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结县援藏干部谈发展
2006-03-16 00:00:00 来源: 西藏日报 作者: 琼结县县委书记项晓峰
现阶段农牧民增收困难,是农牧业和农牧区内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现实反映,也是传统自然经济长期积累的各种深层次矛盾的集中反映。在农畜产品市场约束日益增强、农民收入来源日趋多元化的背景下,促进农牧民增收必须有新思路,采取综合性措施,在发展战略、经济体制、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上有一个大的转变。针对以上原因,要加快农牧民收入增长,当前应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增加政府的直接投入,从夯实农牧业基础上增加农牧民收入。一是逐步增加政府的直接投入。将政府对农牧区公共设施建设的直接投入纳入财政或援藏资金预算,搞好村委会建设、农村住房改造等项目,为农牧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二是加快农牧区交通、水利、通讯设施建设步伐。积极争取国债资金、以工代赈资金,加快乡村道路建设,集中建设一批通村公路,逐步实现通路硬化,积极推进农牧区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大力实施低产田改造、灌溉农业、节水农业、退耕还林、棚圈建设等工程,加强对农业生态环境及小流域的治理,加快农业基础设施改造的市场运作进程。三是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投入力度,继续完善和健全农牧区合作医疗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立足特色,加快农牧区经济结构调整。一是深化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按照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原则,突出特色和优势,注重规模和效益,大力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推动农畜产品的优质化、区域化、规模化、专用化生产。着重建好优质油菜生产基地、甜玉米生产基地、干果经济林生产基地、无公害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藏药材种植基地,做大做强特色农业产业。二是发展壮大畜牧产业。利用河谷地带的资源优势,积极发展节粮型畜牧业,提高规模化、集约化饲养水平,促进农牧区畜牧业的发展。要加快畜品种改良的步伐,重点建好禽类养殖基地、黄改、绵改生产基地、短期育肥的步伐,实施退牧还草工程,提高畜牧业产值的比例和总量。三是加快发展乡镇企业。重点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促进农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放手支持农牧民群众自主创业增收。四是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发挥市场结构调整的带动作用。要规范市场流通秩序,加强农畜产品流通的管理;加快建立农畜产品信息系统,为农牧民和企业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防止盲目生产。
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加快农牧业产业化进程。一是要充分利用对口援藏的有利时机,加大对西藏雅拉香布实业有限公司、琼结县养猪场在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力度,积极争取上马新的藏毯加工厂、编织袋厂等项目,要大力支持龙头企业采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建立原料基地,发展精深加工,开拓区内外市场,把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二是完善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机制。要本着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规模经营、生产高效的原则,培育特色农畜产品,加快基地建设;鼓励区外企业参与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加快联合经营、联合开发步伐;大力支持发展"订单农业"、"合同农业",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适时培养和发展各类农牧民专业协会组织,带动农牧民增收。
以劳务输出工作为重点,加快农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一是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市场化运作机制,构建我县劳务输出"县内-周边地区-劳务输出集中省市(地区)"这样一个较为完善的工作网络,打响"琼结劳务"的品牌,使劳务输出达到"出得去,能就业;留得下,能赚钱"的目的。二是规范和强化现有的6个农牧民施工队和农牧区"经济能人"的示范带动作用,拓展劳力市场,发展"订单劳务",推进劳务输出由劳务型向技能型转变。三是加强管理和服务工作,切实维护外出务工人员合法权益。
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一是提倡农村构建"精干高效,交叉兼职,政治素质高,群众信任,满负荷工作"的农牧区干部队伍,精简机构和人员。二是要进一步深化农村税费改革,规范对农牧民的征收行为和征收数额,使农牧民真正减负。三是要抓好农牧户小额信贷工作,通过资金扶持、信息服务、技术服务、示范引导等方式,由村干部或"能人"带头,因地制宜地兴办小型经济实体,繁荣农牧区经济。
变粗放经营为精细管理。实践证明:农牧民家庭经营,管好管坏大不一样,在同等条件下,实施精细管理能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农牧民家庭经营同企业经营一样,每户明白人必须搞好必支账目记载,搞好成本核算,分析某一项农副产品的投入产出比,研究降低成本的途径和对策。农牧产品营销是产品成效的最终实现的环节。
文章来源: 西藏日报
作者: 琼结县县委书记项晓峰
- 一周新闻排行
- 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