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93-7892933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网上投搞
您现在的位置:西藏山南网>雅砻文化节>印象雅砻>山南特产

藏刀中的“后起之秀”——加玉藏刀

2012-06-18 23:43:19  来源:山南网  作者:

藏刀中的“后起之秀”——加玉藏刀藏刀中的“后起之秀”——加玉藏刀"

藏刀中的“后起之秀”——加玉藏刀藏刀中的“后起之秀”——加玉藏刀"

 

  在莽莽西藏高原上,有着林林总总的民族手工业,曾经在历史长河中,放射出文明之光。

  令人欣喜的是,改革开放30年来,这些民族手工业不但没有湮没,反而在市场经济的催化下,激发出新的活力,绽放出新的光彩。山南地区隆子县的“加玉藏刀”就是这样一朵奇葩。

  藏刀中的“后起之秀”

  登上汽车,在车子一路扬起的灰尘中,渐渐远离了熟悉的泽当,驶向隆子。前方,雅砻山脉以它亘古不变的姿态,默默伏卧在苍穹之下,仿佛承载着千万年无言的历史,又仿佛向我们发出了无言而真切的呼唤。

  路边挺拔的白杨、细如丝线的垂柳、秋收后翻出的黑土、土褐色的村庄和挂在房顶上、水沟边的风马旗及经幡一掠而过,身着黑色缀着花边藏装的藏族农民,悠闲地坐在马车和拖拉机上赶往田间劳作,明眸皓齿的牧童哼着小曲,赶着牛羊沿着山脚往山上走去。

  很快,接近中午时到了隆子县城。此时,这里已是一片喧嚣,高鼻子大眼身着藏装腰间挂着藏刀的康巴汉子、身着艳丽民族服饰的藏族女子,把这个只有几平方公里的县城装得满满的。大声吆喝的回族人和藏族语言嘈杂声里,混合着边城特有的驴鸣马嘶,这一切,透着少数民族边境地区人民生活的和平与安宁。

  隆子在藏语里意为“万事顺利,实力雄厚”,古称“涅”。这里土地肥硕、水草丰腴、沃野连绵、牛羊遍地。一条奔腾不息的隆子河从雅拉香布雪山发源,九曲十八弯汇入雅鲁藏布江。隆子河是雅鲁藏布江一个娇生惯养的女儿,聪明又顽皮,浇灌了两岸的土地,美丽是她的主题。

  与西藏自治区其他地方产的藏刀所不同的是,产于隆子县境内加玉乡的“加玉藏刀”只能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初期,是现代出生的民族手工业产品。

  相传,该藏刀的打造艺术最初从尼泊尔王国传入加玉一带,加玉藏刀第一代传承人桑杰加措跟随他人到尼泊尔,得到了尼泊尔刀的打制说明书;同时隆子县在建设强木金电站时,地区水利队队长要求民工掌握一门技术,特别是藏刀打制技术,也将藏刀打造图纸交给了桑杰加措,将尼泊尔的传统打造技巧与西藏的传统艺术融为一体。就这样,加玉藏刀通过几代老艺人的不懈努力,在工艺上的不断更新,形成了现在“加玉藏刀”独一无二的款式和艺术。

  “手艺”如今变“收益”

  加玉藏刀有3个规格、4个品种、6种花纹,雕刻的图案有领袖、飞禽、水果、花等,材料品种有金、银、铜,用象牙、鹿角、木头等作装饰。其精湛的打制技术和巧夺天工的雕凿艺术,在现今民族手工业领域有一定名气,并且因携带方便、坚固耐用、美观大方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曾经在首都北京举办的民族手工艺品展览会及多次在地区举办的民族手工艺品展览会上亮相,成为民族手工业界的又一个闪光点。

  现在,加玉乡里的次仁琼久是桑杰加措仍然在世的儿子中唯一会藏刀加工的人,我们见到他的时候,他正盘腿坐在自己房屋的屋檐下,不停地忙着手中的活计——他时而锻打,时而磨砺,不一会儿工夫,一块灰黑色的钢板就变成了一把明亮的钢刀。

  人们很难想象,直到今天,加玉的手工艺人们仍然沿用着古老的手工打制工艺。使用的鼓风机,是自制的羊皮吹风袋,其它工具大多是铁锤、铁钳、钢凿、钢剪、钢锉等。用这些简单的工具打出如此精美的藏刀,实属不易。也许正由于这些原因,加玉藏刀才更显示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今年54岁的次仁琼久是加玉乡有名的手工艺人,传承起父亲留下的精湛技艺,是“加玉藏刀”正宗的嫡系传人。23岁时次仁琼久就开始学习藏刀加工技术,后来不管是当过两年僧人,还是做老师,或是务农,都没有斩断过他与加玉藏刀的紧密联系。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几十年的人生坎坷,让加玉藏刀在次仁琼久手中越发得炉火纯青,无论是锻造技艺还是材料都更加考究。加玉藏刀在传承人次仁琼久那里变得光彩夺目。

