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93-7892933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网上投搞
您现在的位置:西藏山南网>区县新闻>桑日县

3900米高原上,温泉钥匙打开雪巴致富门

2025-10-30 15:29:01  来源:山南报  作者:

桑日县增期乡雪巴村驻村工作队:一份写在雪巴热土上的“振兴答卷”

群山环抱之中,雪巴村安然坐落,白色的藏式新居错落有致。航拍视野缓缓推移,帕姆温泉与觉曲卡温泉蒸腾起缕缕白雾,与高原的蓝天交相辉映。池边,村民忙碌修缮,步履不停;池中,远道而来的游客惬意沉浸,尽享“高原暖泉”的温柔抚慰。这幅动静交织的画面,正是桑日县增期乡雪巴村依托温泉资源、奋力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的真实写照。

图片

“担任雪巴村两批驻村工作队队长以来,我和队员们始终将群众的‘急难愁盼’放在心头、记在本上。”雪巴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白玛仁青说。近日,工作队圆满完成“百日走村入户大调研”。工作队以温泉产业为核心抓手,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精准施策、实干担当,在推动产业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走出一条富有雪巴特色的振兴之路。

图片

海拔3900米的雪巴村,坐拥帕姆温泉与觉曲卡温泉两处珍贵资源。然而,设施老化、配套不足等问题一度成为产业发展的瓶颈。“游客常反映设施陈旧,我们想增收也缺乏底气。”温泉民宿经营者次仁卓玛在一次“院坝交流”中道出村民的共同心声。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白玛仁青带领工作队闻声而动,手持卷尺与笔记本,深入温泉区域逐项排查,收集整理群众意见30余条。“我们建立了‘收集—研判—反馈’闭环机制,迅速启动两座温泉的提升改造工程,并投入驻村为民办实事经费予以保障。”

图片

重铺防滑地砖、更换恒温淋浴设备、加装安全护栏、修补围墙裂缝……施工期间,队员们每日驻守现场,协调解决管道老化、牲畜干扰等实际问题,仅用10天便全面完成改造任务。

“温泉既保留了传统韵味,又焕发出崭新气象!”改造后的温泉重新开放,游客络绎不绝。帕姆温泉负责人次仁桑珠感慨道:“以前基础设施跟不上,游客体验不佳。工作队不仅帮我们改善了温泉和住宿条件,还帮我们赢得了游客好评。现在我们信心更足,今年以来,截至目前收入已达到180万元,预计全年游客量较去年增长15%。”

图片

来自拉萨的游客玉珍赞叹:“我每年春秋都来,这里的服务、卫生和环境都特别好!”

工作队的努力不止于温泉改造。针对景区周边私搭乱建问题,他们逐户走访、耐心沟通,拆除130余处棚屋,并联动企业硬化300平方米游客集散点地面。白玛仁青表示:“在集体经济发展领域,我们收集群众意见30余条,针对性推进七项基础设施项目落地,协助村居理清发展思路4条,完善村规民约13项69条。”

针对村民办理医保、营业执照等难题,工作队开设“政策小课堂”,提供全程帮办服务。截至目前,已现场解决问题30件,落实帮办服务90余件,真正将群众的“烦心事”变为“满意事”。

图片

“我开了家庭旅馆,有4间客房,收入可观。同时还在温泉点值班,月工资2000元。如今吃穿不愁,生活越过越红火!”在温泉景区售票亭前,村民西若笑容满面地说。

雪巴村15户脱贫户的生计与温泉产业紧密相连。工作队为每户建立收入台账,实行动态跟踪与精准帮扶。脱贫户占堆在工作队鼓励下,利用5000元创业补贴在景区摆起藏式烧烤摊,月均增收5000元。“感谢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帮我租下了摊位,生意越来越好。我有信心把这个小摊经营得更好!”占堆激动地说。

图片

图片

通过“就业推荐+技能培训”模式,雪巴村19名脱贫劳动力在温泉景区实现就业,月工资从1800元到3000元不等。2025年底,15户脱贫户人均收入达2.7万元,与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平。白玛仁青补充:“我们还推动修订温泉合作社章程条款,明确分红向脱贫户倾斜,确保他们在产业发展中‘一个都不掉队’。”

为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工作队全力协助村里推进“沃卡时代广场”自筹资金建设项目,从土地测绘、规划设计到手续报批、工程监理事事参与、步步跟进。“广场建成后,能开展温泉产品展销、藏戏表演,为脱贫户开辟更多增收渠道。”雪巴村党支部书记扎西顿珠充满期待。

从设施改善到文化惠民,白玛仁青总结道:“我们修缮了觉曲卡、帕姆温泉,并组建8支专项服务队,既保障运营,也开展文化惠民活动,让村民实实在在共享产业发展的红利。”

图片

面对新征程,白玛仁青信心满怀:“如今,沃卡温泉成为自治区级旅游度假区,村党总支荣获‘自治区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基层党组织示范点’称号。下一步,我们将聚焦基层治理精细化、温泉服务品质化、集体经济规模化,以‘党建+基层治理+集体经济’的模式,让温泉产业成为解民忧、固成果的核心引擎,为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图片

如今,雪巴村的温泉蒸汽中,不仅弥漫着酥油茶的醇香,更升腾起村民的“致富希望”。驻村工作队以温泉为钥匙,打开了乡村振兴的新局面,让这流淌千年的热泉,既温暖了游客的身心,也暖热了百姓的日子,成为高原上一道永不停歇的振兴暖流。

编辑:付青峰

一周新闻排行
精彩视频
精彩图片
网站简介  |   本网动态  |   版权声明  |   新闻许可  |   联系我们  |   山南网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0-2017 山南网(中国西藏山南网) WWW.XZS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藏ICP备14000057号-1 网安联网备案号:54220002000002号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藏党宣[2010]250号
中国 西藏 山南市乃东县湖南路19号 联系电话:0893-7892933 邮箱:xzsnw#sina.com(把#号换成@符号) QQ:1647664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