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古稀老人的西藏情结
刘秉忠夫妇与学校领导合影
刘秉忠夫妇与学校领导合影
常州市副市长居丽琴为三票展留言
张自群教藏族学生排练歌舞 哈达献给育英人
2006年2月28日是藏历火狗新年,为欢庆这一节日,五十年代曾在西藏山南地区工作过的“三票”珍藏爱好者刘秉忠老人于2月26日—3月5日在江苏省常州西藏民族中学举办了“三票”专题展览,和师生们共同度过了愉快的藏历新年。“三票”展的圆满成功,使秉忠老人再次感悟到旨在“念好收藏经,办好‘三票’展,唱好文化戏,奏好晚年乐”的逸兴和乐趣。
念好收藏经
秉忠老人长期从事党务工作,由于工作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注意收集资料,讲究分类归档,养成了办事认真,工作细致的习惯。在年轻的时候,他与家人朋友通信就喜好买些纪念邮票贴上,并让他们收到后再将邮票寄回来,日子长了,集藏的邮票自然而然就多了起来。在使用粮票的后期,他常把节约下来的粮票换成全国通用粮票,再寄往各地换取当地的粮票,之后又交换购买一些,这样一来他积累了很多很多粮票。
退休之后,习惯成自然,选择了融史料性、知识性、艺术性、可读性为一体,充满艺术素养、审美情趣的“三票”集藏之路,除了集邮票、粮票外,还重点集藏门票。他采取自游收集,向亲朋好友、旅游部门索要,与各地集友交流价购,还直接写信向景点索要或购买等等,使藏品逐步增多。人家是三句不离本行,他是三句不离“三票”,收藏达到痴迷的程度。在广泛收集的基础上,他的收藏逐步向“高精尖”发展,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
但集藏“三票”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他时常遇到一些人对他的行为不予理睬的情况。有时候他说破了嘴,跑痛了腿,却毫无收获。但他相信:只要积极主动,持之以恒,一定会苦尽甘来,丰厚的收获永远属于辛勤耕耘的人们。
办好“三票”展
退休之后,他酷爱“三票”为学问,钟情“三票”集藏。在集藏活动中,他善于研究思考,勇于开拓创新,坚持在“集”字上广交友,当好采购员;在“藏”字上动脑筋,当好保管员;在“编”字上作文章,当好研究员;在“展”字上讲成效,当好宣传员的集藏理念。多年来,他在收藏“三票”路途中发扬钉子精神,集编专题讲究钻研精神,举办展览讲究奉献精神,持之以恒讲究创新精神。多年来,他精心构思,悉心制作图文并茂的“三票”专题60余部。他先后在省内外参展70次。其中深入社区、走进军营、奔赴大中小院校,举办个人大型“三票”专题展览13次。他始终坚守着服务社会,滋润自己,陶冶情操,与众同乐,寓教于乐的理念。
由于五十年代进藏工作过两年,难忘西藏情结。此次他在常州西藏民族中学展览。面对藏族学生,他展出的作品尽量反映西藏的历史变迁、发展和进步。粮票类主展西藏的通用、军用粮票;邮票类主展“民族团结、祖国万岁”、“世界屋脊邮戳卡”、“红军长征过云南”等专题;门票类主展“高歌中国共产党”、“西藏之最”、“天下第一”等专题;他还展出了珍藏半个世纪的西藏老照片“建设西藏亚古都”等20个专题,共140个展框,685张贴片,3500余枚藏品。整个展厅,琳琅满目、图文并茂、主题鲜明、编排巧妙,旨在展示历史痕迹,弘扬民族文化,宣传精神文明,讴歌党和国家走过的光辉历程。
展览期间,师生们反映强烈,流连忘返。有的仔细观察,有的摘抄文字说明,还有的赞颂书画,写下留言。常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居丽琴来校向藏族师生拜年,观看展览时为之留言 “票趣美”。校长董雅芬在留言中写道:“西藏情结,爱国情深”。集邮爱好者刘军留言:“昔日援藏正年轻,雄心壮志满豪情,青春年华献边疆,夕阳情系藏娃心”。何企成老师写道:“在西藏工作难,五十年代更难,老一辈不畏艰难,关心西藏,热爱西藏的情怀,值得我们学习。”学生贡嘎央宗留言:“琳琅满目一片心,方寸世界论古今”。索朗吉米写道:“喜迎藏历年,‘三票’进校园,关心下一代,培养接班人”。学生扎桑留言:“高高兴兴地迎佳节,热热闹闹看三票,开开心心受教育,认认真真求知识”。江白加措留言:“台上演戏一分钟,台下苦练十年功,一日读书一日功,一日不读十日空”。
