措美县哲古镇扎杂村白玛拉珍家的脱贫故事
搬迁铺就“幸福路”
——措美县哲古镇扎杂村白玛拉珍家的脱贫故事
走进措美县哲古镇扎杂村,一栋栋藏式楼房干净整洁,一条条柏油马路平整宽敞,村民们坐在家门口闲适聊天,一个清新美丽的村庄引入眼帘。
今年45岁的白玛拉珍是村里的保洁员,她和往常一样,正认真地清理村里环境卫生,看着脏乱的街道慢慢恢复干净、整洁,脸庞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白玛拉珍曾经是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
图为白玛拉珍在合作社里编织氆氇。
“以前,家里只有三间房,一家人挤在一间房,其余当储物间,家里里外都很乱,也没有卫生间,大家都习惯出门随地大小便,村里垃圾遍地。”
当时,白玛拉珍一家人除了依靠家里仅有的17头牦牛和30多只羊以外没有其他经济来源,一年下来收入不到4万元。除去一家人的日常生活开支,几乎没有结余,生活非常拮据。
2018年,扎杂村开始实施高海拔生态搬迁项目。项目带动了包括白玛拉珍在内的扎杂村288名牧民群众就近就便务工,增加群众经济收入近300万元。另外,项目建设过程中还租赁当地机械,也大大促进了群众增收。
2020年6月,包括白玛拉珍在内的169户788人全部搬进了新房。
图为白玛拉珍干净整洁的新家。
白玛拉珍一家搬进了几代人梦寐以求的楼房,藏式风格装修,各式家电一应俱全。“房子既宽敞又明亮,以前想都没想过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真是太幸福了!”白玛拉珍高兴地说。
搬得出,更要稳得住、能致富。
2020年,白玛拉珍当上了村里的保洁员,闲暇时还到扎扎民族服饰手工业专业合作社里打零工补贴家用。
除了这些,一家人还有生态岗位,还积极外出打工,加上卖牦牛肉、酥油和奶渣的收入,当年,白玛拉珍一家人收入就达15万。
“以前,一家人吃的饭简单,除了糌粑、牦牛肉以外,一年吃不到几次蔬菜水果。”白玛拉珍满脸笑意打开冰箱,向记者一一清点早上买的新鲜蔬菜、水果和肉类。她高兴地说:“这些都是晚上一家7口人的食物,现在想吃啥就有啥。”
图为扎杂村一角。
在扎杂村,像白玛拉珍一样尝到小康生活甜头的群众还有很多。
如今的扎杂村,水、电、路、网通到每家每户,生活必需品不出村子随时都可以买得到。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 、新奋斗的起点。
扎杂村村委会主任斯达说:“现在,村子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村里的发展越来越好,村民们的腰包也越来越鼓。下一步,我们要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让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日子越过越红火。”
- 一周新闻排行
- 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