  在与次仁琼久的交谈中,我们可以体会出他对今天新生活的无比喜悦,他告诉记者,自己年轻的时候,看着父亲整天辛苦地打造藏刀,但那时候还没有开放市场,打造出来的藏刀也主要是宰杀和吃肉的工具,不能拿出去卖,只能留着自己用,有时候也送给周围的乡亲们——守着一门手艺,日子却过得拮据无比,而且手工打造一把刀需要的时间较长,周围也没有人愿意学习这门手艺,因此父亲临去世的时候觉得很痛心。“如今不同了,藏刀已经成了民族手工艺品,很多人还得求我们帮着给他们做刀呢,以前的手艺也变成了今天的收益了!”

  顺着次仁琼久的话,记者问:“现在一年收入能有多少呢?” 次仁琼久笑了笑:“现在一年靠制作藏刀少说也有3万块钱的纯收入。”听村里的人说,2000年,次仁琼久家就率先在强木金村里盖起了二层小楼。俗话说一技在手,吃喝不愁。有这么好的手艺,什么时候也不会受穷!

  次仁琼久对付钢铁的绝活儿,在整个加玉乡是绝无仅有的。而今,乡里如有哪家的汽车、拖拉机等机械损坏,热心的次仁琼久便会主动施展本事,替人仿制,让乡亲们少花些买零件的钱。他平常一般上午制作藏刀,下午则和乡亲们聊天、喝茶、娱乐,乡里的人都喜欢他。

  “钢铁绝活”后继有人

  为了使加玉藏刀这门制作技艺能更好地传承,次仁琼久不仅教会了自己的儿女,还收了村里的一个名叫贡嘎的孩子为徒。记者问他:“要是以后学会的人多了,你的饭碗和生财的路子不就断了吗?”次仁琼久憨厚地笑着说:“只要这门技艺发扬光大了,我就非常高兴了。”记者也在心里默默地祈祷许多年以后,在更多的地方都能见到次仁琼久深爱着的“加玉藏刀”。

  次仁琼久的徒弟贡嘎也确实是个有心人,他在汲取了传统加玉藏刀制作的长处后,还认真分析了当今人们对藏刀工艺的审美意识和消费心理,创造性地将加玉藏刀由传统的铜皮包装改为金银装饰,并精心镌刻龙凤等精美图案,使传统的加玉藏刀焕发出新的光彩,也使加玉藏刀拥有了更旺盛的生命力。

  现在,隆子县加玉乡在积极发展家庭作坊经济,全力打造特色藏刀的同时,还把现在掌握藏刀制造技术的艺人送到山南地区或者是其他地区进行系统的手工制造学习,而且县里又成立了专门的民族手工艺品公司,与藏刀加工艺人们签订了购销合同,支持这种不可多得的藏民族文化不断发展壮大。

  在山南这块神奇而美丽的土地上,隆子县加玉乡的藏刀以其精美的做工、各异的形式,成为了来此旅游的游客们爱不释手的精美装饰品和旅游纪念品;“加玉藏刀”也因此销售形式喜人,像次仁琼久和贡嘎这样吃着“加玉藏刀”饭的人也乐开了怀。

  世代生活在隆子县的人们也像那些吃着“加玉藏刀”饭的人一样,靠着改革开放,靠着现在的好政策,靠着自己的勤劳,过上了好生活。据隆子县政府的统计,从1979年到现在,隆子县的人均纯收入增长了179倍,从走骡马道、喝山沟水、点酥油灯、住土坯房,到现在的乡乡通公路、村村通自来水、电线牵到家、大多数人住上安居房,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短短30年间让昔日的隆子完全变了一个样。

  一滴水珠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芒。“加玉藏刀”一件小小事物的变迁,却是西藏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缩影。相信藏刀制作这门手艺将在改革开放春风的沐浴下,将给加玉人带来更多的实惠,而这种民族文化传统也将不断得到发扬光大。

一周新闻排行
精彩视频
精彩图片
网站简介  |   本网动态  |   版权声明  |   新闻许可  |   联系我们  |   山南网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0-2017 山南网(中国西藏山南网) WWW.XZS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藏ICP备14000057号-1 网安联网备案号:54220002000002号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藏党宣[2010]250号
中国 西藏 山南市乃东县湖南路19号 联系电话:0893-7892933 邮箱:xzsnw#sina.com(把#号换成@符号) QQ:1647664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