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93-7892933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网上投搞
您现在的位置:西藏山南网>旅游>精彩游记

相见仓央嘉措:西藏错那的情歌传奇(组图)

2014-11-05 10:10:53  来源:新浪科技  作者:撰文 罗洪忠 摄影 邱衍庆

  “如果不曾相见,人们就不会相恋。如果不曾相知,怎会受着相思的熬煎。”仓央嘉措是西藏的一个传奇,有关他的身世、情歌、结局,一直以来众说纷纭。仓央嘉措虽被指定为五世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但15岁之前他一直隐身在西藏错那的民间乡野,独特的生活环境和童年经历造就他非同凡响的个性与才情,也为他未来的坎坷命运埋下伏笔。我们来到仓央嘉措的故乡,在这片充满自由的灵性土地上,触摸仓央嘉措的真实生活与内心世界,破解有关他前世今生和浪漫情歌的种种谜团。

  “08年那场雪下得太急太大,一夜之间这座老房子就垮掉了,变成现在的摸样。”错那县地方志办公室负责人张慧茹指着眼前破烂不堪的建筑不无遗憾地说。这座仓央嘉措的雪夏旧居就坐落在错那县城的老居民区,南面是农业银行,北侧是居民新区,西南侧是一座新建的宾馆。从高处俯瞰,像个废弃的矿井,很难想像名满天下的六世达赖仓央嘉错曾经在这里居住过。

  旧居的主体是四柱、八梁、186根椽子木的两层楼房,梁、柱及椽子选材讲究,木纹细密,大小粗细匀称;外围石墙面平整,可见当年也是很上档次的住宅。只可惜上层屋顶全部垮掉,底层也多半坍塌,像个地窖,黑暗阴森,尽是些建筑和生活垃圾,腐臭味和牛粪味熏人难耐。三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到现在还能看到这般模样,也算是奇迹了。

  遥想当年,稚气未脱的仓央嘉措曾经在这里奔跑玩耍,不同凡人的命运注定他永远不可能像一个普通门巴家庭的孩子那样度过一生,若干年后他将成为布达拉宫的主人,整个雪域高原的统治者。那时候的他也不可能预见到,等待他的将是怎样一个跌宕起伏、命运多舛的人生?而这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戏又是怎样开始的呢?

  地处高海拔的错那虽然气候寒冷,却有丰富的地热资源,温泉贯穿家家户户,冬季还以温泉来取暖。曲卓木乡的名字就来源于温泉,远远地就能闻到刺鼻的硫磺味道,泉眼四周水雾缭绕,日积月累,呈现出色彩斑斓的钙华地貌。

  仓央嘉措出生在西藏门隅地区的达旺,很小的时候就随父母移居到错那,在这里度过了无忧无虑的青少年时代。 [page]

  错那旧居:曾虑多情损梵行

  仓央嘉措在错那县城时,结识了大户人家雪夏.巴珠的一位漂亮女儿,两人来往多了,有时还住在她家。因神圣仙体居住在不洁之处,致使仓央嘉措流鼻血,仓央嘉措用手指蘸鼻血,在黄布上绘画出一幅佛像唐卡,成为仓央嘉措雪夏旧居的主供佛。巴珠的女儿再美,也因不洁没人搭理愁于婚嫁。于是,仓央嘉措这样写到:“骨肉洁净有何用,香粥调料当不成,雪夏巴珠的女儿,本是天仙空行女。”

  仓央嘉措的寻访、认定和坐床,有其复杂深刻的政治背景。1682年五世达赖圆寂时,西藏正与邻近的拉达克交战,第巴.桑结嘉措(当时西藏地方政务的掌权者)为稳定西藏的社会局势,确保自身已取得的权势与地位,一方面,他对五世达赖实行秘不发丧,另一方面,桑结嘉措又开始着手秘密寻访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以备日后突变的政治局势。

  1683年3月28日,仓央嘉措出生在门隅达旺附近的乌金凌村。1685年,桑结嘉措派出两名活佛从拉萨出发,开始秘密寻访第五世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他们很快便得到消息,在门隅达旺附近乌金凌扎西丹增家中降生的阿旺嘉措具有灵异现象。当消息传到布达拉宫后,桑结嘉措严令他们封锁消息,随后通过问卜,决定将灵童一家从乌金凌迁居棒拉山口北面的夏沃。

  众人将仓央嘉措迎往夏沃后,桑结嘉措派特使从拉萨出发,携带五世达赖的矫诏灵物和印有吉祥太阳标志的哈达、砖茶、一匹象征成就诸事的绿色绸缎等物前往夏沃,为了保密,对外称保护夏鲁堪钦的灵童。当年12月11日,他们抵达夏沃后,向仓央嘉措父亲转献谕旨和灵物。仓央嘉措看到五世达赖的谕旨后,十分高兴地说:“这是我的印章,你们得福啦!”

