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山南:全民健康不是梦
全民健康不是梦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综述
图为浪卡子县普玛江塘乡卫生院医生正在为一名患者输液。
错那县农牧民群众格桑在市藏医医院做了胆结石手术,2018年7月20日,是他出院的日子,“住院费有近2万元,可以报销1万多元,基本没花什么钱。”格桑轻松地笑着。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围绕群众看病就医和健康需求,始终把提高群众健康水平作为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促进了医疗卫生事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深刻转变和蓬勃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各族群众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幸福感与获得感不断攀升。
医疗卫生条件改善
群众就医环境更加舒适
“现在,卫生院的设备先进,环境干净整洁,条件很好。”正在扎囊县扎其乡卫生院看病的群众扎西对现在的就医环境很满意。
改革开放40年来,河南、广东、山西、辽宁、湖南、湖北、安徽等兄弟省市先后对口支援山南城乡医疗卫生发展。2000年至2013年,国家、援藏、地方财政累计投入3.58亿元,新建了12个县卫生服务中心、市人民医院新门诊大楼、市人民医院及藏医医院综合楼和配套设施,改扩建了73所乡镇卫生院、地方病防治所和卫生监督所、桑日、浪卡子藏医院及村卫生室等项目。2015年,我市全面实现了乡乡有卫生院、村村有卫生室。
学术和科研不断创新。改革开放40年来,我市医疗卫生单位先后引进了CT、多普勒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内窥镜、高压氧设备、血液透析设备等大型医疗设备,开颅探查、肠癌根治术、PTC、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胸腰椎病灶清除、食道调搏、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等先进的技术和项目得到广泛运用。
我市藏医药事业发展良好。市藏医医院现在拥有加央伦珠、格桑平措等一批享誉区内外的知名藏医药专家,完成了仁青“坐台”的研炼任务,填补了医药历史空白,走在了全区藏医药行业前列。同时,加大藏药医院制剂准字号申报和销售力度,藏医在治未病、医疗保健等方面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藏医脾胃等5个国家级重点专科专病,藏医放血、拔罐等70多种特色藏医疗法,两项国家级藏医非物质文化遗产,藏医制剂准字号达122种,制剂生产品种300种,年产藏药量40多吨,销售总额达2185万元。
服务水平提升
群众看病更加方便
高原气候相对恶劣,人均寿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在2017年,山南人均期望寿命达到了68.2岁。
改革开放40年来,孕产妇住院分娩比例达到99.37%,孕产妇死亡率从解放初期的5000/10万下降到2017年的105.22/10万,婴儿死亡率从民主改革前的430‰下降到2017年的8.42‰。“两降一升”的逐步实现,体现了我市全民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自2010年试点开展农牧民健康体检以来,全市每年免费体检33万余人,城乡居民免费健康体检率、建档率均达到100%。
妇幼健康决定一个民族的未来。“十二五”以来共救治先心病患儿267名,有效降低了儿童死亡率。改革开放以来,妇幼保健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妇幼保健三级网络健全完善,市县两级妇幼保健机构较好地承担着全市优生优育、婚前保健、妇女儿童系统医疗保健等工作任务,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传染病是健康的一大威胁。自2003年来,我市没有发现麻疹病例,连续15年未发生人间鼠疫,儿童白喉、破伤风已连续20年无病例报告,百日咳连续7年无病例。地方性氟中毒、布氏病和肠道寄生虫等疾病基本得到控制,霍乱、流行性出血热、伤寒、流脑、乙肝等传染病未发生大规模流行,碘盐覆盖率达到100%。包虫病综合防治人群筛查工作全面完成,1348例阳性患者按照诊疗方案正“零支付”开展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全市传染病发病率从有统计开始的1985年500/10万下降到2017年的229.8/10万。
各级公共卫生医疗机构蓬勃发展。截至2017年底,共有各级各类卫生机构747家,全市床位数达到1491张。目前,全市医疗卫生技术人员达2988人,是1978年时1365人的2.19倍,村医总数达到了1100名。40年间,我市医疗卫生资源总量持续增加,医疗卫生专业水平持续提升,方便了群众就医。
医改成效显著
缓解群众看病难问题
“现在看病一点也不难,政府让我们先住院,等出院时只要结清我们病人自己承担的自付费用部分就可以了,这个政策真是太好了。”家住隆子县扎果村的群众曲珍在市人民医院就医,她高兴的说,“市人民医院医疗条件好、就医环境也好。”
为彻底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更好地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从2014年5月1日起,全市公立医疗机构实行了“先住院,后结算”政策,第一时间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便了群众看病、住院和费用报销。
近年来,全民医保体系基本建立,农牧区医疗制度实现全覆盖,农牧民参保率达到99.32%,国家和自治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每人标准提高到2015年的420元。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政策相互衔接和互联共享得到加强,住院“一卡通”积极推广,创新开展即时结算和一站式服务,农牧区医疗制度统筹区域内和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异地即时结算探索推进。
在援藏省市医院特别是卫生“组团式”人才援藏的大力支援下,泽当城区中心医疗区域建设逐步加强。2015年以来,湖南省选派多名“组团式”援藏专家到市藏医医院开展援藏工作,援藏专家始终把提高对口支援医院的等级作为中心工作任务。
“一定要让山南人民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湖南省第八批援藏干部、医疗援藏队队长肖亚洲说。随着时代发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健康水平、医院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湖南省全力支持我市藏医医院创建三甲民族医院,确定了“省帮院”即湖南省帮扶山南市藏医院;“院帮科”即湖南省三甲医院帮扶山南市藏医院科室;“三结合”即藏医、中医、西医结合的帮扶机制。
“在湖南省援藏医疗专家的帮助下,我们开展的右三肝切除(极量肝切除)术填补了自治区空白;肝叶切除术、鼻息肉微创治疗、唇腭裂手术治疗填补了山南市空白;耳鼻喉科5项新技术、ICU(重症医学科)8项新技术、麻醉科1项新技术填补了藏医院空白。”市藏医医院院长扎西次仁高兴地说。
2017年,山南市藏医医院顺利通过国家卫计委终审,成为三级甲等民族医院,全面为雅砻36万儿女服务。
- 一周新闻排行
- 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