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93-7892933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网上投搞
您现在的位置:西藏山南网>新闻>山南经济

桑日县农牧民增收纪实

2006-09-12 00:00:00  来源: 西藏日报  作者:
  今年以来,桑日县紧紧围绕农牧民增收这一"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巩固农牧业基础地位的同时狠抓农牧民增收,推动了全县农牧民收入的较快增长。据初步统计,上半年全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00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55元,增长17%。

  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宣传

  ——深入进行宣传发动。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增加农牧民收入的要求,桑日县在2005年11月已经就如何增加农牧民收入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随后组成4个工作组,由4名具有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县级干部带队,从全县各单位抽调30余名干部深入到各乡镇,对全县3300多户农牧民现有生活状况和2005年经济收入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2006年2月,利用召开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的时机,全县专门召开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动员大会。

  今年6月,桑日县专门召开了"桑日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讨会",随后,又组成四个以县级领导为组长的宣讲组,深入全县三乡一镇农牧区开展了为期两周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题巡回宣讲。今年来,全县共召开座谈会15场、研讨会2场,发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宣传资料3000余份。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为切实抓好增收工作,桑日县今年2月成立了由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并成立桑日县农牧民增收领导小组,明确了县长为主要负责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农牧民增收的组织协调工作。同时,桑日县制定了农牧民增收工作实施方案,确定了年内农牧民增收600元的发展目标。

  立足自身优势挖掘增收潜力

  桑日县立足发展河谷农牧业的优势,专门拿出1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巩固农牧业生产基础地位、发展特色农牧业。

  ——狠抓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去冬今春,全县维修水渠6条,全长4956米,清理水渠92条,全长9530米;新修水池1座,维修水池2座;新修防洪堤4处,总长10320米,维修防洪堤6处,总长3103米。县财政兑现材料补助17.8万元,务工补助资金近6万元。农闲时节,县财政还投入资金近36.2万元,完成低产田改造4200亩,新开荒土地1500亩,重点推广种草养畜项目,已完成人工种草1005亩。

  ——大力发展特色农牧业。桑日县今年的100万元农牧业发展资金,除部分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开荒建设外,其余资金将全部用于扶持发展特色农牧业,目前本级财政已经投入扶持资金18.25万元。通过"民办公助、六四投入"等形式,正在建设草红花种植、矿业开发、黄牛改良、藏药材种植等优势特色农牧业示范村,并已取得初步成效。

  ——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创收。按照自治区关于加强虫草采挖管理的有关规定,今年虫草采挖季节,桑日县制定出台了《桑日县冬虫夏草采集管理暂行办法》,并从乡镇人民政府、县直有关单位抽调了18名工作人员,上山设卡检查,既保证了有序采挖,又为农牧民创收提供了保障。今年桑日县参与虫草采挖的农牧民993人,实现收入471.68万元,参与人员人均实现收入4750元。

  发展二三产业拓宽增收渠道

  ——扶持兴办乡村经济实体。桑日县按照"农牧民投入一点、县乡配套一点、国家投资一点"的原则,利用该县丰富的自然资源,鼓励和扶持农牧民兴办经济实体。2005年11月,县财政垫支10万元,农牧民群众集资5万元,在绒乡程巴村扶持57户农牧民组建了采石队,采石队在2个月内,实现产值30万元,为村集体贡献产业发展基金10万元,参与生产的农牧民人均增收3500多元。通过前期卓有成效的工作和试生产,该采石场项目已被列为西藏自治区特色建材产业化项目,争取到国家投资70万元。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后,该采石场预计可实现产值105万元,年人均采石收入预计可达到8000元。

  2005年,桑日县还扶持建设了绒乡吉荣村采石点,农牧民累计增收16.88万元,为村委会创收6万元。在总结2005年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抓住全区实施农牧民安居工程的机遇,今年又通过向银行贷款20余万元,购买了44台空压机,在全县三乡一镇再次组建了8支采石队,目前从业人员达200多人。采石加工业已经成为桑日县重要的优势产业之一,正在为促进农牧民增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充分利用矿产资源增加农牧民收入,桑日县对扎巴村的矿产资源进行了整合,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商的方式引进了两家具有实力的矿业公司从事桑日县扎巴村的矿产资源开发,两家企业通过补偿费的形式1年内向县财政缴纳44万元,此项资金中的50%已于6月初返还至乡村,其中直接兑现到农牧民群众手中的资金达15.12万元,扎巴村农牧民人均受益350元。

