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卡子县全面开启新一轮干部驻村工作
近日,浪卡子县高度重视干部驻村工作,迅速完成全县驻村工作轮换,第一时间召开全县干部驻村工作动员部署会议,采取“十个一”举措,全面开启新一轮干部驻村工作,为新时代干部驻村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转变一个身份角色。各驻村工作队进驻村(社区)后,驻村工作队队长积极组织队员迅速转变身份角色,找准职责定位,积极主动融入基层、扎根基层、转变作风、发挥作用。通过召开驻村轮换座谈会、与村“两委”见面会,及时了解掌握村情民意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围绕驻村工作“五项重点任务”思考谋划驻村工作。
开展一次集中学习。各驻村工作队坚持每周开展一次集中学习,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第一议题”,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和区党委十届历次全会精神、山南市第二次党代会和市委二届历次全会、县委十届历次全会精神,巩固拓展第二批主题教育成果,持续加大党建业务知识、惠民利民政策、各项规章制度、法律条例等常态化学习力度。坚持以身作则、带头遵守纪律,严格遵守党规党纪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帮助广大农牧民党员做到学纪知纪明纪守纪,以集中办公日为抓手,组织村“两委”班子在村内办公,交流经验做法、研究解决问题,继续深入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提升村干部履职水平,充分带动村干部发挥作用。
召开一次工作会议。进驻后,各工作队立即召开驻村工作动员部署会,传达学习王君正书记在全区干部驻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全区驻村干部选派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和干部驻村工作方案通知文件精神、山南市干部驻村工作会议精神,了解掌握村(社区)基本情况,并明确队内职责分工,对工作、生活、安全、廉洁纪律等提前“约法三章”,理清“驻村为什么、在村干什么、返岗留什么”工作思路,全身心投入驻村工作,努力做到人在身在、身在心在、心在情在,充分发挥驻村帮扶作用。
组织一场专题培训。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根据驻村干部工作需求制定培训措施,合理安排培训内容。以专题讲座为载体,深入学习村级党组织建设与基层治理、党建促乡村振兴、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惠民惠农利民、驻村“五项重点任务”等政策,帮助驻村干部进一步熟悉业务知识、理清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切实解决“怎么办”“怎么干”的问题,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开展一次入户走访。各驻村工作队严格落实“百日走村入户大调研”制度,把走村入户、了解民意、掌握实情、解决问题作为驻村干部进驻后的第一件要事,计划用100天左右的时间开展走村入户调查,详细了解每户基本情况,重点排查矛盾纠纷、安全生产隐患、社会舆情、返贫监测、重点人员管控等情况,了解群众困难诉求,倾听群众意见建议,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服务,填写入户摸排调查统计表并形成调研报告。发放一张“连心卡”。为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切实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为每户群众发放“干群连心卡”。连心卡印有驻村干部照片、姓名、联系方式等,同时,还印有惠农惠民政策解读二维码,群众通过卡上联系方式可以随时随地向驻村工作队寻求帮助,也可以扫码听取汉藏双语政策解读,实现足不出户懂政策、化纠纷、解民忧。
制定一个实施方案。各驻村工作队按照《全区干部驻村工作方案》,紧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带领群众致富、维护社会稳定、守卫边疆领土、开展反分裂斗争五项重点任务,结合所在村(社区)实际,着手制定切实可行的驻村工作方案、计划,明确“驻村干什么、怎么干、干出什么效果”。
完善一套驻村制度。各驻村工作队紧密结合驻村工作职责定位,加强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基本制度、基本能力、基本保障建设,强化工作作风,推动驻村驻心驻情,第一时间更新完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展板、宣传栏,着手制定值班带班制度、请销假制度、安全管理制度、驻村队学习制度、请示报告制度、舆情收集报告制度、考勤登记制度,做到用制度规范驻村工作,用制度管人管事。
建立一套工作台账。各驻村工作队根据村“两委”班子座谈会、入户摸排调查以及驻村轮换交接掌握的实际情况,及时建立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台账、重点人员台账、维稳巡逻台账、每日工作台账、外来人员台账、安全隐患排查台账等各类台账,跟进制定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
制作一本备忘录。各驻村工作队在学习以往驻村工作队好经验、好做法的基础上,继续撰写驻村工作日志、驻村故事,制作驻村工作队备忘录,记录驻村工作中的重要事件,坚持每月向县驻村办上报备忘录,年底形成每个驻村工作队全年工作记录,做到有据可查,留下宝贵的驻村工作经验做法。
(编辑:嘎玛卓玛)
- 一周新闻排行
- 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