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93-7892933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网上投搞
您现在的位置:西藏山南网>政务>理论热点

塑造文化特色 重焕城市魅力

2012-05-11 09:32:19  来源:山南网  作者:吴凯建

  在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走特色文化培养创新之路,避免城市文化建设的同质化和趋同化,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向。本文以山南地区的城市建设为例,把文化作为城市特色中第一位的因素,分析文化在城市特色塑造中的作用,再现城市的文化神韵,实现城市特色的重塑。

  一、城市文化特色

  关于城市的特色,有的人认为标志性建筑就是城市特色,为此造出了很多“新”、“奇”、“怪”的建筑;也有的人把城市的气势当成城市特色,热衷于高层、超高层建设和奢华建筑。然而,更多的专家、学者认同城市的特色在于文化。上个世纪美国城市学家刘易斯·芒福德就撰写了 《城市文化》(被西方誉为区域城市规划的圣经)一书,并精辟地指出:“城市是文化的容器,专门用来储存并流传人类文明的成果。储存文化、流传文化和创造文化,这大约就是城市的三个基本使命了。”

  城市文化特色是城市外在形象与精神内质的有机统一,是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有机统一,是长期以来由城市的物质生活、文化传统、民俗风情、社会风气、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和成果。这种成果不是与其他城市共有的,而是一个城市所独有的,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标志,它具有地域性、传承性、凝聚性、熏染性、规范性和变异性等特征。

  二、城市文化特色的作用和意义

  (一)文化特色是城市的灵魂。城市是文化的躯体,文化是城市的灵魂。经济创造了城市,生态支撑了城市,文化才是城市延续的纽带与灵魂。一座城市,经济发展可以起伏衰落,生态环境可以治理恢复,而城市文化却历久弥新。城市的文化底蕴深厚、丰富多彩,会让人赞叹不已、印象深刻、品味无穷。一座没有文化底蕴、缺乏文化个性的城市,让人看到的则是一堆堆硬梆梆的钢筋混凝土,使人感到平淡无比、索然无味。

  (二)文化特色能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文化竞争力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一个城市是否有吸引力、竞争力,很重要的是看这个城市的文化发展水平,包括历史文化的丰满度和现代文化的凝聚力。只有具备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才会有鲜明的城市个性、独特的城市风格、特殊的魅力和吸引力,从而具备发展的潜力和竞争力。

  (三)城市文化特色是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资源。

  提升文化特色能满足城市居民的心理需要,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促进社会和谐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城市文化特色在和谐社会构建中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发挥作用。一是通过对城市文化特色的宣传教育,可以使市民们更加热爱这座城市,为生活于这座城市而感到自豪,加深了对这座城市的归宿感和亲近感,从而更加安居乐业。二是因城市文化特色具有凝聚性、熏染性、规范性等特征,文化的基本功能就是对人的教化和培养,通过耳濡目染的无意识过程和文化的理性自觉可实现市民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山南城市文化特色分析

  (一)历史文化底蕴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山南地处雅砻河流域,史称“雅砻”,是藏民族和藏文化的发源地和西藏历史的重要策源地之一。大量的历史文献、民间传说以及考古研究表明,早在数百万年以前藏族先民就繁衍生息于雅砻河流域。神猴同罗刹女交媾而繁衍高原人类的美丽传说,就诞生于泽当附近的贡布日神山。雅砻先民从蛮荒进入农耕时代以后,逐渐形成了部落。公元前2世纪初叶,早期雅砻部落的首领聂赤赞普成为中国西藏地方政权第一位藏王。他建立了“蕃”王国,确立了赞普的世袭制度,修建了西藏历史上第一座宫殿雍布拉康。在第8代赞普止贡时期,开创了修建陵墓的先例。公元7世纪中叶,雄才大略的第32代赞普松赞干布起兵于雅砻河谷,完成了统一青藏高原的宏伟大业,建立了地方政府吐蕃王朝。松赞干布迎娶赤尊公主和文成公主后,从佛教繁盛的尼泊尔和唐王朝带来了经书、法器和佛像,为了译经释义,创造了藏文,并在乃东兴建了西藏第一座佛堂昌珠寺。公元8世纪,吐蕃第38代赞普赤德松赞在扎囊修建了西藏第一座“佛、法、僧”三宝俱全的桑耶寺,首创了藏人入寺为僧的先例。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山南诞生了西藏诸多个“第一”,其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奠定了山南文化的基质。