  史料记载,其后,仓央嘉措一家又从夏沃出发,抵达错那宗城(相当于县城)的雪夏村。据当地老人讲,仓央嘉措到错那宗城时,是同其父亲扎西丹增、母亲次旺拉姆、姑妈、小妹及佣人等人一起来的,错那宗本(地方行政官,相当于县长)奉甘丹颇章地方政府(公元1642年,五世达赖喇嘛建立了甘丹颇章政权)之命,接待安置仓央嘉措一家的生活起居。

  藏历火虎年5月,也就是仓央嘉措到达错那宗城的第二年,甘丹颇章地方政府专门委派高僧大德卡热巴·斯南多吉和朵巴·索南坚参等人到错那,两位活佛在错那宗期间,对灵童进行系列测验,仓央嘉措每次辨认遗物时,都能准确无误地辨认出来,而且进餐时,总要先敬神灵,然后再用餐,连同抓糌粑的姿势也同五世达赖一模一样,这使得前去辨认的两位活佛及随行十分感动。此后,灵童的一切生活均由专人服侍,他人不得接近,就连灵童的父母也不例外。

  1688年3月7日,桑结嘉措听取了索朗坚参关于灵童身体形态、言谈举止、神情观感等方面的情况汇报,“欢快异常,百感交集”。25日,又派人给灵童送去神像、净水、茶叶等礼物,并且从布达拉宫选出精细的糌粑定期送往错那。甘丹颇章地方政府责成错那宗,为仓央嘉措单独安排较为清净的生活起居和学习环境。

  错那镇亚玛荣村距离错那宗城5公里,气候和环境相对优越,便成为仓央嘉措学习生活的首选之地。在亚玛荣新居,甘丹颇章地方政府为仓央嘉措配备了两名近侍、两名佣人,让这位转世灵童按照佛教法规开始高级活佛的学习、训练和生活。8岁时,仓央嘉措已经开始能够在纸上练习写字,大约在11岁时,他就写下了著名的《马头明王颂》这部传世诗作。根据西藏社科院前副院长巴桑罗布的调查和考证:仓央嘉措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佛教基础理论,都是在错那宗城完成的。

  曲珍卓玛带着10岁的儿子丹增在自家的老房子里,为我们展示仓央嘉措住过的痕迹,各种古老的装饰表明这里绝非普通的民宅。这座被当地人称为“行宫”的老房子,300年前是仓央嘉措的居所,当时他的年纪与今天的丹增相仿。

  我们来到距县城西南5公里以外的亚玛荣村,刚到村口时,遇上一位洗衣服的藏族妇女,当我们提起仓央嘉措“行宫”时,她立即用手指村里的一条小路说,仓央嘉措“行宫”就在路的尽头。我们跟随一位当地村民,沿着石板小路往前行。这处行宫地处亚玛荣村的西北头,一条潺潺的小溪由村西北往村东南穿村而过。

  我们见到了这栋两层楼的“行宫”,其主体建筑面积是2排16柱,比雪夏旧居面积大得多。在这个楼房里,曾有人长期居住,有些朽柱蠹梁曾被住户更换,室内有些墙壁也曾被粉刷修复。原先在这里居住的曲珍卓玛,早已迁入旁边的新居,整个行宫人走楼空,霉气冲鼻难忍。她带着10岁的儿子丹增,提着一盏应急灯,带我们进入漆黑的里屋。据曲珍卓玛介绍,楼下房屋依旧保持原样,而楼上经过装修和粉刷。我们在主楼之外,还看见不少附属建筑的废墟,雕梁画柱的残片随处可见,看来这座旧居当年雄踞村头,蔚为壮观。

  仓央嘉措在亚玛荣新居开始全新生活时,他的家人依旧住在错那宗城雪夏村巴珠家的房屋里,那个时候,人们对仓央嘉措的生活管得并不严,还是经常让他同家人见面。错那宗政府在山上,其下方的“雪”居民区,如同布达拉宫下方的雪居民区一样,“雪夏”居住的是屠夫、铁匠等。因此,“雪夏”被认为是不洁居民的住处。让人感到有趣的是,“雪夏”在藏语里意为“不洁净之地”,当地村民觉得这个名字不雅,便将原有的雪夏村改为错那村。

  巴珠是雪夏村有名的屠户,受人岐视,甚至不能与一般人同坐,更何况仓央嘉措这样的转世活佛。可是,仓央嘉措喜欢与屠户巴珠交朋友,并说:“肉和骨头上面不能洒稀饭,我就要在上面洒稀饭,我就要和屠宰人交朋友”。

