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那县多举措推进边境小康村建设
山南网讯 近年来,错那县主动担当,多方争取资金,统筹整合项目,广泛发动群众,提出打造“全国有影响、全区创典范、山南争一流”的总体目标,明确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重点、边境为突破口”的总体思路,全力推进边境小康村建设。
注重规划先行,发挥引领作用。错那县按照“一个村居、一本蓝图、一绘到底”的原则,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缺什么、补什么”和“三十年不落后”的要求,把边境小康村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固边稳边、城镇化、精品化景区建设相结合,与脱贫攻坚同推进,完成25个村居边境小康村规划编制工作,做到了一次规划到位。2013年至2015年,投入1.3亿元率先建成麻麻、江木贡参、错那二组3个小康村,惠及145户391人,在全县小康村建设中起到了“领头羊”作用。
注重党政主导,发挥服务作用。出台《错那县边境小康村建设总体方案》,明确群众自筹比例,特别是抵边搬迁群众建房可享受80%的补助标准。针对县城周边棚户区改造任务重、人员成份杂、筹资难度大等问题,积极争取棚户区改造资金,与小康村建设同推动。出台特殊政策,鼓励群众向边境控制薄弱地区和争议地区抵边搬迁。针对群众还款困难出台“银行贷款、政府贴息、群众还本”政策。同时,进一步强化了临时安置、建设环境、群众参与的保障。
注重群众动员,发挥主体作用。组建县乡工作专班,逐户调查摸底,重点就群众关心的建房成本、自筹资金比例等深入宣传和思想发动,建立“一户一档”,签订申请书、承诺书、保证书,群众踊跃参与小康村建设。截至目前,1049户3235人主动上缴自筹资金9226.93万元。
注重项目建设,发挥管理作用。严格项目建设程序,严守建房面积、建房成本、占地面积、群众出资“四条红线”,民房建设采取“选址、规划、设计、招标、监理、建设标准、设施配套、装饰装修”八个统一要求,确保了项目建设质量。2017年,投入近2.6亿元,实施了202户612人的勒、肖、斯木、吉松(一期)4个小康村,其中肖、勒小康村群众分别于2018年1月25日和2月9日搬迁入住。2018年,陆续开工建设库局、巴鲁等9个小康村,总投资超过5亿元,惠及群众617户1961人。
注重保障措施,确保项目进度及质量。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错那县出台了一系列措施,确保小康村早建成、群众早受益。提前做好群众临时集中安置工作积极发挥村级“一代表两委员”、群众代表作用参与小康村建设始终,保障群众知情权。设立群众举报奖励机制,确保项目质量。探索夜间施工模式,确保建设项目当年开工当年建成。优化施工环境,提前做好“三通一平”,免费提供挖填方土石料,建立商混搅拌站,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注重教育引导,发挥固边作用。鼓励浪坡乡养堆村41户125人往肖站抵边搬迁,从群众动员到竣工使用仅用了6个月时间。10月开工建设的淌乌、多塘、聚塘抵边搬迁小康村项目,即将实现85户247名边民抵边搬迁。
注重经验交流,发挥推广作用。通过走出去学习交流,先后前往拉萨堆龙德庆县、曲水县等地,重点对装配式结构建筑材料、民房格局等进行考察学习。今年3月和8月,山南市实施“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战略、加快推进边境小康村现场观摩会及全区边境小康村建设现场会在错那县召开。班戈、乃东、措美等县(区)考察团到错那县考察交流,相互学习、共同借鉴,进一步提高了错那县小康村建设水平。
- 一周新闻排行
- 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