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口援藏助推山南产业高质量发展
产业壮“筋骨” 发展强“引擎”
——对口援藏助推山南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十载风雨兼程,三十载春华秋实。
30年光阴转瞬即逝,自1994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作出“对口援藏、分片负责、定期轮换”重大决策以来,湖北省、湖南省、安徽省和中粮集团响应党中央号召,聚焦山南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探索发展新路径,抓产业、促招商、拓就业,一批优质项目在雅砻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切实增强山南经济社会发展内生动力,实现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共同推进。
招商引资项目“绽繁花”
30年来,各援藏工作队立足山南所需、群众所盼,竭尽所能,下真功、出实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批优质产业项目,全力助推山南经济跑出“加速度”。
走进华新水泥(西藏)有限公司,映入眼帘的是纵横交错的管道和巨大的生产设备,机器的轰鸣声不时传出……
作为湖北第一批援藏企业,华新水泥(西藏)有限公司创下著名的产业援藏“华新模式”。截至目前,累计完成生产总值约170亿元、纳税20亿元、直接带动就业750人。
近年来,湖北省援藏工作队还引进了西藏宏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西藏安琪珠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优秀企业,为助推山南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023年9月2日,西藏首个清洁能源产业链制造基地——中车山南清洁能源装备产业园项目在扎囊县开工。
图为中车株洲所西藏清洁能源项目开工仪式现场装载机披红戴彩、整装待发。
这是湖南产业援藏首个最大单体投资项目。项目的成功落地,填补了山南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产业空白,为做大做强清洁能源产业提供强大引擎。
近年来,湖南省援藏工作队成功引进巅峰贡蜜、绿之源高原有机蔬果等50多个产业项目,为山南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清洁能源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渐成为招商引资的重点项目。
近年来,安徽省援藏工作队充分发挥受援地光能资源优势,通过深化招商引资、优化服务环境,助推山南清洁能源产业高速发展。
图为措美哲古风电场。
在安徽省援藏工作队的援助下,建设完成了措美协合光伏电站16MWh储能项目,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招商引进的浪卡子县柯来20兆瓦和措美雪热30兆瓦保障性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已开工建设,预计年发电量超1亿度,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万吨。
如今,一个个清洁能源项目的成功落地,助力山南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铺就特色产业发展“快车道”
30年来,一批又一批援藏干部克服高原反应,翻过一座又一座高山,深入田间地头,察实情、出实招,引进先进技术,加强科学指导,一个个特色产业取得新突破,奏响了山南农业提质增效“富民曲”。
在安徽省援藏工作队招商引进的西藏夜伴蜂声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养蜂基地里,一个个蜂箱排列整齐,成群结队的蜜蜂来回穿梭酿蜜,在微风的吹拂下,蜂蜜的甜香扑鼻而来。
图为夜伴蜂声蜂蜜。
近年来,安徽省援藏工作队引进先进养蜂技术,酿出浓度高、无污染的蜂蜜。如今,包括安徽援藏分片负责的三个县(市)在内,整个山南市的养蜂产业已经覆盖了八个县(区、市),近5000户农牧区群众受益。
位于桑日县桑日镇塔木村的帕竹荣顺(净土)庄园的酿酒工厂内弥漫着香甜的葡萄酒香,颜色紫红的汁液顺着管道输送到发酵罐进行发酵,而后,潺潺酒液流入事先准备好的大罐子里,瞬间泛起的细腻酒花,让人陶醉其中。
图为桑日县帕竹葡萄种植基地里的葡萄。
“援藏干部给我们传授葡萄修剪、采摘以及农用无人机操作等种植养护技术,目前我也学会了各种种植技能,非常感谢他们的指导和帮助。”桑日县帕竹荣顺(净土)庄园有限公司员工丹增曲珍说。
一直以来,湖南省援藏工作队高度重视桑日葡萄产业发展,引进区外优秀企业参与葡萄产业建设,不断提高产业效益。
在洛扎县次麦藏鸡养殖专业合作社,羽色亮丽的藏鸡在养殖场欢快地啄食。近年来,中粮集团积极从区外引进黄粉虫和黑麦草项目,通过改良藏鸡饲养方法,成功推出“巴桑姥爷”牌藏鸡蛋,极大提升了洛扎农副产品档次。
图为次麦藏鸡蛋。
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科学技术支撑。
湖北省第七批援藏工作队农业小组团于2013年率队提供技术援助,并提供湖北援藏资金150万元,建立了山南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检测中心,着力提升山南市农业投入品的专业检测效率和能力。
隆子县玉麦湘标准化养殖基地、长江大学加查核桃产业科技援藏、琼结县下水乡唐布齐村“菜篮子”基地……湖南、湖北、安徽省援藏工作队不断在雅砻大地发展特色产业,积极助推山南经济高质量发展。
稳稳托起群众“幸福梦”
30年来,山南迎来了一拨又一拨援藏干部,大家把如何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工作重中之重,拓宽就业渠道,提供有温度的就业保障,托起群众“幸福梦”。
错那市勒门巴民族乡地处喜马拉雅山南麓,这里气候宜人、植被茂盛,莓茶更是绿意盎然、长势喜人。
近年来,在安徽省援藏工作队的大力支援下,该乡积极打造莓茶种植、加工、展示和体验综合平台,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每人每天采茶收入在200元左右,合作社成员年底每人分红约3500元。
位于扎囊县阿扎乡的西藏绿之源现代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由湖南省援藏工作队引进,从沙滩到敞亮的玻璃温室,芦笋、菠菜、西瓜等有机蔬果在这里不断生长。
图为西藏绿之源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基地蔬菜。
曾经的阿扎乡是一片贫瘠的沙地,在湖南省援藏工作队的援助下,西藏绿之源不断通过各种技术改良沙荒地,让雅江河畔荒芜的戈壁荒滩,变成了如今瓜果飘香的“菜篮子”。今年一季度,基地芦笋销售额达到了380万元,还吸纳了章达村11名村民长期务工,日均灵活带动20至50名村民短期务工。
湖北省援藏工作队招商引进的西藏清匠电器科技有限公司坚持为当地群众搭建“家门口”就业平台。截至目前,带动就业群众100余人。乃东区嘎东团结新村的朗嘎崔成是其中之一。
“我们公司环境和伙食都很不错,每月我能拿到5000至6000元工资,同事之间相处得很融洽。”朗嘎崔成说。
回望过去,援藏工作队多措并举拓宽就业渠道,用心用情解决就业难题的事例不胜枚举。
——西藏宏农由湖北省援藏工作队招商引进,已建成200万羽全智能藏鸡产业园,带动20个村集体均实现年增收20万元,受益群众达7000余户;
——在对口援藏工作中,湖南省投入资金三千万元在长沙打造湘藏经贸中心,销售极具特色的西藏农产品。2023年,成立山南市驻湖南省就业援藏联络服务中心,为300多名西藏籍高校毕业生和农牧民群众提供就业岗位。
——在安徽对口支援的错那、措美、浪卡子三地,蜜蜂养殖业发展“蜂”头正劲,带动100多个农牧民家庭每户增收3万多元;
……
悠悠援藏路,殷殷雅砻情。一批批优秀企业入驻山南、一个个援建产业项目拔地而起、一项项高新技术落地生根……各援藏产业结出累累硕果。30年变迁历历在目,站在新的起点上,援藏干部同雅砻各族儿女一道接续奋斗、守正创新、团结一致,拧成“一股绳”,共同书写山南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编辑:李红
- 一周新闻排行
- 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