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纪实
绘制美丽宜居乡村新画卷
——我市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纪实
乡村道路平坦干净
房前屋后整洁有序
家家户户窗明几净
阳光房内花香四溢……
初冬时节,随意打卡我市的一个村庄,都能看到一幅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新画卷。
近年来,我市各县区各部门以“厕所革命”、农牧区垃圾污水治理等方面为主攻方向,集中力量加快补齐短板,全面提升农牧区人居环境质量。
因地制宜、分类推进
逐步提升农牧民生活品质
小小厕所,大大民生。
“以前家里的旱厕是‘三面低矮破围墙、一个蹲坑,雨天湿、夏天臭、冬天冷’,经过改厕,用上了干净卫生方便舒适的厕所,我们的生活质量也提高了。”谈及改厕,隆子县加玉乡庞村村民白玛央金喜悦之情不胜言表。
2019年,隆子县加玉乡庞村在边境小康村建设中,将家家户户的厕所都移到了房子内,由旱厕变成了水冲厕,地面贴着瓷砖,墙面刷着涂料,安装着铝合金门。
“排气扇一打开,能够及时把厕所的湿气和浊气排出去,一点都不比城市里的厕所差,孩子和老人上厕所,再也不需要年轻人陪着了。”感受着居住环境的变化,庞村村民打心底里高兴。
我市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的重要指示,坚持宜水则水、宜旱则旱的原则,深入推进农牧区户用卫生厕所改造,卫生厕所不断推广普及。截至目前,全市建设农牧区卫生厕所户数5.9万户,卫生户厕普及率达到76%。
乃东区昌珠镇综合考量群众实际需求、村庄分布、转运距离等因素,实行“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输、区处理”的收运处置模式,做到生活垃圾增量动态清零,杜绝了垃圾乱堆乱放乱扔。
目前,我市农牧区生活垃圾治理基本实现全覆盖,全市83个乡镇共建成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55座,其中填埋场21座,转运站33座,垃圾焚烧站1座;全市570个建制行政村和2361个自然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达96.9%和90%,垃圾分类工作正积极有序推进。
按照区位条件、村庄人口聚集程度、污水产生量、经济发展水平等,我市结合农牧区生活污水排放和设施建设情况,按照“规划先行、统筹实施”的工作思路,指导各县(区)编制完成了县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采取集中和分散的生活污水处理模式,稳步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农牧区生活污水乱排乱放现象得到有效管控。
目前,全市有县城污水处理厂9座,乡镇污水处理厂3座,森布日极高海拔生态搬迁点污水处理厂1座;已完成村庄污水处理试点建设8个,正在建设4个;建成大型规模化养殖粪污处理设施8家。
美化村貌、提升村容
乡村环境大改善
每到周一、周四的义务劳动日,乃东区昌珠镇全体党员干部和群众都会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中,形成共治共享共乐的良好局面。
浪卡子县浪卡子镇清理乱堆乱放农家肥和砂石料369处、拆除私搭乱建车库232个、残垣断壁62处、超占院子92处、危旧房屋5处、土台路障2处、乱围打麦场102处。
青山绿水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市各县区、各乡镇在开展农牧区人居环境整治中,广泛动员农牧民群众参与进来,深入开展以“四清两改”为重点的村庄清洁行动,严格落实“门前三包”等制度,改善村容村貌。
2022年,我市实施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项目34个,项目涵盖村容村貌提升、生活垃圾处理、生活污水治理、村内主干道路和入户路、给排水、厕所、打麦场和晒场等,全市现有自治区级美丽休闲、幸福宜居、干净整洁示范村56个。措美县、扎囊县、琼结县先后于2019年、2020年、2022年荣获全国村庄清洁先进县。
人居环境整治,带来的不只是“面子”的变化,更是“里子”的改变。
我市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作用,积极组织骨干宣讲员,围绕破除群众卫生习惯差、乱堆乱放、乱扔乱倒等陋习,开展进村入户理论宣讲,教育引导群众树立主人翁意识,共同创造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
农牧区长期存在的“脏乱差”局面得到扭转,绝大多数村庄基本实现干净整洁有序。随着清洁行动持续开展,改善农牧区人居环境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深入调研,建章立制
确保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常态长效
近日,隆子县隆子镇召开第三季度农村人居环境“流动红旗”评比大会。全镇上下相互学习,借鉴经验,不断改善各村人居环境。
这是我市开展人居环境评比的缩影。我市每季度开展农牧区人居环境整治成效“优秀县”和农牧区人居环境整治成效“十佳乡镇”评选工作,专门制定出台《山南市2022年农牧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评价考核方案》《山南市农牧区人居环境整治专项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建立责任管理、督导评价、公开监督、情况通报、信息反馈等项制度,安排专项资金奖励年度农牧区人居环境整治“十佳乡镇”和“先进村(社区)”,大力营造“抓乡、带村、提县”的工作推进氛围,确保人居环境整治各项工作具体化、具体工作项目化、责任落实高效化。
乃东区多颇章乡是第二季度的“后进乡镇”,为了全面整改,多颇章乡先后召开动员会议6次,群众参与率达到100%,发放《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倡议书》1000余份,悬挂条幅12条,清运垃圾600余吨,河道、水渠清淤20余公里,整治乱堆乱放440余处,新建、修缮围墙10余公里。在乃东区第三季度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考核评价中,多颇章乡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我市通过发扬钉钉子精神,咬定青山不放松,坚持每季度督导评价,推动人居环境整治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带动群众改陋习、树新风,村庄形成新风貌。
我市还紧紧围绕实现农牧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需要主题,深入调查研究,充分听取农牧民群众意见,起草出台《山南市农牧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明确未来五年山南市农牧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目标、方向、任务和举措。
通过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一大批个性鲜明、富有特色又功能完备、设施完善,乡风乡景乡味浓郁的美丽休闲、幸福宜居、干净整洁乡村如珍珠般镶嵌在大美山南的广袤大地,展现着和美乡村的时代画卷。
下一步,我市将乘着党的二十大东风,围绕党的二十大确定的“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成效显著”目标任务,扎扎实实推进农牧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各项工作,让广大农牧民群众享受美丽的人居环境,过上现代化的幸福生活。
编辑:巴桑卓玛
- 一周新闻排行
- 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