  巴珠的五个女儿一个比一个漂亮,仓央嘉措与巴珠的一个女儿来往多了,有时还住在这户人家里。因神圣仙体居住在不洁之处,致使仓央嘉措经常流鼻血。仓央嘉措用手指蘸鼻血,在黄布上绘画出一幅佛像唐卡。可是,巴珠的女儿再美,也因住在不洁地方而没人搭理,愁于婚嫁。于是仓央嘉措这样写到:“骨肉洁净有何用,香粥调料当不成,雪夏.巴珠的女儿,本是天仙空行女。”

  后来,仓央嘉措入住布达拉宫以后,巴珠为了炫耀自己的荣光与财富,请仓央嘉措允许他用青铜包饰整个府邸。仓央嘉措对巴珠回复说,当布达拉用黄金包饰的时候,你的府邸才可以用青铜包饰,我现在允许你用黄涂料粉刷。就这样,巴珠的府邸变成黄色,而仓央嘉措用鼻血绘制的唐卡佛像,就成为这里的主供佛像。

  根据附近的老居民江白格桑和阿旺群佩介绍,雪夏旧居一直是巴珠后人居住,因为祖上与六世达赖有一层特殊关系,巴珠后人在雪夏还得了一份领地,当上了“根保”一类的地方头人。巴珠有位后代叫顿珠群佩,民主改革时还活着。他有一个女儿叫德吉,直到文革前还住在这里。文革前,这里确有仓央嘉措讲经时坐过的盖着黄缎子的宝座,还有一幅他用鼻血亲手绘制的拉姆尊贞度母唐卡,人们俗称“鼻血唐卡”。唐卡幅面长约1米、宽约0.5米,度母的脸部是用鼻血绘的,其余部位施以染料。这些东西他们都亲眼见过,可惜“文革”时被毁。 [page]

  寺庙学经:入山又恐别倾城

  西藏人称仓央嘉措生活的门隅为“白隅吉姆郡”,意为“隐秘的胜景”。一位远离门隅达旺的门巴族同胞撰文回忆道,他的家乡“门隅地区到处是无边的原始森林,珍贵的药草和可口的水果比比皆是。当百花盛开,百鸟翔集时,茂密的树林里真是一座绝妙的大花园。”

  我们在错那县城探访时得知,仓央嘉措曾在14岁时,到距今已有700余年历史的贡巴则寺学过经,该寺位于错那镇夏日村的后山上。我们进入夏日村,沿着一条盘山公路走进贡巴则寺,据寺庙僧人强巴塔金介绍,贡巴则寺也叫夏日寺,始建于1402年,创始人为旦巴嘉措喇嘛,该寺曾是错那县城最大的一座格鲁派寺庙,住寺僧人最多时有近百人。仓央嘉措到这里学过经,时间不到一年,后来就是从这里进入拉萨的布达拉宫。文革时,贡巴则寺受到冲击,寺庙建筑及文物被损毁,僧尼也被解散。近些年来,国家拨巨款重新修建了贡巴则寺。

  重修后的贡巴则寺虽然只是当年寺院的一角,却保留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和佛像,还有仓央嘉措讲法的宝座。尽管破旧,但从建筑材质上依稀能看到仓央嘉措旧居当年的风范。  重修后的贡巴则寺虽然只是当年寺院的一角,却保留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和佛像,还有仓央嘉措讲法的宝座。尽管破旧,但从建筑材质上依稀能看到仓央嘉措旧居当年的风范。

  我们随强巴塔金进入寺庙的主殿,一名老僧人正专心念经,似乎外界的干扰与他无关。让人称奇的却是寺庙高出县城上百米,这里竟生长着一棵枝繁叶茂的古松树,至少有数百年的树龄。在错那县城驻军有句流行语,谁能种活一棵树就给立三等功,可官兵们年年种树,整个错那县城没能种活一棵树,这棵古松树却存活了数百年,留给人们太多的悬念。在这座寺庙主殿前面,还有一排杜鹃树,每逢夏秋季节,开出异常艳丽的杜鹃花,成为错那县的一大奇景。

  在波拉山下贡日乡斯木村,也留有许多关于仓央嘉措的故事,其中有一则故事讲到,仓央嘉措被认定为转世活佛到错那时,路过斯木村附近,见到当地一个门巴人烧火做饭,烧柴时先从树的根部烧起,仓央嘉措告诉他,这样烧会伤害喇嘛,影响菩萨的福寿,要求他从树梢往下烧,那人依从了他的劝说。仓央嘉措临走时,嘱咐以后到拉萨时找他。当仓央嘉措做了六世达赖后,这人真来到拉萨,却不知仓央嘉措住在什么地方,满大街高声叫着仓央嘉措的名字,卫兵们抓起来要治他的罪。仓央嘉措听说后,急忙叫人将他接到宫中盛情款待,相互聊天扯闲话,还谈起了勒布沟的风情习俗。仓央嘉措后来免除他家的赋税,赏赐给他家房屋和土地,这家人后代享受荣华富贵。

