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南地区稳步推进农牧民增收工作
2006-07-07 00:00:00 来源: 西藏日报 作者:
因地制宜调整结构。农业方面,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的要求,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以乃东、贡嘎、隆子为主的优质青稞种植达12万亩;以桑日、曲松为主的优质油菜种植达9.3万亩;以乃东、贡嘎、扎囊为主的大蒜种植达2500亩;错那勒布种植高原茶叶290亩;加查种植优质核桃1000亩;全地区种植其它各种蔬菜4万多亩。牧业方面,在增种饲草4.3万亩的同时,减少了骡、马、驴的数量,积极发展牦牛、犏牛和改良黄牛。养殖业方面,乃东、贡嘎、扎囊等县把基地和家庭养殖业结合起来,扩大养殖业规模,目前以鸡鸭为主的禽类养殖已发展到210多万只,新增养殖户2600多户,此外还有乃东的冷水鱼,措美、曲松、错那的藏獒等养殖基地正在逐步发展壮大。采集业方面,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了以虫草为重点的中草药采挖管理。
加快发展藏毯加工为主的民族手工业。全地区藏毯加工点已发展到28个,解决了400多名农牧民就业,今年产值可达1000多万元。目前,扎囊、贡嘎等县的氆氇和围裙生产规模正在扩大,产品质量得到不断提高。同时,各县都在想方设法开发旅游纪念品;浪卡子县的白绒山羊毛加工业正在扩大规模,民间交易出口量不断增长;琼结的玉石、青稞酒和甜玉米的加工,隆子、错那的竹器、荞麦加工及洛扎的白酒生产正在提高质量、扩大产量;加查和错那的木碗加工有了新的发展。
高度重视农牧民技能培训。按照促进农牧民增收的需要,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全地区已完成汽车驾驶、宾馆服务、卡垫编织、绘画、建筑、种植、养殖、产品加工等35个工种的培训任务,参训人员达4743人次。
积极组织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在民房改造、乡村公路和水利等项目建设方面,各县的劳务机构都尽可能安排农牧民施工队伍。到目前,全地区已临时组建了200多个施工队。同时,各县积极组织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今年以来,全地区劳务输出达107820人次,其中赴那曲务工的农牧民建筑施工队9个、260人,赴广东务工的农牧民75人。
深化农牧区改革。在坚持"三个长期不变"的前提下,允许农牧民把耕地、草场有偿转让和合伙经营,向专业合作制和股份合作制方向发展。各县也正在寻求订单农业,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建立合理、公平的利益分配体系,更好地发挥农牧民作为投资主体、经营主体、受益主体"三位一体"的作用,努力开创增收工作新局面。
文章来源: 西藏日报
- 一周新闻排行
- 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