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93-7892933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网上投搞
您现在的位置:西藏山南网>区县新闻>浪卡子县

浪卡子县多却乡热玛瓦村的幸福之路

2025-08-21 16:01:45  来源:山南报  作者:记者 益西旺姆

在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历史节点上,浪卡子县多却乡热玛瓦村的变迁,恰似一部浓缩的高原发展史诗。这个曾被风沙裹挟的村落,在村党支部的引领下,于海拔4500米的土地上绘就出生态美、产业兴、家园和的时代新篇,成为雪域高原60年沧桑巨变的生动注脚。

2.jpg

“以前刮大风,锅里能捞起沙子。”68岁的老党员次仁回忆起20年前的场景仍难掩感慨。彼时的热玛瓦村是远近闻名的“无树村”,风沙是最大的“敌人”。六十载治沙造林的生动实践中,村党支部带领群众踏遍扎囊、贡嘎等五县筛选树种,最终在524亩土地上根植2.6万余棵树木。2023年,藏川杨在浪卡子县首次试种成功,打破了高海拔种树的“禁区”。如今,房前屋后柳枝拂动,道路两旁绿意延伸,昔日“沙窝子”已变身“绿色银行”。

生态治理不止于林。2024年,投资198万元的90座标准化牛圈拔地而起,525头黄牛“乔迁新居”,终结了延续数百年的人畜混居历史。“三种三变”庭院革命里,旧牛圈蜕变为菜园、商超,村民们感叹:“现在的日子,比酥油茶还香甜。”

4.jpg

环境在变,治安与治理也在升级。“过去村里丢了羊,只能自认倒霉。”村党支部书记尼玛说,60年前的热玛瓦,纠纷靠“拳头”,治安靠“运气”。而今,自卫防控系统让全村关键路口、家家户户有了“电子眼”;“党支部主导、网格员跑腿、群众参与”的治理网越织越密,简单纠纷由联户长就地化解,复杂问题提交村委会协调,三年来矛盾化解率达100%。“三防三保”机制落地,让村民安全感满意度从60年前的不足50%跃升至98%,“平安村”奖牌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爷爷辈盖房子随坡就势,父亲辈种地见缝插针,现在我们要给子孙留空间。”村主任拉巴的话,道出了村庄发展理念的转变。规划预留区的划定,体现着从“粗放发展”到“精细规划”的跨越,正如老支书洛桑所说:“西藏的发展,不再是只顾当下的冲锋,而是兼顾子孙的长跑。”

3.jpg

产业的蝶变,让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以前糌粑都不够吃,现在每年都能分红。”脱贫户卓玛举着股权证笑道。60年前,村里唯一的“产业”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如今,羊湖饲料加工公司年营业额达90.57万元,33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其中脱贫户占比超六成。从自治区农科院专家优化的8次饲料配方,到从1050亩扩展到1649亩的高标准农田,再到17.5万斤的青稞年产量,“50%股东分红、15%脱贫户分红”的机制,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群众,见证着西藏从“输血”到“造血”的产业振兴之路。

基础设施的完善,让幸福触手可及。“以前挑水路很远,冬天路滑,桶里的水晃到家门口就剩半桶。”村民巴桑看着新装的自来水龙头笑开了花,“现在拧开龙头就有水,孙子上学的路铺了柏油,下雨不用踩泥坑,鞋都耐穿多了。”如今,通水通路全覆盖,节能窗户挡住寒风,太阳能路灯照亮街巷,4座公厕、1座广场、10个停车场成了村庄新标配。每周一的清洁日,村民们一起清扫街巷,路上少了牛羊粪便,多了孩子们的笑声。

1.jpg

干净的院子、挣钱的产业、护家的监控……这些看得见的变化,丈量着热玛瓦人的幸福。这个高原村落的故事仍在继续,正如村头那棵扎根深土的藏川杨,向着阳光,向上生长。

编辑:付青峰

一周新闻排行
精彩视频
精彩图片
网站简介  |   本网动态  |   版权声明  |   新闻许可  |   联系我们  |   山南网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0-2017 山南网(中国西藏山南网) WWW.XZS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藏ICP备14000057号-1 网安联网备案号:54220002000002号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藏党宣[2010]250号
中国 西藏 山南市乃东县湖南路19号 联系电话:0893-7892933 邮箱:xzsnw#sina.com(把#号换成@符号) QQ:1647664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