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93-7892933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网上投搞
您现在的位置:西藏山南网>援藏>援藏故事

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2011-11-24 15:37:15  来源:山南网  作者:

  雪域高原,圣洁美丽。

  滔滔雅江,奔腾不息。

  西藏这片神奇的热土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今天的西藏全方位的公路、航空网络四通八达,铁路即将延伸至日喀则地区,城镇化基础建设日臻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蓬勃兴起,今天的西藏已经走向了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比较富裕、和谐、稳定的新西藏巨现在世人面前。面对这世界为之震撼的西藏巨变,我们不得不想到像孔繁森、李素之、周广智等一批批积极响应党中央援藏号召,舍小家、顾大家,奔赴雪域高原倾情建设西藏的党的优秀儿女们。

  下面我们记述的也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援藏好干部,他就是湖南省第六批援藏干部、中共桑日县委书记------余良勇。

  有梦才有远方

  余良勇,在洞庭湖畔、先人范仲淹故里成长。从记事起,就记住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千古绝句,也造就了他忧乐天下的情怀。

  有梦才有远方。2010年7月,38岁的他正是干事创业的年龄,当他听到湖南省组织第六批援藏干部时他为之心动,没有征求家人的意见义无反顾地报了名,由于他在以往工作中的杰出表现和能力,在援藏干部选拔中脱因而出,成为了湖南省第六批援藏干部队伍中的一员。

  生米煮成了熟饭,他才把自己去援藏的事情告诉了家人和朋友。家人特别是相濡以沫的妻子十二份的反对他去援藏,朋友十二份的不理解他去援藏。家人的反对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是家里的“顶梁柱”,上有年老体弱多病的父母,下有未成年上学的孩子,而且妻子也是一名国家公职人员,需要天天上班,他走了,家里怎么办?而且一去就是三年。朋友不理解也是人之常理,朋友们认为,他的事业正在上升期,一去就是三年,会影响他的仕途,而且西藏条件特别艰苦等等。所有这一切,余良勇不是没有想过,他认为,每一个援藏干部家里那个没有困难,西藏条件艰苦,那西藏人民一辈子不是在西藏生活;他认为,自己是党培养多年的干部,应该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应该到党最需要的地方去。面对家人的反对和朋友的不理解,他做了很多工作,虽然他相濡以沫的爱人有一百个不情愿,但是通过他细细涓流的开导,最终赢得了亲人和朋友的理解和支持,深情的妻子给了他一个满意的答案:“你放心去吧,家里有我,你自己千万要保重”。一个月后,他如愿以偿地踏上了桑日这片广袤而神奇的土地。

  “桑日’藏语意为“铜山“。地处青藏高原冈底斯山南麓,雅鲁藏布江中有河谷地带,平均海拔4000多米,素有“一日有四季,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

  以上是余良勇从书上了解的桑日,在他心里到西藏桑日工作和生活也做了充分的准备,但是想象和现实有很长的距离,有些问题是始料不及的,他们到桑日的第一个晚上就麻烦来了,和他同行的四位战友都感到不适,恶心、头疼,一晚上没睡着、、、、、。有的同志有些灰心和泄气了。虽然他也很难受,但在表面上他装得不以为然,还给一起来的战友们打气,他心里明白他是“班长”,不能泄气。第二天,他早早的就起床了,到县委院子里转了一圈,虽然天气已是盛夏,但早晨还是有丝丝凉意。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初到桑日的一个多月,他克服高原缺氧带来的种种不适,走进田间地头、机关学校、工厂车间,向广大干部群众问计寻策。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他将湖南省“一化三基”的发展战略同当地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提出了桑日县“12345”工作思路:即突出农牧民增收这“一条主线”,整合政府、企业“两方力量”,着力夯实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基础工作“三大重点”,形成干部援藏、经济援藏、人才援藏、技术援藏“四轮驱动”工作格局,重点实施扶贫帮困工程、强基固本工程、筑巢引凤工程、长治久安工程和创先争优工程等“五大工程’’。经过一年多的实践证明,这一思路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桑日的实际,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经过他不屑的努力,2011年3月18日,无锡尚德电力桑日1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在山南地区桑日县开工,这是作为全球最大光伏企业的无锡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首次落户西藏。继中电投桑日10兆瓦光伏电站、中广核桑日10兆瓦光伏电站、上海保利协鑫桑日10兆瓦电站之后,桑日县境内的第四座10兆瓦并网光伏电站。进藏以来,他紧紧围绕西藏自治区“二产抓重点”的产业政策导向,依托工业园区,突出‘聚核’招大、‘整合’招强、‘补链’招缺的原则,研究制定了桑日县工业发展的总体规划。目前,桑日光伏产业园已完成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40兆瓦,将占全区太阳能产业的40%,总投资超过9亿元,桑日县“在2011年建成4座光伏电站”的目标已如期实现。

  山南是藏文化的发源地,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其中桑日县的好多地方都是富有文化内涵、景色迷人的自然风景区,由于交通和经济制约,一直没有开发。为了引进战略投资者,余良勇和几名援藏工作队员带领投资商和相关部门的同志几次到现场勘察,每次去都需翻山越岭六个多小时,脚上磨起了血泡,他却一声不吭。余良勇的这种精神深深打动了投资商,桑日县丹萨梯寺、鲁定林卡、沃卡温泉、思金拉措湖等一批旅游景点相继开发,使桑日成为了西藏旅游东环线和南小环线的旅游品牌节点。

