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南市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山南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24年12月28日在山南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上山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市人大会议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在援藏省市和企业的大力支援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有力监督和大力支持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深刻把握做好经济工作“五个必须”规律性认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四件大事”,聚力“四个创建”,狠抓项目建设、扩大市场消费、推动产业转型、着力深化改革,全市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就业和物价总体稳定,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发展动能加速壮大,发展环境更加安全,展现出我市经济发展的强大韧性和巨大潜力。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92亿元左右,同比增长6%左右;完成规上企业工业增加值30亿元(现价)左右,同比增长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87亿元左右,同比增长8%左右;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2亿元左右,同比下降9%左右;城镇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保持基本同步,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在3%以内。
(一)优化结构、提质增效,产业发展转型步伐加快。全力推动“一产上水平、二产壮筋骨、三产提品质”。农牧业发展稳中有进,突出稳面积、提单产、增质效协同发力,深入开展耕地抛荒撂荒清理整治工作,高标准农田、小型农田水利等项目加快实施,落实粮播面积70.62万亩,粮食产量达到17万吨以上,实现15年连丰。牲畜存栏150.98万头(只、匹),禽类存栏120万羽,牲畜出栏9.04万头(只、匹),预计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2.63万吨、1万吨、7.8万吨,藏鸡、藏猪、核桃、葡萄、矮化苹果等农牧特色产业带持续巩固,西藏宏农被评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个名特优新产品、18个绿色食品取得认证,龙头企业亮点示范作用凸显。绿色工业巩固增强,全市已建在建清洁能源电力总装机达到548万千瓦,罗布沙、加娃一期光伏项目即将并网发电,才朋光伏实现并网发电,街需水电站加快建设,白那等风光保供项目有序建设。支持华新骨料、三峡措美能源、地球第三极毛纺织等5家企业完成升规,认定4家企业为区级创新型中小企业,认定2家企业为自治区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和示范基地,预计全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达53.6亿元以上。服务业提质增效,提升打造“藏源山南”等6个文旅品牌,与区内外49家旅行商签订合作协议,1-11月接待国内外游客728.66万人次,旅游总花费达到27.19亿元,分别增长20%、15.6%。新增限上企业33家,完成农村寄递物流体系改革,新建农村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701个,累计派送邮件快件4.66万余件;投入8300万元拉动各类消费4.96亿元。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注重数字、生物、低空、绿氢等新动能、新业态,引进创博通航发展低空经济、全区氢氧产业示范项目,高原机电装备实验室建设项目启动前期,“雅江1号”智算中心、深圳雄韬新能源储能项目开工建设,中车清洁能源装备产业园、安琪益生菌正式投产运营,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5家。
(二)补齐短板、强化弱项,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始终把扩大有效投资作为重要引擎,狠抓重点项目建设,积蓄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年度落实国家投资项目171个、到位资金33.6亿元,同比增长16%。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推行地级领导包保、季度攻坚、优化工期、规范第三方市场、联审联批等举措,通过优化施工组织、增加人员设备等方式,推动项目施工工序更加合理、措施投入更加高效、建设工期更加优化,累计优化工期项目192个,平均优化工期69天,推动项目建设加快进度,拉萨南北山绿化造林、泽当城区雨污分流二期、乃东支曲流域自然地质酸性劣质水综合治理、加查县中心医院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年度累计开复工项目510个,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2亿元左右。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构建立体交通网络,贡嘎机场T1航站楼改扩建、贡嘎机场外部交通改造竣工投用,9个通用机场、34个停机坪列入自治区通用航空发展规划;新改建农村公路352公里、行政村通畅率达95%,错那市被命名为第四批“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措美下巴水库、隆子县城饮用水源点、错那新城防洪堤工程等一批涉及民生的重大水利工程加快建设,深化农村供水安全保障,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8%。拉萨至许木500千伏输电线路、拉玉220千伏输变电等工程加快建设,1-11月发电64亿度。累计建成5G基站1650座,实现重点区域5G网络全覆盖。
(三)注重共享、实现普惠,民生保障水平有效提升。坚持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为出发点,用心用情惠民生解民忧暖民心。多措并举就业增收,加强组织化劳务输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1508人,实现农牧民转移就业16万人次,创收18.01亿元。全市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实现区外就业497人,组织农牧民区外转移就业796人,达到增收的目标,实现“交流、交往、交融”的成效。不断巩固教体事业,坚持城乡教育协调发展,严格落实教育惠民各项政策,“三包”人均标准提高90元,高考上线率达到91.9%,重本上线率提高3.4个百分点。市游泳馆、体育馆、市二高智慧校园建设项目主体完工,成功承办全区中小学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工作经验交流现场会。扎实推进健康山南,国家卫生城市创建通过省级评估验收,全区首个国家级创伤中心、自治区级高原心血管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落户市人民医院,市藏医医院脾胃、藏药浴、治未病3个科室被确定为国家中医专科建设单位,扎囊等3县藏医院获批二级乙等藏医院,市藏医院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建设项目加快建设。大力推进文化惠民,成功举办2024雅砻文化旅游节、第二届思金拉措旅游民歌节、高原沙丘青年艺术季等活动,打造文艺精品260部,开展文化惠民演出活动9400余场次,惠及群众42万余人(次)。全面完善社保体系,持续深化社保基金管理,严格落实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惠民政策,全市各类社会保险参保达27.23万人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保持在98%、95%以上。