  我们得知仓央嘉措还曾经在波拉山下白日贡学过经,便决定前去一探究竟。我们从错那县城出发,一直往西南方向,就进入到海拔4520米的波拉山口,也是西藏腹地进入仓央嘉措故里门隅的孔道之一。途经波拉山口,车窗外飘起片片雪花,越野车盘山而上,极目而望,远近山顶上白雪覆盖,没有一丝声响,只有一片白色的世界。一座高过一座的雪山如一尊尊神像,在太阳下熠熠生辉,显得十分庄严而肃穆,还有悬挂在路边崖壁上晶莹剔透的无数冰柱,如一柄柄利剑透着寒光。

  海拔4500米的波拉山口是西藏腹地进入仓央嘉措故里门隅的主要孔道之一,在不到一小时的车程里,海拔高度快速下降了2000米。

  翻越波拉山口时,我们可以清晰地看见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碰撞在海拔4000多米的山体上,这样的碰撞产生了大量的雾气,使波拉山口一侧常年云雾缭绕,仿佛秘境屏障。站在波拉山口,可远眺仓央嘉措的故乡达旺。从波拉山口往下走,对我们来说,就像进入奇幻的世界,波拉山口雪花纷飞,紧接着就进入了一个云雾缭绕的世界。随着海拔的下降,雾气慢慢将我们包围,皮肤开始感受到了空气的温润而变得舒展,每个毛细孔都在扩张,在尽情地呼吸着充沛的氧气。我们很难相信,自己还置身于西藏,因为眼前这样的景象,已经颠覆了我们对于西藏的印象。

  我脚下的土地已属于门隅的领地,西藏人称门隅为“白隅吉姆郡”,意为“隐秘的胜景”。一位远离门隅达旺的门巴族同胞撰文回忆道,“门隅地区到处是无边的原始森林,珍贵的药草和可口的水果比比皆是。当百花盛开,百鸟翔集时,茂密的树林里真是一座绝妙的大花园。”

  我们走进贡日乡斯木村,在离村子东北约三里许,即为跨越娘江曲的雅桑桥。据说这个地方,就是藏传佛教宁玛派僧人玛撒沁格勒与变化为野猪的魔女激战之地。我们寻问贡日乡是否有白日贡时,当地村民竟回答不上来。正当我们失望之际准备离开时,斯木村主任群增次仁开着车返回村里。我们道明来意后,他马上给我们指引白日贡的方向。次仁曾听长辈讲,仓央嘉措在斯木村的白日贡学过4年经,这里也是勒布沟四措(区)门巴小喇嘛集中学经的地方。只可惜因为年久失修和历史变迁,白日贡只剩下一个地基孤零零地矗立在山坡,上面满山遍野的红色杜鹃花开得正浓。

  山上虽然白雪皑皑,山谷中的勒布沟却绿草如茵,山间云雾氤氲,森林密布。山坡上,随处可见红色的高山杜鹃花开得正浓,宛如瑞士的景色颠覆了我们对西藏的印象。

  门巴族信奉宁玛派教义,门巴人的爱情生活同样比较自由。仓央嘉措生于世代信奉宁玛派佛教的家庭,该派教规并不禁止喇嘛娶妻生子,他象普通人一样,有较多的时间接触民间生活,既有机会接触优美的民间情歌,也有机会体验世俗的儿女情长,逐渐形成了自由的爱情思想。仓央嘉措的这些思想和行为与他的情歌一起,在当时以严守戒条著称的黄教看来,则是离经叛道。因此,仓央嘉措进入布达拉宫后,依旧冲破重重阻碍,变装易名,经常深夜前往拉萨城中,混迹于“茶坊酒肆”,做出违反教规的“风流韵事”,写下了情意缠绵的《仓央嘉措情歌》。他身为达赖喇嘛,现实生活与其原本的思想发生了冲突,使诗人内心充满矛盾。

  是出家修佛,还是在家生活?仓央嘉措从小习惯山野生活,内心的冲突也难以抑制。仓央嘉措就在如此充满矛盾的生活情景中,写下了许多传诵古今的诗篇:“默想的喇嘛面孔,很难来到心上,不想的情人容颜,心中却明明亮亮。守门的老黄狗,心比人还灵,别说我夜里出去,今日清晨才回宫!住在布达拉宫时,叫持明仓央嘉措;住在山下拉萨时,叫浪子当桑旺波。” [page]

