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赤诚之心 滋养幸福之花——湖南省对口支援山南工作综述
1994 年中央召开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对口援藏工作已走过30年的光辉历程。30年来,一批批援藏干部人才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舍小家、顾大家,扎根雪域高原,为山南的发展贡献了无尽的智慧和力量。在援藏工作开展30周年之际,让我们一起回顾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聆听那些感人至深的援藏故事,感受山南的巨变与发展。
1994年,中央作出对口支援西藏的重大决定,确定了“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的援助形式,湖南担负起对口支援山南的任务。
援藏三十载,一批批湖南援藏干部接过接力棒,把山南作为第二故乡,牢记“中央所托”、聚焦“山南所需”、竭尽“湖南所能”,动真情、办实事、求实效,从加大资金投入到加强交往交流交融,从助力产业经济发展帮助到拓展智力援藏效能,从改善民生福祉到助力边境地区建设,湖南援藏工作队攻坚克难、团结奋斗,不断推动各项援藏工作取得新成效,为推进山南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
产业帮扶见决心
图为扎囊县阿扎乡的西藏绿之源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温室内。
图为扎囊县阿扎乡的西藏绿之源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温室内。
夏日的扎囊县,天朗气清,艳阳高照。位于阿扎乡的西藏绿之源现代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种植基地内,一片忙碌,一派火热。记者来到公司时,白玛玉珍正在给芦笋修剪枝叶。她告诉记者:“现在我不仅学会了修剪枝叶,还会嫁接等技术,收入稳定离家又近,很开心。”
2023年,湖南援藏工作队成立贡嘎高原食品加工产业园,项目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园区聚焦现代农业及高原绿色产业,引进藏湘韵味、巅峰贡蜜、巅峰康棘、大米科技等企业,已成为亿元级园区,累计解决当地农牧民和大学生就业超200人,带动区内外30余家供应和销售企业发展。
图为桑日县举行第二届葡萄采摘月,村民们的脸上透露着丰收的喜悦。
图为桑日县葡萄基地。
在桑日县葡萄基地,一串串葡萄在阳光照耀下,像一颗颗闪闪发亮的宝石,整个葡萄园弥漫着独特的清香味。经过8年摸索试验,湖南援藏工作队克服重重困难,在高海拔沙漠地带成功种植露天葡萄。如今的桑日县已形成了一条集葡萄种植、葡萄采摘、葡萄酒加工生产和旅游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生态产业链,乡村振兴路上葡萄“甜蜜”产业正朝着高端化引领、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蓬勃发展。
图为隆子县黑青稞制作的糌粑。
图为隆子县玉麦湘万头藏香猪养殖基地。
在隆子县,依托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隆平高科等科研平台和现代农业企业力量,成功培育出本地黑青稞新品种;玉麦湘藏香猪养殖基地落地,成为西藏首家全产业链藏香猪养殖企业。
30年来,湖南援藏工作队紧紧围绕增强山南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对接力度,累计援助资金和物资设备27.01亿元、实施项目536个。近年来,引进了华钰矿业等一批产业关联度高、辐射能力强、带动作用大的产业项目,推动形成山南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贡嘎高原食品加工产业园、扎囊江北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等一批特色产业园区,山南自我发展能力得到进一步强化,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立德树人见匠心
图为市三小组织学校骨干、党员教师团队赴长沙市芙蓉区,开展教育考察、各族师生交流。
自2019年至今,湖南援藏工作队每年投入援藏资金150万元用于学校建设,完善校园基础设施,打造智慧校园、平安校园、品质校园,撒播下希望的种子,如今这粒种子在接受阳光的洗礼、雪水的浇灌后,绽放出幸福的花朵,让市三小享受到这“幸福花朵”带来的美好。
