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囊养护段白玛的故事
做一颗石子,铺就幸福路

图为扎囊养护段养路工人白玛。
做一件事很容易,可是坚持近30年做好一件事却不易。
与自治区同龄的扎囊养护段的白玛,从21岁退伍转业成为一名养路工人,直到去年退休,一辈子,他就踏实地做好了一件事——维护好家乡的公路,二十余年的青春和汗水尽数洒在了家乡的热土上。
“我想去最远的地方修路”
白玛对小时候的印象,就是穷。
父母务农,兄弟六个,家里日子十分艰难。衣服是哥哥们穿小了传给他的,鞋子到处都是洞,大拇指常常冒出头来。
“那时候最馋肉,可是家里穷,一年最多吃到两次肉,就是肉沫星子。”白玛说。
尽管家境窘迫,白玛的父母还是坚持让孩子去上学。
初中毕业后,白玛去生产队帮忙。18岁时,怀揣着保家卫国的热诚,白玛入伍了。
白玛在部队里入了党,并且获得了三等功荣誉,白玛被分配到地区交通局,成为一名养护段工人。
当时交通局告诉他,有日当、曲松、扎囊、朗县四个养护段,他可以任选其一。
白玛最后选择了扎囊养护段。他觉得,扎囊就在他的老家旁边,能够维护好家门口的公路,也是报答生他养他的家乡。
最后,白玛被分到了位于扎囊的八道班上。得知分配的这么“好”,他找到了领导,要求道,“我想去最远的地方修路!”
拗不过这个倔小伙,白玛如愿被调到了当时扎囊养护段最远的位于亚堆的十七道班。
省道101线越来越通畅美丽
接过铁锹、十字镐和竹篓,整天和泥土、砂石打交道,白玛正式当起了养路工人。“以前省道101线扎囊段全是土路,晴天车过一身灰,雨天车过一身泥。”白玛说,“每天就背着竹篓,一趟一趟走着运送石头和沙土去平整路面。”
补坑槽、整修路肩、水毁抢险、塌方抢修、铲冰除雪……不论什么活儿,白玛总是抢在前头、埋头苦干,默默承受着“夏日受烈日烘烤,冬天被冰雪冷冻”的艰辛。
“白天看汽车,夜晚数星星”的日子一天天流淌,由于出色的表现,四个月后,白玛当上了第四工区负责人,不久后,被调回县里,成为了扎囊养护段保卫科负责人。
“闲不住啊。”白玛这样说自己。还是熬不住那份对公路的热情,白玛又回到了他心心念念的公路上。从泽当大桥,到养护段十一道班,再到岗巴拉山……这条路上,处处都留下了白玛闪光的足迹。
2010年,岗巴拉山由于自然灾害造成路面破损严重,近70公里的公路被迫重修。白玛带着一百多号养路工人,耗时四个多月,没日没夜抢修这段公路。
“吃、住都在山上,那四个多月,我们就没有下过山。”白玛告诉我。
这样的经历在这二十几年里数不胜数。白玛的认真负责和踏实肯干,赢得了各级领导和职工的赞誉,也获得了数不清的“优秀”和“先进”的荣誉。
“这些都是虚的,最好的肯定,是看到路越来越平坦、顺畅。”白玛说。白玛记得很多修路的细节,就是记不住自己获得的奖章。
白玛告诉我们,近些年,他的工作越来越轻松愉悦了——出入都有单位配备的车辆,不用再靠双腿走靠竹篓背来修补路面;路面平坦,工作量大大减少,平日里就是小修小补;省道101线越来越通畅美丽,大道两旁绿树成荫、鲜花绽放……
“都在讲与时俱进,我们的工作也在与时俱进。”白玛告诉我们,“我们除了加强公路养护,提高通行保障能力,还强化绿化美化工作,开展植树种草,修剪阻挡驾车视野的树枝,积极保护公路沿线广大农牧民的植被、树林、水渠、农田……”
回忆起往事,白玛说得越来越起劲,仿若那就在昨天。而谈起现在的日子,白玛语气里尽是安乐满足。
去年退休后,白玛在白日街内新修了一套180平米的独家独院,家里现代家具一应俱全。每月领着六七千的退休金,平日里种种花、听听曲,早起出门锻炼锻炼,午后去老年活动中心打打色子,白玛的退休生活过得富足而充实。
“现在的日子,放在我父母那一代,是想都不敢想的。”
- 一周新闻排行
- 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