  勒布足迹:世间安得双全法

  仓央嘉措将要离家时,对故乡十分留念,不愿穿上活佛带来的华丽服饰,坚持穿门隅的旧装。他还在门前种了三棵树,意味深长地说:“当这三棵树长到一样高时,我就回来。”仓央嘉措当年亲手种的三棵树,至今长势旺盛。他离家后经过帮岗定,依依不舍地回过头来遥望即将离开的家乡,感慨地说:“门巴人没有权力,今后不应再出达赖了。”

  勒布沟是错那的门巴族主要聚居地,海拔只有两千多米,森林密布,鸟语花香,宛若仙景,这里流传着许多关于仓央嘉措的故事。据说桑结嘉措派人寻找五世达赖灵童,就是经勒布沟向南去往达旺的,斯木村的赤珠担任他们的向导。他们向南走到通林村住宿,因寻找灵童的人不懂得门巴人风俗,在烧火熬茶时先烧树枝的尾部,犯了当地门巴人的禁忌,一个老大娘见后,急忙上前劝阻说:“应该先烧粗那头,不然会影响新达赖的寿缘。”他们到门隅达旺后,顺利找到了仓央嘉措,给他们带路的赤珠有功,还当上3年的错那宗本(错那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县长)。为报答门巴族老大娘的关心,当局免去门隅3年的乌拉差役。

  在当地门巴人心目中,仓央嘉措是一个心地善良、和蔼可亲、富贵不忘本,有着与他们一样七情六欲、喜怒哀乐的门巴人。仓央嘉措对自己的母亲非常孝顺,当他在崩波崩巅放牛时,见到数座宝塔,他就唱起来:“宝瓶似的宝塔啊,好像拉萨一样;我的母亲才旺卓玛(应是次旺拉姆)啊,恰如拉萨的菩萨一样。”仓央嘉措将要离家时,对故乡十分留念,不愿穿上活佛带来的华丽服饰,坚持穿门隅的旧装。他还在门前种了三棵树,意味深长地说:“当这三棵树长到一样高时,我就回来。”仓央嘉措当年亲手种的三棵树,至今长势旺盛。他离家后经过帮岗定,依依不舍地回过头来遥望即将离开的家乡,感慨地说:“门巴人没有权力,今后不应再出达赖了。”300多年来,门隅再也没有达赖转世。当他回首遥望的时候,在石上留下脚印,这双脚印至今还保留着。

  仓央嘉措是否到过勒布沟,也是我们探访的重点。我们从麻玛乡群众中得知,当地有位老人平措,从小在这里长大,曾是错那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和西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山南地区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他知道仓央嘉措很多故事。平措现年68岁,2009年回到生养自己的麻玛乡盖房定居。他在1956至1958年时,曾跟随村里人3次到过达旺交换商品,他经常听父母唱仓央嘉措情歌。在他的印象里,男女靠唱情歌相恋,只要彼此有情意,就组建家庭。若男子不会唱情歌,连姑娘也难找到。他也讲到错那县城雪夏村的巴珠家旧居,当即唱起一首曾经在勒布一带流行、据说是仓央嘉措写的情歌:“仁增仓央嘉措,不管骨头高低;骨头高等何用,不能熬粥充饥;我爱漂亮少女,雪夏巴珠家里。”

  平措说,从麻玛乡通往达旺有两条路,一条走南线,有两天路程;一条走东线,有一天路程。他曾听老人介绍,仓央嘉措曾在肖站附近留下一双脚印,在脚印周围,立有大小经幡,行人过此,都焚香膜拜。有则故事这样讲到,仓央嘉措出身贫寒,从小随母亲劳动。他的父母经常到错那宗城以物易物,从达旺附近的乌金凌到错那都要负重,来回经过肖站下的鲁古塘,附近曾有一座宁玛派寺庙,一路杂草丛生、沟壑交错、猛兽出没、毒蛇缠腿,非常艰辛。仓央嘉措有首诗这样写到:“鲁古塘这大坝路,比阴间小道还长,人们背负的那沃绒,比大铁石还要沉。”

  66岁的洛桑卓玛在每个藏传佛教吉祥日,都会花费一个半小时翻山越岭来到浪波乡桑雅拉康(佛殿),从14岁起她就在这里打扫佛堂、诵经礼佛,她曾经在经书里读到有关仓央嘉措的记载。作为拉康唯一的管理者,她打算让儿子继承照管的责任。