  (二)民俗文化积淀深厚,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山南作为藏民族和藏文化的发祥地,也有着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如民间手工技艺方面有杰德秀邦典、曲松县陶器、泽当氆氇、卡达藏刀等;民间文艺如久河卓舞、雅砻扎西雪巴、山南果谐等舞蹈和门巴阿吉拉姆、洛扎鲁古拉姆等藏戏,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受观众喜爱,多次受邀参加国内外的大型演出,其中,扎囊县《扎塘果谐》和洛扎县《鲁古拉姆》藏戏还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族文化艺术之乡”称号;在建筑文化方面,山南的民居具有传统藏式建筑的典型特征,即“厚墙、小窗、梯形、平顶、重檐、彩绘”,不仅坚固结实,而且具有很好的保温隔热效果。

  (三)旅游文化特点突出,并具有较好的基础。山南有西藏目前唯一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雅砻风景名胜区,总面积920平方公里,涉及乃东、琼结等7个县,共分为7大景区、58个景点。景区内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处,古遗址50余处,是西藏文物古迹最丰富的地区。山南自然资源丰富独特,有辽阔的高山草原,有神秘的神山圣湖;有风景如画的扎日仙境,有雄伟壮观的雅江瀑布;有高原明珠羊卓雍湖,有俏丽冰川宁金抗沙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page]

  四、山南城市文化特色的塑造

  (一)挖掘文化根源,突出藏源文化特色。世界之巅在西藏,西藏之源在山南。近年来,山南城市建设着力突出藏民族起源之地的历史文化特色,实施藏源民俗村和雅砻文化大观源项目,形成了以乃东路为轴线的“两点一线”藏源文化景观。

  一是实施了藏源民俗村项目。藏源民俗村项目位于山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泽当镇的旧城中心区白日街。白日街背靠着西藏四大神山之一的贡布日神山,附近有着历史悠久的藏族传统民居,保留了最完整的传统风俗,“猴子变人”的美丽传说即起源于此。在新一轮的城市建设中,为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凸显藏源文化特色,我地区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白日街作为突破口,实施了藏源民俗村项目。该项目定位为“一轴四区”,由白日街旅游购物商贸景观轴、旅游商品购物区、历史文化展示广场区、民俗风情展示区和宗教文化展示区构成。建成后的藏源民俗村,以雕塑、浮雕墙等艺术形式向人们讲述着藏民族和藏文化的起源,以具有浓郁藏式风情的生活方式向人们诉说着雅砻文化的魅力,以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吸引着广大游客来体验藏源圣地的风土民情和民俗文化。

  二是开启了雅砻文化大观源项目。开启雅砻文化大观源项目,是我地区深度挖掘藏“源”文化,集中再现藏民族优秀文化风采,进一步提升城镇品味的一项重要举措。雅砻文化大观源项目坐落于乃东县昌珠镇德娃林卡内,紧邻西藏第一座宫殿雍布拉康和西藏第一座佛堂昌珠寺,占地面积55公顷,总投资5.68亿元。雅砻文化大观源分为“六大功能区”。即:主入口服务区、雅砻文化观光区、藏源文化体验区、生态林卡休闲区、民俗游乐区、湿地度假及西藏影视文化区。该项目主要从雅砻河发源地雅拉香布雪山拉开序幕,以实物、雕塑、绘画、声光电等形式浓缩展现藏民族的起源、西藏历史上诸多第一、农耕文化、民风民俗、历史名人、文化遗迹、旅游景点景区和山南各历史阶段特别是西藏和平解放后和改革开放的重大成就,再现雅砻文化独特的魅力和生机活力。雅砻文化大观源的建设将按照“三三三”战略,即:依托三点,贯穿三区、打造三品。依托文明中外的雍布拉康、昌珠寺和红色景区克松村;贯穿泽当镇区、雅砻风景名胜区、历史名城名镇区(昌珠镇);打造有品位、高品质、成品牌的山南文化旅游“航母”。通过建设一个集文化体验、旅游观光、园林休闲为一体的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合的精品园区,把它打造成为藏民族优秀文化传承基地、西藏历史展示基地、藏汉民族团结象征基地、特色文化旅游重要基地、西藏影视文化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二)保护文化遗产,传承雅砻文化特色。文化遗产见证了城市的生命历程,是一个城市最为宝贵、最为独特的文化优势。我地区始终把延续城市文化当做一种历史责任,在合理开发利用的同时,不遗余力地传承和保护文化遗产,实施了昌珠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项目和雅砻风景名胜区保护性建设工程。

