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扎县生格旦达荞麦产业发展小记
小小一粒籽 叩开致富门
——洛扎县生格旦达荞麦产业发展小记
走进洛扎县生格旦达荞麦合作社,荞麦茶、荞麦面、荞麦饼、荞麦枕头等产品琳琅满目、一应俱全。这些产品通过分拣、贴标、打包全部发往上海、深圳、北京、拉萨、山南等地,市场供不应求。
图为产出的荞麦籽颗粒饱满。
“荞麦对土壤的适应性比较强,生长期短、耐旱耐瘠、适应性强,具有抗旱避灾保收能力,是传统的优势作物。洛扎县海拔高、气温低、光照足,产出的荞麦籽颗粒饱满、品质优良,加工出的产品深受区内区外客人好评。因荞麦粗放耕作、只种不管的生长习性,当地老百姓把荞麦称作‘懒汉庄稼’。”生格旦达荞麦合作社总经理生格旦达介绍。
生格旦达是生格乡木村最先瞅准荞麦商机的农民,村里属他脑子活、门道多。他发现城里的市民们都吃腻了白米细面,钟爱起了杂粮,于是他产生了种植荞麦的想法。
2012年,生格旦达投资9万元成立了生格乡农畜产品加工专业合作社,租赁40亩土地种植荞麦,主要从事荞麦茶、荞麦面、荞麦枕、荞麦粉等产品的加工。
可40亩荞麦地的产量太低,满足不了合作社的加工需求,生格旦达就从生格乡、边巴乡、拉康镇三个乡镇收购荞麦,不仅使三个乡镇的荞麦有了固定的销路,还满足了合作社对荞麦的加工需求。
图为荞麦产品。
2018年,生格乡农畜产品加工合作社更名为生格乡旦达荞麦责任有限公司,注册了“生格旦达”商标,以此来打响公司的知名度。2019年公司还建立了洛扎县西藏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带动周边村民就业创业,一起增收致富。
如今,荞麦不仅是生格乡的一张名片,还是助力当地农牧民增收的“源头活水”。
2014年,生格乡村民尼玛卓玛来到荞麦加工厂工作。一开始,她的工作是负责卫生。空闲时,她喜欢隔着玻璃看工人干活,时间一长也学会了一些基本操作。
后来公司新引进一批生产荞麦茶的新设备,尼玛卓玛便主动申请,经过45天的培训后,她熟练掌握了各类设备的操作,成为了一名技术员。工资加上各种福利,尼玛卓玛一年能有六万元收入,一家人的生活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图为荞麦产品。
在销售方式上,生格旦达荞麦合作社系列产品除传统的专营店销售外,还借助电子商务平台,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并利用微信、抖音等平台开展推广,努力提高产品的知名度。
谈到公司下一步的发展,生格旦达说:“将紧紧抓住全县荞麦产业发展的机遇,在荞麦种植、销售,培育壮大乡村振兴特色产业上下功夫,让更多的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为洛扎县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
- 一周新闻排行
- 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