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山南地区气象局的五十年发展历程
2006-10-23 00:00:00 来源: 山南报 作者:
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全面的气象事业 地区气象科技队伍从1956年的7名随军气象专业人员发展到今天有123名各族干部职工。其中,大、中专以上学历的人员占职工总数的86%,初级专业技术人员53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35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名,培养博士研究生2名、硕士研究生3名。气象机构从当初唯一的泽当气象站,逐步发展到目前的由办公室、人事教育科、业务发展科、计划财务科4个职能科(室)和气象台(信息网络),人影中心(人影办、科技服务中心),雷电防护中心(防雷办),结算中心4个直属科级事业单位以及隆子县气象局(国家气候观象台)、错那县气象局、浪卡子县气象局、贡嘎县气象局、琼结县气象局、加查县气象局6个县级气象局组成的新型事业职能机构。
50年来,地区气象局陆续在隆子、错那、浪卡子、加查、贡嘎、琼结六个县组建了县级气象局(站),并在原有的单一的地面气象测报基础上开展了农业气象观测、小球测风观测、军民航空气象预报等气象基础业务工作。在气象基础业务工作中实行目标管理、奖优惩劣、持证上岗、强化业务学习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不断提高业务人员整体素质,使气象基础业务质量持续稳步提高。自1996年至今基础业务质量已经居于并保持全国中上等质量水平,为天气预报、气象情报、气候分析、国防建设、航空事业、科学研究等提供了具有代表性、比较性、准确性的珍贵气象资料。同时,不断拓宽气象科技服务领域,大胆稳妥地进行扩大再生产,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使气象科技服务取得了社会经济效益双丰收。
积极做好气象科技服务工作
地区气象局每年在“世界气象日”、物资交流会期间,都要根据宣传主题,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采取散发宣传品、有奖问答、现场咨询等各种形式积极传播气象科技知识。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共向社会散发宣传材料约15000份,前来接受咨询气象科技及相关科技知识的有10000多人次。
针对高原天气特殊、自然灾害频繁、人们对气象科技知识淡薄的实际情况,组织不同的群体,举办不同层次的培训班,讲解防雹、防霜、农业气象、农田管理等各种相关知识。近几年在农牧区,成功地举办了18期气象科普宣传活动,并成功举办了两届山南地区自然灾害研讨会。先后承办了自治区、地区三届青少年气象夏令营活动。先后三次组织科技人员编写、印刷出版了近4000册藏汉两种文字的气象科普小册子,并全部免费赠送。使广大干部、农牧民群众增加了对地区气候特点及气象科技知识的了解,增强了防灾减灾意识。
2005年11月,西藏自治区科普教育基地和地区科普教育基地正式在地区气象局建立。
气象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
地区气象局十分重视气象文化及精神文明建设,积极组织多种文化活动,促进了职工素质的提高和气象事业的健康发展。坚持把气象文化建设与加强民族团结相结合,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文化体育活动,加强各民族的团结,增进了民族感情;坚持把气象文化建设与提高职工文化素质相结合,积极开展各项文化活动,在活动中渗透着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的“四观”教育,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坚持开展“气象文化周”活动,开展以“建设先进的西藏气象文化,造就高素质的高原气象队伍”为主题的“气象文化周”活动,定期举办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活动;建立气象文化长廊,作为宣传气象文化和思想教育的学习阵地。不断增强干部职工文明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塑造西藏气象人昂扬向上,与时俱进的时代风貌。
长期坚持抓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使地区气象局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1997年,被自治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列为“全区首批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单位”;2000年,下属的六个基层县气象局也都被列为当地文明单位;2001年7月,被国家气象局授予“全国文明服务示范单位”;2003年1月、2005年10月两次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文章来源: 山南报
- 一周新闻排行
- 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