唱好文化戏
收藏是一种文化的积累,专题是一种文化的再创造。由艺术量的积累,实现质的飞跃,对老年人来说是一种艺术品味,也是精神财富。刘秉忠老人想把藏品仅仅放在家里,锁在柜里是发挥不了什么作用的,收藏的目的就是要拿出去见世面,办展览,宣传大好河山,弘扬民族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发挥寓教于乐的作用。学生旦增拉吉在文章中写道:“进取有乐,自得其乐,助人为乐,与众同乐。
展览期间,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他还以展品为内容,开展有奖竞猜活动:看一看展览,想一想内容,猜一猜题目。回答正确,得到奖品,群情高涨,气氛活跃,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而且为他们增添了节日气氛。有的同学边看边记,写心得,体味票中情趣,提高写作水平,活跃校园文化。
学校还召开了有60多名藏族学生参加的座谈会。此次会议以“收藏文化,西藏变化”为题,作了宣讲,让大家进一步明确了收藏的意义,以及收藏与求知的关系;还让大家了解西藏今昔,建设发展,生活提高的现状等等。孩子们静心听讲,热烈鼓掌;他们还踊跃举手提问,秉忠老人耐心解答,老人与孩子之间亲近和谐。这几天观展者越来越多,有的送来了门票,还有的送来了有奖明信片,甚至有学生送来了藏文贺年片和西藏地区的门票。收集者与观展者之间进一步增进了友谊。
师生们观展后赞不绝口,纷纷用藏汉两种文字写下了208条肺腑之言。秉忠老人也逐一赠给精美的纪念券,盖上藏汉两种文字的纪念戳,并现场签名留念,深受同学和集友的欢迎。展厅里排起了长龙,留下了童心,留下了真情,留下了友谊,留下了欢乐。正如商汉勇教师说的那样:“寻觅的是三票,集编的是专题,展览的是精华,品味的是文化”。
奏好晚年乐
集藏是一种爱好,一种情趣。有了爱好,就有了兴趣,就有了追求,就会锲而不舍、聚精会神、津津乐道,就会去追求成功。爱好是一种信念,有了正确的信念,就会丢掉烦恼,自找乐趣,心态平衡。老年人带着情趣生活,带着乐趣度晚年,就会使晚年生活丰富多彩,其乐无穷,更具生气和活力。
老年人可以安度晚年了,但把“安”改为“欢”更好,“欢”就是欢欢喜喜、高高兴兴地度晚年,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人们常说寻开心,可以理解为开心是寻得来的。老年人要少找烦恼,多找开心,高兴就好,精神愉快、身体健康就是最大的幸福。
秉忠老人常说:“我这个人喜欢找事做,辛辛苦苦老来壮,健康长寿在自乐,其结果,不仅有所学、有所乐,而且有奔头、有收获。搞‘三票’办展览,学习丰富知识,化为精神财富,体验人生价值。”
展览期间,秉忠老人与老伴一起精心改编《哈达献给育英人》这首歌,与藏汉学生一起唱唱跳跳。既提倡尊敬老师,又烘托了浓浓的节日气氛。藏历除夕他与同学们一起做“古突”,除夕夜与师生们一起跳“锅庄”舞。他仿佛回到了上世纪50年代的西藏,对雪域高原的追忆,使人感动、兴奋、激昂、升腾。就象学生雪央在文章中写道:“幼子求学离家乡,观展胜似论学问,藏汉民族一家亲,书山不负有心人”。
展览受到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广播网、中国西藏信息中心、常州日报、晚报、龙网、《常州集邮》、《镇江集邮》、《常州老干部局简报》、《常州老龄通讯》和上海《东方集游》刊登了简讯、纪念戳图型。金坛、盐城、吉林、福建、北京等地集友来电来信祝贺。崔文敬、周培良、谢译、陈达,老年集藏研究会,清潭第五社区,特别是该校屠书记亲笔挥毫,书录留言三幅,增添了展场的气氛。常州电视台《人生百味栏目》专程摄制了“高原恋情”专题片,分上下集播出,每集15分钟,还上了网,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可以收看。
“有爱好,莫烦恼,天天忙,永不老”,真可谓集藏添乐趣,欢乐度晚年,这正如崔文敬老先生在题诗中写道:“逸兴珍藏阅长河,笑歌遗风历山坡,留住春风展画卷,唤起蛟龙唱新歌”。(责任编辑:李晔)
- 一周新闻排行
- 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