晨曦的阳光透过湛蓝的天幕洒在大地上,伴随着庄严肃穆的旋律,2024年“湘遇山南·格桑花开”冬令营在湖南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开营,市三小的44名小学生与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风车坪学校的44名小学生结对,同吃同住、同伴同行、互助互学,他们在交往交流交融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对口支援山南以来,湖南累计派出12批234名教师,投入项目资金3.7亿元以上,招收培养8500余名学生,为山南学子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建立市三小与湖南对口四县的常态化交流机制,延续“百校手拉手”10所学校结对共建,实施学生、教师、管理干部“三个一批”计划,推动两地教育开展线上线下交往,促进人文交流、经验互启、资源共享。
把老师“送进去”,更要让本地老师“走出来”。湖南工作队改变以往的输血为主变造血为主,立足于山南教育现状,把优质教育资源与山南教育实际结合,为山南教师们提供优质的培训和学习机会,将造血变成教育精准帮扶的靶心。
增进福祉见真心
图为山南市藏医医院联合湖南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医疗组外科开展了多学科大型会诊。
“非常感谢湖南的医生叔叔阿姨……扎西德勒。”在湖南省儿童医院心胸外科病房内,完成先心病手术的旦增拉泽和旦增桑吉笑容如格桑花般灿烂,这一年,他们可以和普通孩子一样正常生活和学习。
2012年起,湖南省援藏工作队医疗组配合支持筛查,由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湘雅二医院、省儿童医院轮流派出专家组到山南开展先心病疑似患儿筛查确诊工作,并承担山南先心病儿童到湖南的免费手术救治任务。12年来,共筛查数千名小孩,其中84名先心病患儿、97人次入湘救治,被誉为“高原成效最明显的卫生援藏项目”。
不仅如此,湖南援藏工作队还不断引进和传授医疗新技术、新项目、新疗法,援助市藏医医院在江北工业园新建现代化藏药制剂室,并开展了首台“膝关节感染假体取出+清创+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植入术”,让群众不出市就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此外,湖南每年援助就业资金110万元用于开展山南就业援藏工作,对山南籍高校毕业生在湖南就业给予长期支持和帮助,为他们提供广阔的就业平台和发展空间。截至目前,已有近300名西藏籍高校毕业生在湖南就业。如今,这些毕业生在湖南的各行各业发光发热,为湖南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成为连接湘藏两地的友好使者。
交融团结见恒心
图为市级“两代表一委员”、乡镇干部、村(社区)主干赴湖南长沙、株洲、常德、岳阳等市开展百名代表委员、基层干部进湖南交往交流交融活动。
2023年3月,首趟援藏旅游专列“雅砻号”抵达山南,来自长沙的刘女士在旅游期间,时不时拨打视频电话,通过网络向朋友介绍山南的美景美食和精彩体验。
“非常高兴能随着首发团来到山南,在这里我们受到了热情的接待,看了藏戏、吃了藏餐,饱览了美丽的雪山、草原,感受到了独具魅力的西藏传统文化,让人十分难忘。”
2023年,我市第一批少数民族参观团赴湖南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交流活动,大家与苗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深入交流,感悟改革开放以来祖国在经济、文化、交通等方面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来自错那市门巴族群众格桑仁增激动地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作为一名中国公民我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30年来,湖南援藏工作队始终把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作为援藏工作着眼点和着力点,不断拓宽合作渠道、创新合作方式,当好湖南和山南的桥梁和纽带,组织湘藏两地交往交流410余批次、6400余人次,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省援藏工作队坚持党政示范引领,党政领导互访更为频繁,湘藏两地党政互访3500余人次,湘藏两地各族人民情变得更浓、心靠得更紧。
30年来,湖南省援藏工作队持续组织山南专业技术人才、村支书、妇女主任、致富带头人、青少年、老党员等赴湖南交流学习,打造出“我的韶山行”红色研学、“花开并蒂 湘藏情深”文化交流创作采风活动、思金拉措旅游民歌盛典、湖南文旅志愿者边疆行等系列品牌活动,让湘藏两地各族群众越走越近、越走越亲,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进入市区,湖南大道、三湘大道、湘江医院、湘雅广场等湖南元素随处可见;湘藏两地共同建设的项目、产业正蓬勃发展;各行各业湖南援藏干部人才与山南群众,手紧紧牵在一起、心紧紧连在一起,正携手走在更加富裕更加美好的大道上……
编辑:巴果
- 一周新闻排行
- 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