图章和落款均被毁掉,不知系哪位皇帝的手笔。

  17世纪中叶,桑耶寺曾遭一场大火,大殿建筑多被烧毁,后来绘制的壁画中尚有烈火熊熊,大殿被焚的场面。到六世纪达赖仓央嘉措以后,又陆续修建起来。?

  20世纪30—40年代,热振活佛摄政期间,对桑耶寺进行过一次较全面的维修。?

  1962年,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将桑耶寺列为全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1年以来,国家拨出巨款对该寺作了大规模维修,到1989年,已修复了乌孜大殿和四大部洲,其面积近9万平方米,基本恢复了古寺原貌。

  1996年11月20日,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周新闻排行
精彩视频
精彩图片
网站简介  |   本网动态  |   版权声明  |   新闻许可  |   联系我们  |   山南网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0-2017 山南网(中国西藏山南网) WWW.XZS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藏ICP备14000057号-1 网安联网备案号:54220002000002号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藏党宣[2010]250号
中国 西藏 山南市乃东县湖南路19号 联系电话:0893-7892933 邮箱:xzsnw#sina.com(把#号换成@符号) QQ:1647664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