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身“村里人”,驻村更驻“心”
萨热社区驻村工作队:“驻村”更“驻心”把实事办进群众心坎里
走进乃东区泽当街道萨热社区,干净整洁的路面延伸至家家户户,小巷墙角的格桑花悄然绽放,一幅和谐宜居的画卷在此徐徐展开。这背后,离不开第十四批驻村工作队的默默付出。自入驻以来,他们以“百日走村入户大调研”为抓手,把“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融入每一项工作,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行动回应期盼,让“驻村”真正变成了“驻心”。
“要帮群众解决问题,首先得知道群众需要什么。”这是驻村工作队入驻后达成的共识。萨热社区共划分为8个网格,为确保调研“不漏一户、不落一人”,驻村工作队联合社区“两委”班子、各类专干、社工及网格员,按照职责分工分组行动,将脱贫户、重点人员、老党员、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列为重点走访对象,带着“走访清单”挨家挨户上门。
“阿佳,最近家里的水管还漏水吗?”“阿佳啦,孩子在外地务工还顺利吗?”每到一户,驻村工作队队员都俯下身子与群众面对面交流,手里的笔记本记满了人口结构、经济来源、教育医疗、就业务工等“家常事”。遇到群众有疑问,他们会耐心解答;碰到现场解决不了的诉求,就认真记录在“问题台账”上,承诺“一定跟进到底”。截至目前,驻村工作队累计走访397户、访谈971人次,实现社区常驻人口100%覆盖,真正摸清了村情民意“家底”。
调研过程中,驻村工作队发现,不少群众对政策法规、防诈反诈等知识了解不深。为此,他们以“百日走村入户大调研”为契机,同步开展“法治进家庭、普法零距离”行动,把宣传课堂搬到群众家门口。
“大家知道吗?陌生链接不能点,陌生来电要多留心!”驻村工作队员用藏汉双语结合的“家常话”,把反诈知识、惠民政策等宣传得通俗易懂;入户走访时,他们又针对不同家庭的情况“量身定制”宣讲内容——给老年人讲解养老诈骗防范,给务工家庭讲劳动权益保护,努力让“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理念走进每一户家庭。截至目前,驻村工作队已开展集中宣传10余场次,入户宣讲200余户,发放宣传手册和宣传品800余份,让法治意识在社区悄悄扎根。
“群众的急难愁盼,就是我们工作的‘头等大事’。”驻村工作队始终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调研的落脚点,从道路井盖损坏、背街小巷路灯不亮,到楼栋电线私拉乱接、生活杂物乱堆乱放,再到群众自家水管破损、邻里矛盾纠纷,只要是群众反映的问题,他们都会第一时间跟进解决。
走进社区居民卓玛旺姆家,驻村工作队的队员们便和她唠起家常,细细询问着身体康复的近况,话语里满是关切。
回忆起藏历新年那段难捱的日子,卓玛旺姆仍有些动容——当时她突然重病,为了求医,先后辗转成都市华西医院、市藏医医院,一笔笔高额的医疗费用让这个普通家庭犯了难。驻村工作队入户走访时得知了她的困境,没有丝毫耽搁,立刻联合社区“两委”班子、共驻共建单位发起募捐,短短几天就凑齐了2万余元善款。“拿到钱的时候,我心里又暖又急,非常感谢驻村工作队对我们的关心。”卓玛旺姆说起这件事,眼里满是感激。
像这样的暖心事,在萨热社区还有不少。为5户居民修复漏水的水管,让清澈的自来水重新流进居民家中;调解10余起邻里纠纷,让曾经闹矛盾的邻居重新笑脸相迎;清理辖区10余吨生活垃圾,让社区环境变得干净整洁。
对于需要长期推进的问题,驻村工作队也制定了详细的“问题台账”:申报道路修缮项目,解决部分路段坑洼不平的问题;协调新增2个垃圾投放点,让大家在家门口就能轻松处理生活垃圾;针对不少居民反映的电动车充电难问题,目前,电动车充电桩也在加紧建设中......“我们不怕问题多,就怕解决不彻底。每一本台账都记着居民的期待,我们得一件一件落实好。”社区驻村工作队队员、科技专干平措桑旦说。
从“摸清家底”到“办好实事”,萨热社区驻村工作队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俯下身子听民意、用心用情办实事”的决心。他们解决的不仅是一个个具体问题,更是拉近了与居民的距离,让居民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温暖。
“驻村不是‘走过场’,而是要把心留在这儿,把事办到群众心坎上。”社区驻村工作队队长张家禄表示,接下来,驻村工作队将继续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把“百日走村入户大调研”的成果转化为持续服务群众的动力,用更多实打实的举措,让萨热社区的居民生活更舒心、更安心、更暖心。
编辑:付青峰
- 一周新闻排行
- 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