(四)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坚持沿江、沿边、中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边境建设工作,城乡区域发展良性互动、更加协调。城市功能不断完善,深入开展城市体检工作,实施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净化专项整治行动,智慧城管、市区供水管网改造、雨污分流、130个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项目建成投用,建成保障性住房4268套,萨热路跨江大桥、城区供氧项目启动实施。乡村振兴与巩固脱贫成果衔接有力,用好2067万元防返贫专项救助资金,落实“1+N”帮扶措施,消除321户1110人监测对象返贫风险,脱贫人口人均收入预计达到21693.5元,同比增长15.2%。216个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项目完工156个,实施50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项目,人畜分离和户厕改造分别完成10033户、1980户,农牧区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0.8%。
(五)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经济发展活力持续释放。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持续拓展重要领域、关键环节改革的广度和深度,经济社会发展更具活力。深化重点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下放项目审批权限,持续推行联审联批等机制,取消办理事项证明材料9项,262个事项进驻便民服务中心统一受理,今年以来累计受理政务服务事项19.5万件,办结率99%。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落实“证照分离”“照后减证”等改革举措,全市各类经营主体达5.54万户,其中非公经济经营主体5.41万户,分别同比增长9.72%、9.7%。优化营商环境,邀请38家企业召开政企恳谈会,针对企业提出的困难问题制定73项具体措施,组织银企对接会24场,银行与217家企业签订19.82亿元授信协议。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制定《山南市城市信用状况监测工作专题提升行动方案》,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专项培训工作,城市信用状况监测综合指数排名全区第一。强化金融惠企服务,为345家企业发放首次贷款18.13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58.55亿元,增长30.3%,预计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近400亿元,创历史新高。加大对外交流,先后赴长沙、西安、成都、香港、泰国等地进行招商推介,积极参加东博会、川藏经济协作发展活动、自治区京津冀招商引资系列活动,邀请湖南、湖北、安徽等省工商联及企业代表团到山南考察交流,全市累计开展招商引资“走出去”50余次,“请进来”60余场次,落地项目140个,预计到位资金79.23亿元;深化受援合作,实施援藏项目142个,完成投资4.24亿元。
(六)加强保护、筑牢屏障,经济发展环境更加安全。始终坚守稳定、生态和安全三条底线,全力营造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守牢平安稳定底线,从严从实从细落实各项维稳措施,深入开展反分裂斗争,依法加强宗教领域管理,全力拱卫重要节点的绝对安全。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全年受理投诉举报案件216起,为2170名农民工解决拖欠工资4059.95万元。守牢生态保护底线,出台《山南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条例》《山南市“无废城市”建设补短板强弱项工作方案》,全区首个“碳中和运营银行网点”挂牌,全区“无废城市”建设现场会在我市召开,扎实推进雅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防沙治沙、南北山绿化等工程,完成植树造林7.35万亩,泽当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9%,主要江河湖泊水质达到国家规定的相应水域水质标准要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环境质量达标率持续保持100%。全力推进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中央环保督察转环保督察办结44件、办结率100%,自治区环保督察转办信访件办结52件、阶段性办结3件。守牢安全生产底线,围绕“八大行动”,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明确31条具体措施,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46%、58%,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
各位代表,一年来,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经济社会发展周期性波动、重大项目支撑不足等不利条件下,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保持良好态势,经济韧性强、潜力足,特别是紧紧围绕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出台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若干激励政策,为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积蓄动能。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经济运行外部发展环境仍然充满不确定性、内部保持经济稳步增长的内生动力还不强、缺乏重大战略支撑、市场消费需求不足、产业结构亟待优化等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妥善解决。
二、2025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及重点任务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也是“十五五”规划启动之年。做好全年经济工作,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贯彻落实中央、区党委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锚定“四件大事”,聚力“四个创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持续有效扩大内需,不断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持续改善、风险隐患持续化解,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力争达到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以上、力争达到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力争达到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以上、力争达到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10%以上,城镇居民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能耗、碳排放强度和污染减排指标控制在核定范围内。
为圆满实现目标任务,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坚持把稳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发挥投资对增加供给、拉动增长的关键作用。加强对上衔接跑办,紧盯中央、自治区政策导向,多下“跑”的功夫、多想“要”的办法,抓住重要“时间窗口”,全力争取更大支持,切实把政策红利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资金和项目,确保在建亿元以上项目达到50个以上。持续推进联审联批、优化工期、层级督导等行动,加大项目前期经费投入,切实解决“钱等项目”问题,加快项目建设力度。落实重大项目包保推进工作机制,确保街需水电站、萨热路跨江大桥、通用机场、民主水库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抓紧完成“十五五”规划项目储备工作,推动拉林铁路复线、雅江中游索朗嘎咕至桑日段生态综合治理、国道349、560泽当城区过境段、贡嘎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等一批重大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效,确保“十五五”规划投资20亿元项目超过20个、亿元以上项目超过200个。
