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93-7892933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网上投搞
您现在的位置:西藏山南网>新闻>社会民生

加查县60年发展历程中的民生实践与幸福答卷

2025-10-15 16:42:00  来源:山南报  作者:拥青卓嘎 玉措 尉杰

六秩风华映变迁 通路富民谱新篇

——加查县60年发展历程中的民生实践与幸福答卷

西藏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的历史性时刻,坐落于雅鲁藏布江畔的加查县,以“通路便民”的实际成效和“产业富民”的丰硕成果,生动诠释了一座高原小城从闭塞走向开放、从贫困迈入富裕的壮丽蜕变。六十年砥砺奋进,加查县不仅实现了基础设施的历史性跨越,更在民生保障、产业转型、生态保护等方面写下具有典型意义的时代注脚。

图片

图片

金秋九月,雅江两岸生机盎然。在加查县坝乡邮政所前,邮递员顿珠次旺正在整理即将派送的包裹。一条蜿蜒而上的柏油路,连接起海拔4200米的坝乡坝村与外部世界。

图片

图片

“过去出一趟县城,就要两三天,现在快递三天就能进村,在家门口就能收寄包裹。”坝村村民扎西罗布接过女儿网购的羽绒服,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一改变的背后,是2015年坝乡油路项目的建成通车,这条柏油路不仅终结了当地“马驮物资、骑马出行”的历史,更为2024年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如今加查县已实现“县城包裹当日达乡、家门口收寄件”,农村快递量较往年大幅增长,“最后一公里”的打通,真正实现了物畅其流、民心相通。

图片

基础设施的完善不仅畅通了物流通道,更让政务服务的“便民温度”直抵群众心间。

图片

图片

走进加查县政务服务中心,各窗口前秩序井然,工作人员正耐心为群众答疑办事。该中心自2023年启用以来,始终坚持“只进一扇门、一次就办好”的服务目标,大力推出“高效办成一件事”“帮办代办”等便民服务举措,不仅获评“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先进集体”,还成功承办了全市现场会。

图片

图片

今年,加查县积极推进“无证明县”建设试点工作,通过数据共享、承诺替代、部门核验等方式,将办事环节精简30%、时限压缩35%,群众满意度达95%以上,成为自治区六十年来服务型政府建设向基层延伸的优秀样板。

图片

“以前为了加油要跑3个以上部门开证明,赶上周末还白跑一趟。现在只要刷一下身份证就行,真的太方便了!”加查镇热果村村民洛桑曲培的切身经历,正是加查县“无证明县”创建的生动写照。

图片

政务服务中心主任吉晓云表示:“我们坚决砍掉各类‘奇葩证明’‘循环证明’,下一步将从‘减证便民’向‘无证利民’深化,让政务服务更加契合自治区‘民生优先’的发展理念。”

图片

政务便民为群众生活“减负担”,产业富民则为乡村发展“添动能”。六十年来,在自治区一系列产业扶持政策的精准推动下,加查县逐步摆脱传统“靠天吃饭”的单一生产模式,走出了一条以特色产业为支撑的“多元富民”之路。

图片

清晨的薄雾中,加查县安绕镇热果村的千年核桃林舒展着苍劲的枝条。这片拥有3600余株古树的“绿色银行”,借助“种植+生态旅游”模式,发展了25户藏式民宿和休闲帐篷营地,年接待游客超5万人次。

图片

“过去种地看天,如今卖核桃、开民宿,年收入能超5万元!”村民洛桑扎西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目前,加查县核桃全产业链产值已达1.27亿元,带动5000余名群众实现就近就业。

图片

更令人欣喜的是,加查核桃苗在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中表现优异,成活率超85%,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而在奔流不息的雅鲁藏布江上,另一项关乎民生与发展的工程正持续释放红利。

华能藏木水电站的大坝如一条“银色巨龙”巍然屹立,结束了加查“守着江河没电用”的历史,更有效缓解了西藏冬春缺电局面,为“藏电外送”提供有力支撑。

图片

“以往冬天靠捡牛粪取暖,电视机看到一半常常断电。现在电暖器可以全天开着,冰箱里牛羊肉就没断过!”安绕镇扎雪村村民次仁卓玛细数“用电账”,幸福感满满。电站建设及运营期间,还为当地提供了大量运输、餐饮、劳务等就业机会。