  我们在同平措老人交谈时,还得知勒乡斯木扎有座小寺,那里既有莲花生大师的修行洞,也有仓央嘉措给信众讲经的宝座。第二天,我们从麻玛乡出发,到勒乡政府大约13公里,让我们再次体验到勒布沟令人心醉的自然风光。一路上,瀑布飞挂,云雾缭绕,气候温和湿润,令人心旷神怡。在一处岩壁前,我们见到了许多经幡和哈达。这里属亚热带原始森林,宛若电影《阿凡达》中梦幻般的丛林,若再往前走,就到达斯木拉康。

  我们沿着山路前行,从山顶飞流直下的瀑布形成了天然水帘。当地人说,围绕瀑布和四周的绝壁悬崖,都与莲花生大师修行有关。在通往瀑布的密林中,随处可见一处处的拜谒地,在丝丝落雾中,仿佛受到了神灵的洗礼。据当地一名门巴人说,瀑布后面就是莲花生的修行洞。每当有阳光照射瀑布的时候,便会出现一道道水幕彩虹,漂亮极了,宛若一排排酥油灯。

  我们从瀑布旁的一座房屋穿过去,就到了斯木拉康。这座寺院只是一间12平方米左右的石头小屋,只能被称作佛堂。木板搭成的屋顶挂着经幡,寺院外面是一个已经被熏黑的煨桑炉。寺里没有一名僧人,平时只有一名61岁的阿旺列夏看管,他是勒布沟的门巴族,曾是一名宁玛派僧人。据阿旺列夏介绍,斯木扎曾有一个作恶的女妖,莲花生大师用神力将她制服于此,于是建起了这座寺庙。我们随他来到莲花生大师修行洞内,他指着石壁上面的四处脚印,称有处脚印是仓央嘉措留下的,他还指着瀑布旁边的一块石头说:“这就是仓央嘉措的宝座,曾是他给信众讲经说法的地方。”

  我们在查看错那县地图时,从达旺经过肖站到错那的距离最近,经过浪波乡政府所在地可能性大。可我们在勒布沟探访时,很多地方都留下了仓央嘉措的足迹,这让我们顿生疑惑。我们决定从错那经浪坡再到肖站,前去考察仓央嘉措的足迹。我们来到浪坡乡政府得知,现年66岁的桑雅拉康管理员洛桑卓玛,年轻时曾去过达旺。她早年从寺庙经书上看到,仓央嘉措曾随家人,将达旺的桃子背到错那宗城,也经过肖站下面的鲁古塘。当我们问是否经过浪坡乡政府所在地时,洛桑卓玛老人摇摇头说:“我从经书看到,他们是从鲁古塘翻山进入麻玛乡,再从麻玛乡翻越波拉山口进入错那县城的。”

  作为西藏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仓央嘉措的家乡有着太多关于他的传说与故事,有的甚至互相矛盾。亦真亦幻,孰真孰假?还需要大量的时日去探索考证。

  门巴情歌:不负如来不负卿

  歌曲《在那东山顶上》唱道:“在那东山顶上,升起白白的月亮。年轻姑娘的面容,浮现在我的心上。”也许很多人并不知道,这首歌词就是依据仓央嘉措的一首情诗改编而成。我们来到勒布沟时,当地门巴人难以分清哪些是仓央嘉措创作的情诗,哪些是假借仓央嘉措名义流行于世的门巴情歌,仓央嘉措情诗却源于门巴情歌,是仓央嘉措将门巴族情歌推向世界。

  我们来到麻玛村时,勾起我27年前(1987年5月)的一段记忆,想起那场不期而遇门巴婚礼中的“三道酒”,还有婚礼中唱的萨玛酒歌。第一道酒就摆在新娘家的村口,当女方客人过来时,迎亲队伍中的敬酒人赶快走上去,笑容可掬地献上一碗甘甜的米酒,可女方客人依旧不肯赏脸接酒。这时,敬酒人不慌不忙,脸上挂满笑容,连连夸赞新娘的美丽和客人的富贵,另一个敬酒人则唱起优美的萨玛酒歌,双手捧酒献给客人。盛情之下,女方客人无话可说,脸露笑容,喝下所敬的酒。当新娘一行人到达新郎家入座时,酒女们立刻献上头道米酒,边敬酒边演唱萨玛酒歌,让女方客人眉开眼笑。

  萨玛酒歌是门巴族喜闻乐见的一种民歌,一种自由演唱的助兴式酒歌。据当地一位上年纪门巴老人声称,这是一位名叫拉不热的门巴人创作的。他一生用歌声带给人们欢乐,最后坐化成佛,成为门巴族传说中的歌神。一首在勒布沟流传甚广的萨玛酒歌《流浪》,至今让人荡气回肠:“我走进一座门隅的房屋,木板建筑的门隅房屋。我推开木板做的房门,立刻闻到了麦酒的醇香。流浪汉啊,我舍不得麦酒的醇香!终于回到了我可爱的家乡,再也不想离开门隅木板房。舍不得放下啊酒杯,我再不作他乡的游郎。”