(二)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发挥产业扶持资金和产业发展基金作用,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市大数据分中心、氢氧产业示范、“雅江1号”项目,建成投用创博通航产业服务基地项目,强化要素保障,深化拓展无人飞行器在造林绿化、防灾救灾、物流快递等场景应用,积极争取顺丰航空物流货运专线项目落地,打造低空经济示范区。推动现代农牧业稳步提升,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现代牧业,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68万亩以上,粮食产量达到17万吨以上。积极推进特色种养殖产业发展,推动苏格绵羊市场化经营,助力宏农藏鸡存栏稳定在150万羽以上,拓展牦牛、奶牛等养殖业精深加工产品形态,延长苹果、葡萄、核桃、蔬菜等产业链,促进产业规模化建设、标准化生产、品牌化打造。推动工业绿色转型,完成西藏矿业、江南矿业技改,实施新一轮找矿行动,推动安琪生物、博盛矿业等5家企业升规入统。加快建设藏中清洁能源基地,推动冷达、松布曲水电站核准开工,加强巴玉、仲达水电站核准跑办力度,协调推进藏中外送通道建设,力争到“十四五”末已建在建装机容量达到800万千瓦。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入挖掘山南历史文化特别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历史渊源故事,开展玉麦—扎日和昌珠5A级景区申报工作,推动羊湖鲁日拉景区提质升级,确保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旅游收入均增长13%。强化消费供给,用好用足非遗等文旅资源,持续打造“赛事+节会”经济模式,高标准打造“雅砻里”文化艺术街区,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培育消费新增长点。力争新增限上企业30家,着力发展金融保险、健康文体、家政服务、养老托育等现代服务业,积极引进特色餐饮和星级酒店,推动服务提升和品牌创建。
(三)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把稳定就业、促进增收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升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做好稳就业工作,实施就业创业促进行动,落实担保贷款、创业补贴等政策,确保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其中区外就业达12%以上,农牧民转移就业9.5万人以上、创收12亿元以上。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实施薄弱学科攻坚行动,推动职业教育融合创新,启动教育强市行动计划,培养发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品牌。全力做好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一体化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完成市人民医院“三甲”、市妇幼保健院和隆子县中心医院“二甲”复审工作,高质量实施好大骨节病、先心病、包虫病患者救治救助,加大妇女“两癌”筛查力度,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40/10万以下,婴儿死亡率控制在8‰以下。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打造文艺精品200部以上,组织文化惠民活动6000场次以上,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增加基层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加大社会兜底保障,全面落实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政策,积极发展普惠托育服务,稳步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继续做好儿童福利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
(四)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深化政府“放管服”改革,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持续深化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大力推行“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和联审联批、容缺审批。持续深化“证照分离”改革,推动企业、个体工商户登记注册线下智能、自助便捷办理。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做好国有企业改革工作,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大做强。聚焦主导产业和优势资源,大力推进招商引资,确保雅江天街二期、月光市场、藏航运行保障中心等项目落地实施。加强援受合作交流,加快实施规划内援藏项目,积极谋划“十五五”援藏规划,持续深化产业、就业、科技、消费等领域援藏,扎实做好“组团式”援藏,深度推进交往交流交融。
(五)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以优化发展格局为切入点,加快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加快推进城市更新行动,深入推进城市年度体检,建立完善城市更新项目库,积极推进昌珠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建设,完成乃东路、安徽大道提质改造工程,5个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开工城区供氧、架空线路入地、城市绿化及配套改造提升等项目。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抓好衔接资金项目建设,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35个,加快补齐农牧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加大园区引领作用,谋划实施临空经济产业园区、洛堆物流园区基础设施等项目,申报建设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提前启动自治区级经开区创建工作。
(六)统筹好发展和安全。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全力营造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实施好山水工程、矿山生态修复、地质灾害防治等项目。全力打造雅江中游“百里生态走廊”,深入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加快推进拉萨南北山造林绿化、雅江中游生态保护与修复、防沙治沙等项目建设,完成植树造林13.41万亩。深化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全面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和羊湖美丽河湖建设,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大力实施水、气、土壤污染防治,持续加强污染源监督管理,确保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9%以上,主要江河湖泊水质达到国家规定相应水域水质标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环境质量达标率保持在100%,土壤环境安全稳定。持续深化环保督察整改,确保所有问题按时整改到位。紧盯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消防、旅游、食品药品等重点行业领域和重点部位,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严格落实各级维稳工作部署,着力提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能力,加强社会面联防联控,运用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完善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营造安定祥和的发展环境。
编辑:巴桑卓玛
- 一周新闻排行
- 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