加查镇居民达瓦次仁曾在电站建设期间开车搞运输,月收入超过4000多元。“还有不少乡亲靠运输、餐饮生意富了起来,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图片

图片

图片

而在惹米产业园区,科技赋能正为年轻人搭建起梦想的舞台。西藏安琪珠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线终日繁忙运转。企业依托高海拔无人区微生物资源,已保藏菌株超1800株、申请专利30余项,预计年产值超5000万元,带动200余名农牧民和大学生就业。

图片

安绕镇嘎吉村大学生强巴次仁是受益者之一。“公司安排我们去湖北宜昌总部培训了半年,现在待遇稳定、包吃包住,离家近还能照顾家庭。”他对未来充满期待,“希望能在企业学好技术,将来自己也能闯出一片天地。”

图片

公司总经理助理邹龙介绍:“我们的菌种资源全部采集自西藏无人区。那里高海拔、强紫外线、昼夜温差极大,在这种极端环境下生长的菌种,具备非常强的耐受性和产酸能力,科研价值和商业潜力都十分突出。我们在乃东区也设立了专门的研发机构,持续进行菌种分离、培育和功效研究,为后续产品开发提供扎实的技术支撑。接下来,我们还计划面向牧区推出酸奶发酵剂和土壤改良肥料等产品。我们自主研发的菌剂在试验中表现出色,能够有效提高牦牛产奶量和体重,真正帮助农牧民实现增产增收。”

而在冷达乡,另一项特色产业正以“生态+经济”的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图片

在冷达乡嘎玛吉塘村,78亩蓝莓基地迎来丰收。颗颗饱满、蓝紫莹润的果实缀满枝头,犹如“雪域蓝宝石”。得益于高原特有的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的自然条件,这里产出的蓝莓花青素含量比普通品种高3倍,品质出众。

图片

自2012年试种成功以来,蓝莓产业采取“党组织+基地+农户”的模式稳步发展,规模从最初的20亩扩展至如今的78亩,累计创收超510万元,支付群众务工收入130余万元。2024年,蓝莓基地收入达207.4万元。除此之外,基地还成功开发出蓝莓酒、蓝莓饮料等深加工产品,在第五届开园仪式上销售额达7.7万元。加查借助“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的东风,加查蓝莓通过直播电商走向全国,并以“采摘节”等形式吸引大批游客体验观光。

图片

“一年土地租赁费就有12.8万元,分红21.12万元,生态保住了,收入也增加了!”村民们纷纷称赞。蓝莓基地“生态种植+旅游开发”的模式,既保护了雅鲁藏布江沿岸的生态环境,又切实鼓起了群众的“钱袋子”,是加查县推动绿色发展、促进生态富民的成功实践。

图片

如今的加查县,黝黑的柏油路蜿蜒于山间,鲜亮的快递车穿梭于村落,现代化的产业园中机器轰鸣,飘香的果园里硕果累累。这份蓬勃的生机与活力,正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年来辉煌成就的微观映射。从“通路”打破地理阻隔,到“便民”优化政务环境,再到“产业”激活内生动力,加查县发展的每一个坚实脚印,都紧密结合自治区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每一份沉甸甸的收获,都凝聚着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奋斗。

站在自治区甲子华诞的新起点,这座雅鲁藏布江畔的美丽小城,将继续以民生为本、以产业为擎、以生态为基、以稳定为界,在新时代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步伐坚定,足音铿锵,为西藏下一个六十年的壮丽画卷,书写更加璀璨的“加查篇章”。

(编辑:嘎玛卓玛)

一周新闻排行
精彩视频
精彩图片
网站简介  |   本网动态  |   版权声明  |   新闻许可  |   联系我们  |   山南网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0-2017 山南网(中国西藏山南网) WWW.XZS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藏ICP备14000057号-1 网安联网备案号:54220002000002号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藏党宣[2010]250号
中国 西藏 山南市乃东县湖南路19号 联系电话:0893-7892933 邮箱:xzsnw#sina.com(把#号换成@符号) QQ:1647664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