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适应新时代新要求 全面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加强作风建设,积极转变作风,必须紧紧围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不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认真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要坚决纠正。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党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问题上决心很大、力度很大,党员干部的作风有了明显转变,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但与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相比,与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相比,还有不小差距,特别是在党员干部队伍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个别党员干部对中央的方针政策和区党委、市委的决策部署学习不认真,思考不深入,贯彻不得力;有的干部宗旨观念淡薄,缺乏民本思想和责任意识,在其位不谋其政、不尽其责,遇事推诿扯皮;有的干部作风飘浮,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干事虎头蛇尾,不真抓实干,不作为慢作为时有发生;有的干部工作粗放,工作本领不强,不讲标准、不讲效率,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等等。这些现象的存在侵蚀着党的肌体、危害着群众利益、败坏着社会风气,与我们党的性质格格不入,与各族群众的利益和意愿背道而驰。
作风正,民心顺;民心顺,事业兴。作风不正是导致工作水平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转作风、重实干”最重要的是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党员干部要面向群众切实转变作风,做到“四个牢固树立”,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立足于“懂全局、管本行”,自觉树立全局思想,增强政治意识和纪律观念,既要自觉按照各自分工做好工作,又要自觉加强对重大问题的协调,密切配合,绝不允许推诿扯皮、贻误工作。要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巩固党的群众路线、“两学一做”活动成果,继续坚决治理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调门高落实差、会议多发文多落实少、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不良风气,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逐步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从根本上刹住歪风邪气。
牢固树立务实作风。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脚踏实地的工作。始终坚持勤政廉政、廉洁奉公,把政府各部门建成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出色团队。以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各项制度为重点,以制约和监督权力为核心,以提高制度执行力为抓手,通过废、改、立,抓好制度的规范清理,推进反腐倡廉教育制度、监督制度、预防制度、惩治制度等配套建设,保证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特别是针对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等突出问题,深入持久地开展反“四风”、正作风,彻底整治表态快、行动慢,落实任务雷声大、雨点小,推动工作喊得响、干得少等突出问题。
牢固树立服务宗旨。始终把服务放在首位,自觉把工作精力集中到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等重点工作上来,切实有效的解决突出困难,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党的执政之基在基层,力量源泉在基层。要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真心实意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要认真调查研究,解决改革发展稳定的重点问题、影响民生的突出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要广泛深入开展以乡村振兴为主要内容的强农惠农、富民惠民政策宣讲,帮助群众勤劳致富奔小康。党员领导干部要发挥“关键少数”作用,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带头弘扬优良党风政风,带头加强作风建设,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牢固树立学习理念。党员干部要主动适应新时代的新形势新任务,加强对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二卷)》的学习,学出忠诚、学出担当、学出本领、学出责任、学出廉洁,培养专业能力,弘扬专业精神,既要当好领导,又要成为专家,不断提高适应新时代、实现新目标、落实新部署的能力,不断提升做好经济工作的水平。要深刻把握中央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方针政策,准确理解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和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的重要指示,学习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最新理论成果,用理论指导实践。
- 一周新闻排行
- 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