措美县:高原路网托举民生发展
每天早上十点,伴随着引擎的轰鸣,措美县客运站内开往山南市方向的客运班车都会准时启动。“国道通了以后,现在每天固定发车,到山南只要两个半小时。”司机尼玛次仁检查着车辆状况对记者说。
图为措美县公路。
2017年10月,国道219线康马至措美段正式动工,这条全长71.708公里,贯穿措美县全境的交通要道按三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时速30公里。历时三年攻坚,2020年底全线通车,标志着措美结束无高等级公路的历史。
图为公路建设现场。
随着G560、G219双国道建成通车,措美县形成了“两纵一横”路网格局。大型货运车辆实现全天候通行,日均车流量达300辆次。在哲古镇海拔5157米的风电场,风机叶片通过国道网络运抵施工现场,清洁能源外送通道由此打通。
图为过去措美县乡村公路。
图为现在的措美县乡村公路。
道路升级成为了连接内外的经济动脉。措美至山南实现“每日一班”常态化运营,从县城到山南市区的车程从过去5小时缩短至2.5小时。“以前鲜奶运不出牧场,现在清晨挤的奶,中午就能在山南售卖。”哲古牧业改革项目负责人说。
在海拔4500米的古堆牧区,牧民次仁旺堆骑着摩托驶过新修的牧道。今年年初,他卖出了30头牦牛,每头都为他带来了400元的收入。他高兴地说:“以前出栏牦牛要走三天,现在可以开车去市里出售或者商贩直接上门收购,又快又好。”
这样的变化源于五年来实施的乡村道路畅通工程。措美县交通运输局数据显示,全县累计完成村道及放牧点道路建设135.445公里,惠及4个乡镇15个行政村。
"目前乡镇通畅率100%,行政村通畅率100%,连最偏远的放牧点都通了路。"措美县交通运输局局长聂智生介绍道。
在客运站货物区,工作人员正将贴着"哲古镇"标签的邮政包裹搬上班车,通过整合客运班车、邮政快递等资源,让客车在载客的同时捎带邮件包裹,既大幅降低了物流成本,又彻底破解农村快递“最后一公里”难题,实现“一点多能、一车多用”,客货邮发展融合模式落地生根。
全县15村(社区)实现农牧区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全覆盖,年运送邮件达2.6万件。“今天的邮件,下午能送达乡里。”措美邮政业务主管白玛如是说。
在宗宗村,满载青椒、土豆、西红柿以及水果的货运车在街上叫卖。“刚从市里拉过来的蔬菜水果,特别新鲜。”摊主一边麻利地称秤收钱一边说,“现在村村都是水泥路,一天多跑几个村生意很红火”。
道路三分建、七分养。“我们负责国道G219、G560以及省道510、511的日常养护。”养护队长扎西群培展示手机上的巡检系统。在哲古镇公路养护现场,第三方公司的工人正操作热再生修补车。
2019年,措美县进行管养改革后,建立了政府主导、专业公司参与的机制,通过明确责任、强化考核,确保有路必管、管必到位,有路必养、养必见效。自管养改革以来共实施养护工程49个,总投资457.95万元。
图为公路航拍。
目前,措美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926.053公里,形成全域覆盖的交通网络。其中国省道343公里,农村公路583.053公里(县道154.157公里、乡道213.694公里、村道76.7公里、专用道138.502公里)。在平均海拔4500米的措美高原上,这条总长近千公里的交通脉络,正持续输送着发展的动能,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铺就坚实的路基。
编辑:刘亚娟
- 一周新闻排行
- 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