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心”为桥绘蓝图 用“行”作笔谱新篇
以“心”为桥绘蓝图 用“行”作笔谱新篇
自进驻以来,曲松县文旅局驻隆村工作队始终锚定乡村振兴总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本村实际,创新开展九个一“连心桥”系列活动,通过“调研打底、活动搭台、算账明路、绘图施策”四步工作法,推动隆村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主题调研打底子,摸清实情聚民心。工作队以“百日走访入户大调研”为契机,率先启动“连心同心,共谋振兴”调研活动,驻村工作队联合村“两委”主动沉下身子、走进田间,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以“三入三问”摸清乡村发展“家底”。工作队坚持“一户不落、一事不漏”,逐户走访农家院落,详细记录家庭人口、收入来源、生活生产等基础信息,同步梳理村容村貌、基础设施、产业基础等村情乡情,形成涵盖“户到村”两级的详细台账,为后续工作打下坚实数据基础。截至目前,已完成全覆盖入户148户,形成汇报材料2篇。在走访中,驻村工作队用“家常话”倾听群众对产业发展、民生改善、政策落实等方面的真实诉求。针对收集到的“农产品销路窄”“水磨糌粑规模小”等问题,结合乡村振兴政策导向与本地资源禀赋,分类研究制定“一户一策”“一村一思路”,确保发展方向贴合群众期盼。
“连心桥”活动搭台子,真情服务暖民心。为将入户调研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隆村创新提出并开展九个一“连心桥”活动(与群众共同生活一天,替群众打扫一次卫生,干一次农活,留一张连心卡,开一次家庭会,谋一个万元增收项目,解决一个力所能及的事情,开展一次文化惠民活动,算一本发展账),推动党员干部与群众“零距离”接触、“心贴心”服务,让“纸上规划”变成“田间实景”。驻村工作队将“连心卡”作为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载体,卡面印着工作队队员姓名、联系电话等信息,手把手教老人存号码、记用途,确保“一户一卡、人人知晓”。工作队将“净屋暖民心”作为“九个一”活动的重要抓手,制作“三类重点户”清单(独居老人、残疾家庭、弱劳力农户),定期上门开展卫生清扫。用扫帚扫净庭院、用抹布擦亮窗台,更用真心焐热民心。截至目前,通过活动已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3件,谋划增收项目1个,群众满意度达98%以上。
算清“同心账”,精准施策明方向。为让乡村振兴工作更精准、更高效,隆村建立“三本账”,用数据说话、用台账管理,确保每一项工作都可追溯、可检验。整合人口、土地、产业、劳动力、区外就业等5项数据,形成动态更新的“村情数据库”,直观呈现本村发展短板与优势,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通过台账动态问题收集、办理、反馈全流程,确保每件事有跟踪、有着落、有回音,让为民服务更精准、更高效。截止目前,协调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3件,为民服务90余次。
针对全村奶牛养殖、牦牛养殖、水磨糌粑、特色土豆种植和经济增收楼五个产业发展情况,逐一梳理现状、分析短板、明确方向,推动产业从“小散弱”向“精特优”转变,让产业成为村民持续增收的“主引擎”。
绘好“振兴图”,分步实施促实效。基于前期入户调研与“三本账”数据,隆村精心谋划“三张图”,为乡村振兴制定清晰“路线图”。围绕全村劳动力建立劳务派遣数据库台账,精准排查辖区内机械数量,统计机械派出数量库。借助曲松县堆随乡集中供水及灌溉一体化工程建设项目、隆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项目、人大票决制项目、村组活动室建设等工程项目,积极对接项目建设单位,用工用量用机械上力争做到不低于30%的本村群众就近实现就业。努力做大做强集体经济,想方设法拓宽销售渠道,进一步加大集体经济收入来源,采取劳力入股、资产入股等模式,实现劳务分红、资产分红。积极对接县人社局,组织全村未就业大学生争取对口支援资源,通过区外就业实现稳定增收。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区内大型项目建设,以外出务工形式实现就业。通过辖区项目建设,带动就近就便实现就业,目前已完成就业人数达35人,人次达650人次,实现工资报酬达15万元。
编辑:刘亚娟
- 一周新闻排行
- 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