  与此同时,桑日县还在扎巴村扶持组建了农牧民运输协会,从事当地矿产运输,增收成效十分明显。另外,县政府通过扶持农牧民经济协作组织的形式在白堆乡建设了糌粑加工厂,在增期乡建设了油菜加工厂,两个厂生产的产品在山南地区物资交流会上进行了试销售,取得了不错的市场效益,提高了农牧民收入。

  ——做活旅游开发和民族特色产品文章。桑日县充分利用丰富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着力打造丹萨梯寺、鲁定林卡、沃卡温泉、贡德林草原风景、西藏马鹿观光等旅游品牌,挖掘旅游潜力,大力发展旅游业。通过对旅游景点的推广,进一步带动周边农牧民群众发展庭院经济、制售旅游特色产品,使农牧民早日吃上旅游饭。

  ——加强引导服务,全力促进增收。为全力促进增收,桑日县大力加强引导和服务工作。利用冬春农闲时节,主抓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近年来先后举办了木工、藏毯编织、绘画、蔬菜栽培、牲畜疫病防治等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参训人员达到454人。

  减轻农民负担加大帮扶力度

  一是抓两头、促中间,加大扶贫工作力度。为推进全县农牧民增收,桑日县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启动了"双百扶持"工程。对贫困群众,相关部门又针对性地进行帮扶,一方面确实保证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另一方面针对发展问题,积极引导组织困难群众从事采石加工、药材采挖等。对于部分富裕群众,积极鼓励他们成立农牧民协会,从事农产品加工、交通运输,带动了更多群众增加收入。

  二是大力实施"百名党员扶百户-特困安居工程"。为配合全区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减轻对困难农牧民家庭的压力,桑日县启动了"百名党员入百户-特困安居工程"。在2006年要实行民房改造的农户中,有101户贫困户存在经济困难、信贷能力差的问题,桑日县委、县政府经过认真研究,决定从今年起到民房改造工程完工,以县级干部带头,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中直单位的党员共同参与,每年扶持1户以上的困难农牧民发展生产、完成农房改造任务。这些措施将很好地缓解特困农牧民建房难问题,保证弱势群体在新农村建设中共同发展。

  采取积极措施全力促进增收

  加快农牧民增收步伐,需要不断探寻符合实际的增收途径。

  今后,桑日县将主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力度。目前,桑日县华新水泥厂已经进入正常生产经营阶段,山南建材工业园正在积极建设之中,至诚矿业等招商引资项目已落户桑日,桑日县"二、三、一"的经济格局正在形成。为此,桑日县将通过财政预算支出、扩大公共财务对农牧区的覆盖面来加大对"三农"工作的支持力度,促进农牧民在工业化发展中受益,在工业化进程中增收。

  二是努力帮助农牧民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增加农牧民收入。大力加强教育事业和培训工作,切实提高农牧民整体文化水平;不断拓宽农牧区经济发展的思路,深化改革,建立引导农牧民进入市场的有效机制;帮助基层开展"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教育,帮助那些贫穷落后的地方排忧解难,找出发展经济的路子。

  三是实施小城镇带动战略。坚持走加快小城镇建设道路,扎实搞好小城镇试点建设工作,树立样板,发挥典型引路作用。以"山南地区建材工业园"为龙头,建设冲木达小城镇,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依靠市场机制,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参与小城镇建设,努力改善小城镇基础设施条件。

  四是积极组织和扩大劳务输出,转移农牧区剩余劳动力。要进一步发展职业教育,举办农牧民技术培训班和建筑基本知识培训班,全面提高农牧民素质,以达到长期有效增收。要围绕华新水泥厂生产、工业园区建设和农牧民安居工程,加快运输业发展,加大劳务输出力度;要通过组建农牧民劳务输出服务站,积极帮助农牧民联系劳务市场,提供劳务信息,开展劳务输出,确保年内劳务输出实现13000人次,劳务收入达到1350万元。

  五是加快发展城乡二、三产业,促进农牧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加快乡镇企业和农牧区市场流通体系建设步伐,为农畜产品上市交易提供平台;加强城郊副业和传统手工业作坊经营,促进家庭庭院经济多样化;进一步促进庭院经济向企业化发展,培育乡村私营骨干的家庭式企业。

文章来源: 西藏日报

一周新闻排行
精彩视频
精彩图片
网站简介  |   本网动态  |   版权声明  |   新闻许可  |   联系我们  |   山南网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0-2017 山南网(中国西藏山南网) WWW.XZS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藏ICP备14000057号-1 网安联网备案号:54220002000002号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藏党宣[2010]250号
中国 西藏 山南市乃东县湖南路19号 联系电话:0893-7892933 邮箱:xzsnw#sina.com(把#号换成@符号) QQ:1647664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