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三年当无悔 历练人生好课堂
援藏三年当无悔 历练人生好课堂
——对如何当好援藏干部的几点思考
去年7月,我们第七批援藏工作队,怀着激情与梦想,来到了魂牵梦绕的雪域高原,来到了山南。在这里,我们初步领略了神奇与美丽,也深切感受到了艰辛与沉重。半年过去了,我的心情渐渐平复,思考着作为援藏干部,我们这三年到底应该怎样?
第一,援藏很苦,我们应该勇于担当。对我们而言,西藏神奇而陌生,条件甚为艰苦。可以说,我们选择了高原也就选择了艰辛,选择了援藏也就选择了奉献。面对自己的选择、组织的重托和群众的期待,我们必须敢担当、善担当、能担当。一是要坚强,适应好环境。首先,要坚定信心。进藏之前,我们都经过了针对高原环境的专项体检,大家完全有理由相信自己可以适应,无需过多担心和害怕。其次,要讲究科学。了解饮食起居细节,讲究工作生活节奏,把握轻重缓急,不霸蛮,不逞强,有所为有所不为。再次,要加强保障。配备一些高原常用药品,确保不时之需。经常参加健康体检,遇有不适,及时咨询或就医。二是要淡定,调整好心态。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困惑,都应该心态平和从容淡定。真心尊重藏族同胞的习俗习惯,自觉服从当地工作的规矩规则。辩证看待不同部门和单位之间在条件、分工、任务、待遇等方面的差异,不可心浮气躁、平添烦恼。此外,上批一位援藏干部临走时提醒我,三年中最苦的不是高寒缺氧,而是孤独寂寞。我们应该把清静闲暇当成修身养性的良机,好好修炼自己、净化自己、提升自己。三是要尽职,完成好任务。我们肩负责任和重托、迎着期盼和希冀而来。三年中,这里是我们干事的阵地、创业的舞台,我们不是游客,也不是看客。能吃苦,敢担当,就是要拿出主人翁姿态,发扬“老西藏”精神,迎难而上,不辱使命,圆满地、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三年时间不长,有效工时更短。要紧紧围绕援建蓝图和具体任务,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扑下身子,真抓实干,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抓好落实。
第二,管理很严,我们应该勤作表率。去年8月初,中组部开展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援藏干部管理的调研,之后,各级先后下发了一系列文件制度,进一步规范援藏干部管理。工作队出台了《湖南省第七批援藏工作队有关制度》,制定了行为规范“九严禁”。我感觉,现在对援藏干部的要求越来越高,管理越来越严,抓得越来越紧。一是要在深化认识中提高自觉性。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是党的一贯要求。对援藏干部而言,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措施,还来源于西藏和山南特殊的环境及背景,是当地发展稳定的需要,也是约束、锻炼和保护援藏干部的需要。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切实增强遵守规章制度、接受监督管理的自觉性。二是要在坚守底线中讲求高标准。制度规定是底线,我们绝不能突破。不仅如此,援藏干部还应为他人树立标杆,不能满足于游离在制度的边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我们作为毛主席家乡人,理应树立更高的标准,尽量让自己做得更好一点,让受援单位更满意一点,让干部群众更信服一点。三是要在接受监督中树立好形象。遵守制度规定主要靠自觉,也离不开外部监督,我们千万不能有“天高皇帝远”的思想。援藏干部之间要互相监督、相互提醒,每名同志都要有接受监督和批评的度量,从谏如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通过监督,真正把制度规定落实好,把自身形象树造好。
第三,藏缘很美,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大美西藏,世人向往。三年援藏,永恒藏缘,我们应该倍加珍惜。一是倍加珍惜这一份友谊。相聚是缘,我们因援藏相聚在雪域高原,这份缘更美。这种美好的缘分,要靠我们每一位成员精心呵护、共同珍惜。远离家乡,战友就是兄弟,朋友就是亲人。“风雨好兄弟,快乐大家庭”是我们的共同追求。珍惜同志之间的缘分最重要的就是真诚相待、宽容相让、热忱相助。多沟通、少赌气,多理解、少猜忌,多体谅、少较劲。二是倍加珍惜这一份经历。能够拥有一段在世界之巅工作生活的阅历,实在令人骄傲和自豪。因为援藏,我们有机会真切感受这里的高天厚土,虔诚瞻仰这里的神山圣湖,慢慢领悟这里的宗教文化,细细品味这里的民俗风情,这些都将大大丰富我们的人生。因为援藏,我们可以更好地磨练意志,增长才干。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三年的磨砺必将成为我们人生中极其宝贵的财富。因为援藏,我们可以净化灵魂,修炼身心,大大提升自己的心灵境界。三是倍加珍惜这一份赐福。这里是千山之祖、万水之源,山南作为藏民族的摇篮、藏文化的发祥地,处处经幡摇曳、佛光闪闪,洋溢着祝福和吉祥。这里的人民纯洁善良,常常以雪域高原独特的礼仪厚待我们,祝福我们,洁白哈达,扎西德勒!沐浴着这些厚重的赐福,我们唯有尽上绵薄之力,造福当地,造福人民,以表感恩,以为珍惜。
(作者系湖南省第七批援藏干部副领队、山南地委组织部副部长)
- 一周新闻排行
- 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