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嘎县团结新村驻村工作队:聚焦民生 办好群众“家门口的事”
“两年了!终于拿到钱了,感谢党委、政府,感谢驻村工作队和工作专班,帮我们拿回了血汗钱。”贡嘎县团结新村村民卓玛拉宗紧紧攥着刚领到的报酬,声音里满是长久压抑后的激动,眼角还泛着如释重负的泪光。这动人的一幕,正是团结新村驻村工作队在“百日走村入户大调研”中,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生动缩影。


自第十四批驻村工作队进驻以来,他们始终坚持“入户一户、记录一次、摸清一户”,逐门逐户核查家庭人口、劳动力情况,深入群众倾听心声,把群众的难事当成自己的大事来办。


“你们家几口人?劳动力有几个?今年收入怎么样?”走进村民拉巴罗杰家中,团结新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兰睿用流利的藏语拉家常,耐心询问生产生活中的难题。也是在这样细致的走访中,工作队得知了一件揪心事,村民被拖欠工资长达两年之久。

“绝不能让乡亲们的血汗白流。”工作队当即行动,一方面安抚村民情绪、讲解政策;另一方面多次奔赴相关部门,与项目方反复沟通、调解督促,推动问题逐步落地。最终,成功为250余名村民追回劳动报酬82.36万元。当一笔笔工资交到村民手中时,大家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纷纷说:“工作队把我们的事放在心上,这钱拿得踏实。”


除了“讨薪”,“喝水”也曾是压在团结新村村民心头的一块大石头。每到枯水季节,村里地势最高的1组、2组和7组,水龙头里的水流细得像游丝,有时甚至断水,村民们只能拎着水桶四处找水。
“群众没水喝,我们心里也发慌。”工作队在入户走访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第一时间与贡嘎县水利局对接,邀请技术人员现场勘查,制定解决方案。随后,工作队带头组织党员志愿者投工投劳,顶着烈日开挖破损管道、更换老化配件,重新铺设200米新管道,还加装了2处水闸稳定水压。

当蓄水池里的清泉喷涌而出,围观的村民们瞬间爆发出热烈的欢呼:“来水啦!来水啦!”如今,村民拉巴罗杰打开自家水龙头,看着清澈的水流哗哗淌出,脸上满是笑容:“以前天天为引水发愁,现在水龙头一开清水就来,再也不用为喝水犯难了,太感谢工作队和村‘两委’了!”


“哎呀,这个窨井盖松动了,还有塌陷,我刚才差点踩空,太危险了。”一次日常走访中,村民的一句提醒,让工作队关注到“脚下安全”问题。村里主干道和公共区域的不少雨水井、污水井窨井盖,因使用年限久,出现老旧、破损、塌陷情况,既影响村容村貌,更给出行的村民和车辆埋下安全隐患。


工作队当即对全村破损窨井盖的规格、数量进行逐一统计,随后向派出单位申请“为民办实事”专项经费。很快,所有存在隐患的窨井盖全部更换一新。如今走在团结新村的路上,村民们再也不用小心翼翼“看路走”,大家都说:“窨井盖换了,我们心里也踏实了。”

在解决“大事”的同时,工作队也没落下村民的“小事”。村民次仁宗吉家中劳动力少,上有老人要照顾,下有孩子要抚养,既想外出务工贴补家用,又放心不下家人。她有一手好厨艺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成了“甜蜜烦恼”。

工作队得知情况后,想到驻村工作队厨师岗位空缺,这正是“家门口就业”的好机会。随后,工作队主动联系次仁宗吉,聘请她担任工作队厨师。如今,次仁宗吉每天在家门口上班,既能挣钱补贴家用,又能照顾一家老小,脸上的笑容越来越踏实:“工作队帮我解决了烦心事,现在的日子过得有盼头。”

“驻村工作不仅是解一时之困,更是要激发出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目前,村子的发展刚刚起步,下一步,驻村工作队将继续和村‘两委’班子,和全体村民站在一起,围绕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乡风文明建设等方面持续努力,奋力绘就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兰睿说。

在实践中,工作队总结出“四先访”“三必访”“四必问”工作法:对监测户、低保户、困难妇女儿童、上访群众优先走访,确保困难群体诉求有人听;对老党员、老干部、致富能人必访,汇聚乡村发展“智囊团”;走访中必问生活状况、政策落实、发展意愿和意见建议,把服务做到群众心坎上。同时,工作队向村民发放“便民服务连心卡”和《致团结新村全体村民的一封信》,让联系服务群众既有方向、又有温度。


如今的团结新村,农户家中的清泉流淌更顺畅,通组入户道路上的脚步声更轻快,村民务工增收的钱包越来越鼓,大家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驻村工作队用一件件“家门口的实事”,让民生温度温暖了整个村庄。
(编辑:嘎玛卓玛)
- 一周新闻排行
- 精彩视频









Copyright@2010-2017 山南网(中国西藏山南网) WWW.XZS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