  一是昌珠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项目基础设施改造工程。昌珠镇以西藏第一座佛堂——昌珠寺为中心,形成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宗教风格的建筑和街道,保存了完整的藏式聚落空间,构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风貌。作为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其保护和开发利用影响着整个山南的城市建设和文化发展。为此,我地区于2010年6月委托重庆乐山市城乡规划设计院组织编制了 《西藏自治区昌珠——乃东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项目规划》,并于今年启动了昌珠镇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项目基础设施改造工程,包括道路工程和给排水工程等内容,总投资4000万元。项目建成后,将有效改善昌珠镇基础设施条件不完善、环境卫生状况欠佳的问题,进一步提升其整体形象和服务功能。

  二是雅砻风景名胜区保护性基础设施建设。为着力解决雅砻名胜区内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滞后、生态环境脆弱、资源保护压力较大等问题,“十二五”期间我地区启动了雅砻风景名胜区保护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按照始终坚持“科学规划、严格保护、统一管理、永续利用”的原则,切实做好雅砻风景名胜区范围内的景区道路、给排水、环卫设施建设以及环境整治、环境监测管理系统、科普宣教公共设施建设等,总投资达4145万元。

  (三)营造文化环境,重塑山南文化特色

  我地区在以“藏源圣地”为品牌营造藏文化发祥地的古城氛围的同时,加快城市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城区环境,提升城市功能和服务能力。

  一是实施了雅砻河流域泽当城市段综合整治工程。雅砻河属季节性河流,冬季时水量锐减,多处断流,河床裸露,尘沙飞扬;夏季时雨水增多,河水夹杂大量泥沙顺流而下,淤塞河道,洪涝灾害频生。为了彻底改变这一状况,使这条滋养了一代又一代山南儿女的“母亲河”重焕光彩,我地区在对口援藏三省的大力支援下,历时两年,分四期实施了雅砻河流域泽当城市段综合整治工程,按照“以水为脉、以绿为衣、以文为蕴、以人为本”的思路,通过清理河道、聚水造景、美化沿岸等措施,昔日的细流浅滩,如今是“长虹卧波、相映成辉”,梯级的水流、飞溅的浪花,可谓是“一池活水现灵气”;昔日岸边的枯藤老树,如今已是浓荫绿地、鸟语花香,雅砻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为各族群众健身锻炼、休闲赏景提供了一个优美舒适的场所。

  二是实施了地区体育场改造升级项目。该项目总投资8000万元(其中,湖南省援藏投资5000万元,山南地区财政投资3000万元),主要建设内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体育场室外景观工程如广场、喷泉、雕塑、绿化等,总建筑面积75000平方米;一部分是体育馆建设工程,占地面积28464.88平方米,总建设面积11490平方米,设计层数为2层,总高度为21.06米,可容纳6000人。地区体育场建成后,将填补山南地区无规范化体育运动场的空白,为山南地区各类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良好的场所和设备基础,有利于丰富山南各族群众的业余文化娱乐活动,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城市特色文体活动的积极性,有利于培育健康向上的精神追求,塑造山南精神。

  五、山南城市文化特色发展愿景

  塑造城市文化特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地区虽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缺乏对城市文化特色塑造的总体规划;城市空间结构特色尚未进一步突出,在城市文化内涵的挖掘上深度不够等。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全社会对继承和弘扬城市文化特色的重要性认识需进一步提高;二是多数文化特色尤其是历史文化都太抽象、太无形,要使其从无形变为有形,使居民真切地看到、摸着、记住,需要反复的探索和实践;三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城市在更新改造中吸收了大量的新理念,应用了不少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推进了城市建设的步伐和进程,但也导致了城市个性的衰退和特色的消逝。

  因此,在城市规划建设中,我们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不放过每一个细微环节。要尽一切所能,将一切可以利用的城市硬件如建筑物、公园绿地、道路广场、市政桥梁,城市雕塑、路灯栏杆、行道树、铺砌地砖等,都当做传承城市文化特色的具体载体,通过它们使城市文化特色充分展现出来,使城市文化易于在广大市民中广泛传播,最大程度地发挥其教化作用,进而更好地推动城市特色的营造,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作者系地区住建局党组副书记、局长)

一周新闻排行
精彩视频
精彩图片
网站简介  |   本网动态  |   版权声明  |   新闻许可  |   联系我们  |   山南网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0-2017 山南网(中国西藏山南网) WWW.XZS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藏ICP备14000057号-1 网安联网备案号:54220002000002号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藏党宣[2010]250号
中国 西藏 山南市乃东县湖南路19号 联系电话:0893-7892933 邮箱:xzsnw#sina.com(把#号换成@符号) QQ:1647664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