  在千百年的历史进程中,萨玛酒歌伴随着门巴人在天地之间奔流回荡。勒布沟的门巴族,很善于用萨玛酒歌抒发情感,表达愿望,追求理想,袒露心声。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就出生在门隅,也许从小受萨玛酒歌的影响,其诗作也有萨玛酒歌的影子。我在勒布时,就听到一首赞美仓央嘉措的萨玛酒歌:“布达拉宫顶上,升起金色太阳。那不是金色太阳,是仓央嘉措的光芒。”

  上世纪八十年代勒乡只有一位年过八旬的老人会唱门巴戏,以格桑丹增为首的4位年轻人通过刻苦的学习,终于把这门濒临灭绝的古老艺术传承下来。如今,他们把门巴戏传给村里的年轻人,将本民族文化的精髓继续发扬光大。

  我翻阅门巴族民间文艺家冀文正上世纪五十年代搜集的《门巴族情歌》,有首情歌这样唱道:“在东方的山顶上,一顶藤帽在摇晃。我的心快等碎了,山路为何这样长。”这自然使我想起谭晶演唱仓央嘉措的那首情诗:“在那东山顶上,升起皎洁月亮。美丽姑娘面庞,浮现在我心上。”在皓月当空的夜晚,仓央嘉措触景生情,把明月与情侣的容貌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作比喻,既衬托出情侣的美丽,也写出了诗人情意的缠绵,情景交融,意境悠远。

  在仓央嘉措的另一首情诗中,诗人笔下一个幽会别离、难舍难分的场面,通过短短几句诗便传神般地描绘出来:“帽子戴在头上,辫子撂在背后。道声‘请你慢走’,回答‘望你保重’。说声‘心儿悲痛’,答道‘很快聚首’。”诗情画意水乳交融,意境如此清新,真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妙。我想起另一首门巴情歌:“头和藤帽中间,隔着珍贵的头饰;鞍和马背中间,隔着层层的毡垫;我和情人中间,隔着害羞的语言。”这两首出自不同年代的仓央嘉措情诗和门巴情歌,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门巴族男女地位平等,男女之间的恋爱和婚姻自由。一首门巴情歌唱道:“东北的山再高,挡不住天上的太阳;父母的权势再大,定不了子女的婚缘”。由于门巴族婚恋自由,青年男女总是用情歌来表达相互之间的爱恋与倾慕,抒发情侣之间细致入微的内心感受,也是门巴人心灵的一面镜子。门巴人用自己的艺术天赋,创作了难以计数的情歌作品。

  门巴族民间情歌广博深邃,有统一固定的格式。每首情歌绝大多数为四行,每行六言,顿律为三顿,每顿均为两个音节。情歌还有固定的曲调相配。这种四行六言三顿的格律形式,简洁明快,节奏鲜明。诵读时琅琅上口,铿锵悦耳,有强烈的音乐感;歌唱时词曲相配,优美动听。门巴情歌的语言,大都是经过提炼的鲜活口语,准确生动而传神。正是门巴情歌和萨玛酒歌肥沃的土壤,熏陶和养育了一代杰出诗人仓央嘉措。

  在哲蚌寺一个不起眼的角落,仓央嘉措的塑像很容易被游人忽略,与他的盛名极其不符。

  仓央嘉措自幼生活在门隅民间,吸取了民间文学的丰富营养进行创作,使他的诗歌臻于完美。他的诗歌,不仅在格律、艺术手法和风格方面保持了门巴族民间诗歌的特色,在取材和思想倾向上也吸收了民间诗歌的营养。他的一些诗作,就直接脱胎于门巴族民间情歌,并由此进行改造和再创作。在勒布地区,当地门巴人在演唱门巴族情歌时,也必然唱起仓央嘉措创作的一首首情歌,仓央嘉措成为门巴情歌的代名词。在门巴人心里,他们难以分清哪些是仓央嘉措创作的情歌,哪些是假借仓央嘉措名义流行于世的门巴族情歌,仓央嘉措将门巴情歌推向了世界。

