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93-7892933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网上投搞
您现在的位置:西藏山南网>新闻>山南经济

【喜迎十九大 看改革】西卡学村民:种地不再愁

2017-10-16 12:04:55  来源:山南网  作者:记者 柯建华 伍小龙

   “再也不用为种地发愁了”

  ——扎囊县西卡学村发展现代农业纪实

   2014年的秋收季节,扎囊县扎其乡西卡学村村民央宗看着自家8亩多金灿灿的麦田,却忍不住伤心地哭了起来。

   本是丰收的好日子,她怎么却反而哭了起来呢?

   “对于没有劳力或劳力少的家庭来说,土地就是一种负担。”西卡学村第一支部书记扎西拉杰一语道破其中的缘由。

   2015年,西卡学村成立了种植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对群众的土地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后,这样的情况大为改观,村民再也不用为种地发愁了。

   土地成了“重包袱”

   扎囊,藏语意为“刺树沟内,山桃林中”,素有“西藏粮仓”的美称。

   扎其乡西卡学村是农业大村,村民祖祖辈辈都靠种地为生。但这些年来,很多没有劳动力或劳动力少的家庭,却饱尝了土地带来的痛苦。

   村民央宗家里有四口人,妈妈90岁高龄,妹妹常年生病,一个女儿还在上中学,可谓是“上有老、下有小、中间还有个吃不消。”

   “由于家里没有男人,我自己也不会耕田犁地和操作机械,所以每到春播秋收时节,就只有挂着两行眼泪去求村里的人帮忙。”央宗道出了这些年积压在心里的郁闷。

   “都在农忙,谁也不可能撂下自家的地,只有等别人忙完了再来帮自己,由于不能及时耕种和管理,这些年在庄稼收成上确实损失不少。”央宗说。

   像央宗一样的村民,还不少。

   同村48岁的村民格旦拉珍就为此心酸流泪过。

   格旦拉珍一家三口人,家里有两个上学的孩子,家里严重缺少劳动力,每到春播秋收时节就是她最为发愁的时候。

   “每到农忙时就得向亲戚朋友‘求援’,实在没办法的时候,连70多岁的老父亲也得亲自上阵。” 格旦拉珍说出了心中的无奈。

   ……

   土地死死“捆”住了群众,更让无劳动力或劳动力少的家庭备受煎熬。

   尼米古桑家里有10口人、30亩地,算得上是村里的“大户人家”,可这个“大户人家”多的是孩子、老人——人多地多,劳力不多。

   “家里真正能派上用场的就我们夫妻俩。”尼米古桑苦笑着说,“地少的家庭农闲时就出去打工了,赚的钱比种地要多,像我们家想出去打工就成了一种奢望。”

   这些赖以生存的土地,现如今却像一把无形的枷锁,把村民紧紧拴住,成为了无法摆脱的“包袱”。

   合成社成了“及时雨”

   村民们迫切地希望从土地的“捆绑”中解放出来,却又找不到一条很好的路子。

   “这成为了压在我们心头的一块石头。”西卡学村第一支部书记扎西拉杰说。

   2015年,在县、乡、村各级的充分调研论证和努力下,西卡学村成立了种植业农民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以各种大型农机具为基础,对全村土地进行统一平整、统一耕种、统一管理、统一收割、统一销售、统一分配。

   “我们承诺,村民们如果把土地交由合作社耕种,每年每亩土地合作社将支付1000元租金。”合作社第一任理事长格列说。

   因为传统观念的影响,一开始,有的村民不愿意加入合作社。

   “农户不愿把土地的使用权交给合作社,原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还是怕合作社管理不好,到时候兑现不了资金。”格列说。

   于是,合作社跟村委会一道,多方做群众思想工作,一些党员带头加入了合作社,并与村民签订合同,逐渐打消了群众的顾虑。

   央宗是第一批交出土地,实现土地入社的农户之一。她告诉记者:“对于像我这样没有劳动力的家庭来说,合成社就是‘及时雨’。”

   2016年底,入社群众拿到了当初合作社承诺的兑现资金,全村群众积极性空前高涨起来,一些还有顾虑的群众纷纷要求加入合作社。

   现在,全村已有1643亩土地加入了合作社。合作社采用机械化耕作,极大提高了翻地、播种和收割的效率,解放了生产力。

   “过去全村人种的地,现在只需由合作社的15名社员来种,解放出劳动力411人。”扎西拉杰告诉记者。

   他说:“目前,借助土地平整改良等项目,西卡学村正在对一些机械无法操作的土地进行平整,以后,合作社将更加发展壮大。”

   增收致富成了“现实篇”

   现代农业的生产方式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省了人力、物力,节约了生产成本。

   在种植和销售良种的基础上,合作社还多方出击,通过机械外出作业、承包小工程、养殖奶牛和绵羊、种植藏药材和饲草料等全方位实现增收。

   一系列的举措,使合作社迅速发展壮大起来,也带动着全村群众走上了全面增收的道路。

   扎西拉杰告诉记者:“过去最好的年份1亩地收入约610元,现在群众不用种地纯收入1000元,纯增收380多元。由于不用种地,群众务工时间得以增加,劳务收入由原来的每人每年11000元,增至现在的每人每年18400元,人均增收7400元。”

   今年28岁的村民小扎西拉杰选择了自主创业,现在他已在村里建起了砖厂。

   “现在生意很好,生产出来的砖供不应求。”小扎西拉杰说。

   他的砖厂还吸收了村里4名村民就业。

   次仁是砖厂的工人。他告诉记者,家里的10亩地都交给了合作社,我在这里干活,每个月差不多能拿到5000元工资。

   边久是合作社的“牧羊人”,家里8亩土地全部交给合作社,每年土地收入有8000元钱,现在负责给合作社放羊,每天还有50元工资。

   “现在最大的变化就是再也不用那么累了,而且钱比以前赚得多了,生活好了很多。”边久告诉记者。

   ……

   2016年,合作社实现了创收120多万元,全村经济总收入达663.46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480.76元,劳务带动人均增收4844元,极大地改变了全村面貌。

   如今的西卡学村,群众摆脱了土地的束缚,心情更好了、干劲更大了、致富奔小康的信心更足了。

一周新闻排行
精彩视频
精彩图片
网站简介  |   本网动态  |   版权声明  |   新闻许可  |   联系我们  |   山南网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0-2017 山南网(中国西藏山南网) WWW.XZS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藏ICP备14000057号-1 网安联网备案号:54220002000002号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藏党宣[2010]250号
中国 西藏 山南市乃东县湖南路19号 联系电话:0893-7892933 邮箱:xzsnw#sina.com(把#号换成@符号) QQ:1647664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