  在他的大力争取和强力推进下,一批重点项目相继上马。如投资7161万元的江南灌区和江北灌区两个大型水利设施项目现正在加紧建设,现在江南灌区一、二期已经竣工,可新增耕地1.77万亩;投资 7.4亿元的桑日至加查油路项目也已经动工……,这些民心工程将使广大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作为一名县委书记,他视桑日为故乡,一心为民谋发展,得到了大家的称赞。他却无暇顾及自己的家庭,也从未向别人谈及自己家里的困难。因为他是这样想的:既然来援藏,就应该舍小家、为大家。

  竭尽全力保民安

  援藏就意味着吃苦,意味着奉献,甚至意味着牺牲。在反分裂斗争的第一线、在迎击洪涝灾害、在处置突发事件中,他总是把危难留给自己,把安宁送给别人。

  自2008年拉萨“3·14”事件发生后,每年的3月份都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敏感时期,余良勇带领全体援藏干部提前结束休假,迅速赶回桑日投入维稳工作的第一线。在形势最为紧张和危险的时候,余良勇带领援藏干部坚持每天晚上零点以后到县六个执勤卡点去查岗督战,连续的熬夜和长期的劳累,原本身体很好的他也累垮了。

  每逢高危期,他总是冲在维稳第一线,带领援藏干部和当地干部群众一道轮流值班、通宵巡逻,他身先士卒的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全县人民的斗志。

  2010年9月5日至7日,桑日县遭遇了五十年不遇的特大山洪灾害,当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时,他把灾情当成命令、把挖掘机当成指挥台、把帐篷当成值班室,果断决策,坐镇指挥,组织干部群众开展了一场惊心动魄、壮怀激烈的大营救。在灾情现场,他身先士卒,亲历亲为,经过为期3天的艰苦努力,5处严重受损河堤基本得到控制,冲毁面逐渐缩小,江乡小学师生安全转移,受灾群众得到了妥善安置。这次抢险救援行动充分体现了他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充分体现了援藏干部融入西藏、奉献桑日的优良作风,充分体现了全县干部群众团结拼搏、英勇顽强的精神,在桑日大地普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动人赞歌,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由衷赞许。

  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他抛弃优越的工作环境,惜别自己的亲人,舍小家、为大家,全身心投入到援藏工作中,“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他们用无声的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全心为人民服务的高贵品质。

  心系群众解民困

  “作为党的干部,就应该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多为人民群众做实事、办好事,莫以小利失大义,真心实意为人民”。这是余良勇经常对身边工作人员说的一句话。他是这么说 的,也是这么做的。他到桑日县担任县委书记后,有很多湖北老乡和亲戚朋友找他帮忙在桑日承包工程,请求给与关照和帮助,他都一一婉言回绝了,至今没有办过一件给老乡朋友“关照”的事,也因此得罪了很多亲戚和朋友,在他的朋友亲戚圈里给他下了一个评价,余良勇是“一根筋”、“铁面人”。可是桑日的干部群众却不是这么认为的。桑日镇比巴村由一个年近80岁的老党员索朗曲吉,他是这么评价余良勇的:“余书记是个好人,心里装着我们老百姓”。索朗曲吉的评价基本上代表了桑日群众的评价。一年多来,余良勇对桑日县县情社情可以说是如数家珍,有多少贫困户、有多少老党员都一一记得很清楚,他也几乎到过每一个人的家送过慰问金和慰问品。一次,余良勇要到内地出差,向他的一位同事借差旅费,于书记没差旅费他不可思议,因为援藏干部都有不少的活动经费,他知道于书记向来就非常节俭,不会乱花一分钱的,其实余良勇把自己的活动经费全部送给了桑日的贫困户和困难群众,也包括他自己的一部分积蓄。

  为了切实改善民生民计,在他的倡导下全县建立了低保、医保、拆迁补偿、征地补偿、失地保障金、养老基金、非义务教育基金、残疾人生活保障、老村干和代课老师养老金、特种行业伤害保险等“十道保障线”,构建了民生保障体系。而且通过它自己的努力和人脉关系,争取援藏资金30万元成立了“高等教育奖励基金”,专门用于奖励优秀教师和尊师重教农牧民家庭。

  到桑日之初,桑日县城居民和周边农牧民群众反映最多的就是吃水难问题,桑日虽有水厂但因管道年久失修导致无法正常用水,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产生活。余良勇对此情况,积极向湖南省援藏工作队领队和岳阳市委、市政府汇报,经过多方协调,争取资金420万元对县城的自来水系统进行了全面改造,彻底解决了县城及周边村镇居民饮水问题。山南地委、行署对他高度关注民生、工作重心向基层倾斜、向农牧区倾斜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

  “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作为一名从小就受忧乐文化熏陶的洞庭赤子,面对雅江儿女的殷切期盼,他将更加心系全县人民的忧乐,尽心促民富,尽责保民安,尽力解民困,真正做一个让人民满意的援藏干部和人民公仆。

一周新闻排行
精彩视频
精彩图片
网站简介  |   本网动态  |   版权声明  |   新闻许可  |   联系我们  |   山南网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0-2017 山南网(中国西藏山南网) WWW.XZS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藏ICP备14000057号-1 网安联网备案号:54220002000002号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藏党宣[2010]250号
中国 西藏 山南市乃东县湖南路19号 联系电话:0893-7892933 邮箱:xzsnw#sina.com(把#号换成@符号) QQ:1647664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