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上赋能 ,“智”绘幸福民生新画卷
错那市觉拉乡扎洞村驻村工作队:“码”上赋能 ,“智”绘幸福民生新画卷
在错那市觉拉乡扎洞村,连绵的山脉勾勒出壮阔的轮廓,广袤的土地承载着村民质朴的生活。在这里,第十四批驻村工作队以“百日走村入户大调研”为契机,将数字化服务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以数字化为笔,“码”上赋能,“智”惠民生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百日走村入户大调研”伊始,驻村工作队便深知此次任务的分量与意义,他们秉持“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的坚定信念,克服困难,聚焦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难题,将数字化手段与扎实的走访调研相结合,探索一条全新路径。
为了确保调研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工作队精心筹备前期工作。一场场驻村工作协商会议热烈展开,队员们各抒己见,共同制定详细的调研方案,从明确调研任务到确定调研对象,每一个环节都经过深思熟虑。同时,他们积极建立基础信息台账、民情台账、问题清单,为后续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筑牢根基。
不仅如此,工作队在调研过程中,摒弃了传统的“漫灌”式走访方式,采用“分组包户+重点走访”的创新模式。农闲时节,利用村民休息时间走进田间地头,与他们围坐在一起,唠家常、话发展;夜晚,工作队又来到村民家中,与他们促膝长谈,倾听他们的心声。
在与村民的深入交流中,工作队惊喜地发现,扎洞村智能手机及微信普及率高达98%,这一发现为数字化服务照亮了前行的道路。工作队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绝佳的契机,于是果断摒弃传统纸质联系卡模式,提出“码”上赋能,“智”惠民生的工作思路,决心以数字运用推动民生服务,创新推出二维码线上服务的新思路,在“驻村联系卡”上嵌入了“联系码”“宣传码”“政策公示码”“金融政策码”四大模块,形成1+3新的服务模式,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金融政策码”通过“音频+视频+图文”形式,推送融资知识、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等金融资讯,帮助村民了解金融政策,增强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同时,嵌入当地农业银行预约功能和联系方式,方便村民办理金融业务时提前预约,避免出现来回跑空的问题,实现了获取金融服务的便利化。
在扎洞村设立的农行金穗惠农通服务点,村民扎西正在提取小额现金300元,不到几分钟,他就拿到了现金,扎西脸上露出满足笑容。“以前取小额、咨询贷款业务都要跑到乡办理业务,现在在驻村工作队的引导下我们不用出村,就可以办理小额取现金业务,线上可以咨询贷款政策,为我们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目前,已有超过30户村民通过平台便捷向当地农行咨询到了小额信贷业务政策并获得贷款,所获资金如同甘霖,滋润着养殖、民族手工艺等特色产业,进一步激发了村民发展的内生动力。
“联系码”则只需村民轻轻一扫,就能一键拨通驻村工作队的电话,他们第一时间接收并处理,缩短了跑腿时间,节省了时间。
今年,随着降雨量增多,扎洞村二组的“曲米乃卡”防洪堤被水冲毁,存在交通隐患和行人安全问题,村民格桑多吉通过“联系码”,第一时间向驻村工作队反映了问题,他们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解决问题,并向错那市水利、应急和觉拉乡政府等部门争取项目资金和材料,重修了防洪堤,完善了农田路,同时,通过以工代赈方式拓宽了村民增收渠道。自 “联系码”运行以来,累计处理村民诉求127件,平均响应时间缩短至2小时以内,服务效率大幅提升。
村民格桑说:“以前遇到问题需要到村委会反应,现在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忙下,我们只需手机上一点就能直接联系到驻村工作队,反映问题的渠道和途径更加多元化、便捷化了。”
“宣传码”以“音频+视频+图文”形式,推送习近平总书记金句,法律知识、安全生产预防知识等,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宣传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增强群众宣传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政策公示码”同样采用“音频+视频+图文”的形式,及时推送最新时事新闻,全面公开党务、村务信息。同时,设立流动党员流出或流入报到入口,可以实现党员线上动态管理。
数字化手段的运用,如同一股春风,吹遍了扎洞村的每一个角落,显著提升了群众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它有效破解了高原乡村服务难题,提升了治理效能,更以“便捷、普惠、均等”的数字服务,切实增强了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通过二维码平台,工作队累计推送政策解读、风险防范、生产生活知识等实用信息250余条,总扫码访问量达1800次,户均超13次,覆盖全村98%以上家庭。
扎洞村党委书记白玛多吉说:“第十四批驻村工作队入驻我们村以来,为了方便群众推出了二维码,提供了更好的金融服务,对群众普及了贷款、支出等方面的知识,现在群众都会在手机上进行操作,我代表群众向工作队表示感谢。”
扎洞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巴桑次仁说:“通过四个码我们能收集到一些村情民情,村民也能通过二维码直接联系到我们。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充实和丰富工作内容,在宣传和服务群众方面更加用力,以二维码作为切入点,多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进一步调整工作方向,继续用心用情做好服务群众的工作。”
如今,在扎洞村,“码”上赋能,“智”惠民生已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融入了村民的日常生活。驻村工作队开展“百日走村入户大调研”,以数字化为引领,走出了一条符合当地特色、满足群众需求的基层治理新路径,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编辑:嘎玛卓玛)
- 一周新闻排行
- 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