  在我看来,门巴族文化孕育了仓央嘉措情诗。仓央嘉措身居达赖喇嘛高位,虽然再没有回过故乡门隅,但他没有忘记养育他的故乡和人民。他怀念故乡的山山水水,追忆他在故乡自由生活的美好时光。家乡的山川草木、花鸟虫鱼常常出现在他的诗歌中:“杜鹃来自门隅,带来春的气息;我同姑娘相会,身心倍感舒适。我同姑娘相会,南谷门隅密林;除了巧嘴鹦鹉,谁也不会知情;请求善言鹦鹉,别把秘密泄露。”

  然而,我从勒布沟的几位门巴年轻人口里,已经很难听到他们提起情歌,我曾问一名门巴族青年,你会唱仓央嘉措情歌吗?他说“不会唱”。可这些年轻人称会唱很多首流行歌曲,有名青年还哼起了《小薇》:“有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她的名字叫做小薇……”

  我深知门巴族情歌的价值,不单是门巴族的精神财富,而且也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我听到他们的谈话后,内心非常的伤悲。三百多年前,门巴人都能吟诵仓央嘉措的情诗,“凡有饮水井处,皆会咏仓央情诗”。上世纪五六十代,门巴人还会唱仓央嘉措情歌。可现在的门巴青年,对仓央嘉措情诗却非常陌生,有的甚至一无所知。

  在仓央嘉措故里探索其传奇的一生,顿感仓央嘉措成也情歌,败也情歌。1697年,清朝彻底击败了噶尔丹,康熙皇帝从俘虏口中得知五世达赖喇嘛早已圆寂的消息,十分震怒。桑结嘉措接到康熙皇帝的责问书信后,立即派人前往北京报告康熙皇帝。3月,桑结嘉措从拉萨派出了卫拉特蒙古军首领扎西嘉措等作为迎请六世达赖喇嘛的先遣人员,随后又从藏军中选派了人马担任护卫任务。4月25日,灵童从错那宗向拉萨启程,5月4日到达浪卡子。9月17日,灵童在丹增颇章寝宫内与五世班禅会面,互敬哈达。入夜时分,净化沐浴后,在众位高僧面前剃度为僧受沙弥戒,取法名为“罗桑仁钦仓央嘉措”。

  10月25日,仓央嘉措由桑结嘉措引香带路,迎至布达拉宫噶当姆其寝宫内少憩后,来到布达拉宫司西平措大殿,经过消灾、驱邪、沐浴等仪轨后,登上无畏宝座,举行隆重的坐床典礼,成为六世达赖喇嘛。可惜仓央嘉措不遵守格鲁派戒律,最后成为拉藏汗和桑结嘉措之间权力斗争的牺牲品。拉藏汗系蒙古和硕特部首领固始汗的曾孙,与桑结嘉措关系恶化后,双方兵戎相见,结果拉藏汗以强大的骑兵打败桑结嘉措,并将其斩首。1706年,拉藏汗借口桑结嘉措所立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是“假的”,要求清朝皇帝废立。康熙皇帝下诏将仓央嘉措“执献京师”,年轻的仓央嘉措在押赴北京途中不幸圆寂于青海湖畔(也有一说,仓央嘉措流落民间,度化众生几十年后圆寂)。

  从14岁离开故乡错那起,仓央嘉措作为六世达赖居住在布达拉宫幽深的殿堂中,十年的宫廷生涯中既有浪漫多情的民间野史,也有血雨腥风的政治角逐,终于在24岁的时候被废,在青海湖边圆寂。如今,仓央嘉措的生命化作脍炙人口的情歌洗涤着我们的灵魂,他的传奇从未结束。

  我们今天来到布达拉宫仓央嘉措的塑像前,导游会停下来为游客讲一讲他的传奇。可仓央嘉措的塑像前没有酥油灯,也很少有人敬献哈达,他的像只是一具普通的泥塑。关于仓央嘉措生平,有很多种说法,无论正史也好,还是野史也罢,仓央嘉措情歌的地位,在西藏诗坛算得上前无古人,甚至在当今繁华的大都市中有无数文艺青年成为他的超级拥趸。

  仓央嘉措一生虽然极其短暂,但有关他的传奇,却寄托在他的情歌里绵延不绝:“洁白的仙鹤,把翅膀借我一借,远的地方不去,转转理塘就回。”让人惊奇的是,仓央嘉措情诗中的理塘,即今天四川的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正是七世达赖喇嘛的出生地。

一周新闻排行
精彩视频
精彩图片
网站简介  |   本网动态  |   版权声明  |   新闻许可  |   联系我们  |   山南网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0-2017 山南网(中国西藏山南网) WWW.XZS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藏ICP备14000057号-1 网安联网备案号:54220002000002号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藏党宣[2010]250号
中国 西藏 山南市乃东县湖南路19号 联系电话:0893-7892933 邮箱:xzsnw#sina.com(把#号换成@符号) QQ:1647664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