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93-7892933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网上投搞
您现在的位置:西藏山南网>政务>新闻发布

市委宣传部召开“山南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

2022-10-11 19:22:34  来源:山南报  作者:梁秋 王志伟

c8f76c02-e360-4ff5-92e4-29a26c2fc3b3.jpg

10月11日上午,市委宣传部举行“山南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姜楠主持,市农业农村局党组副书记、局长黄卫军,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巴桑卓嘎,市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次仁达娃,市乡村振兴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贡布次仁围绕乡村振兴主题介绍十年来我市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农牧业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方面成就,并回答记者提问。

WZW_1846副本.jpg

黄卫军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山南市始终把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周密安排、狠抓落实、扎实推动,山南农业农村工作取得非凡成就。农牧业生产能力显著提升。全市粮食产量实现“十年连增”,2021年全市粮食总产达到16.8万吨,比2012年末增长14.28%;蔬菜总产量达到6.95万吨,比2012末增长124.9%;油菜总产达到0.78万吨;牲畜存栏127.41万头(只、匹),实现草畜平衡;肉产量达到2.47万吨;奶产量达到6.69万吨。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6056元,增长到2021年的18435元,是2012年的3倍,年均增长13.55%。农牧业产业发展更富特色。聚力发展青稞、藏鸡、藏猪、藏羊、奶牛、蔬菜、葡萄、矮化苹果等产业,积极培育西藏宏农百万羽藏鸡、玉麦乡万头藏猪、帕竹(净土)荣顺、巴山农牧、绿之源等一批农牧业产业化企业。成功申报了西藏藏鸡产业集群1个、产业强镇2个、农业现代化示范区1个,带动1.68万人产业脱贫,辐射带动2.8万人增收。农牧业生产条件大幅改观。“十三五”以来,全市实施了农牧业特色产业、高标准农田建设、现代农业生产、基层农牧体系、防抗灾体系、动物防疫体系、人工种草与天然草原改良、良种良繁等各类农牧业基本建设项目293个,总投资21.85亿元。农牧业科技创新步伐加快。十年来,全市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66万亩,积极推广“藏青2000”“喜玛拉22号”等良种,成功培育了“山冬7号”“山青9号”“山油4号”等优良品种,农作物良种推广率达到92.5%以上。大力实施黄牛改良横交固定、牦牛经济杂交和原种藏鸡保种繁育。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82万千瓦,农机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5%。农牧业绿色发展初见成效。严格落实“一减两控三基本”,不断提高有机肥使用量,全市农药、化肥实现零增长。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农膜回收率达85%。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不断完善。成立了山南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年均抽检农畜产品百余份,主要农畜产品监测合格率达到97%以上。农牧区改革增添发展动能。目前,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全面完成,土地(耕地)测绘总面积72.7万亩。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阶段性任务,全市流转土地面积达到1.88万亩,2021年,全市村集体经济收益达到1.46亿元,改革红利初步显现。

次仁达娃介绍,市委、市政府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头号民生工程来抓,2018年全市12县(区)在全区率先实现脱贫摘帽,549个贫困村(居)全部实现整村退出,5.7万人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9.3%降为零,2020年脱贫群众人均纯收入达到12568.28元。实施“十项提升工程”项目253个,累计完成投资272.32亿元,农牧区基础设施条件持续改善,12县(区)全部实现主电网供电,行政村通邮率、通电话率、互联网覆盖率均达100%,基层服务网点不断健全。投入6537.06万元改造农村危房4423户,投入4.67亿元建成季节性饮水安全点841处,彻底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教育、医疗卫生、残疾人事业全面进步,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医生签约率达100%,全市1730名持证残疾人实现就业创业。投入资金44.8亿元实施6大类217个产业项目,辐射带动2.8万余人增收,16850人依托产业实现脱贫。建成33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8125名搬迁群众全部搬迁入住。开展脱贫攻坚宣讲14.9万余场次,举办夜校5200余期,教育群众达870万人次。实施劳动力“万人技能培训”工程,培训贫困户劳动力16420人次。组建农牧民工联队432个,带动劳动力转移就业32201人。健全完善村规民约1688条,涌现出了一批自主脱贫先进典型,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精准识别监测对象,精准落实“1+N”帮扶措施,把455户1610人纳入监测系统重点监测帮扶,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多渠道争取资金,强化投入保障,两年来累计投入资金52.19亿元,围绕产业振兴、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农牧区小型基础设施等,实施统筹整合项目368个,进一步改善农牧区基础设施条件。实施44个产业和基础设施配套项目,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分门别类制定措施,将增收任务分解到县、乡、村、农户,落实“一户一策”增收措施,利用“832”平台和援藏渠道助力农副产品销售,促进脱贫群众持续稳定增加收入。

西藏日报社驻山南记者站记者提问:

请介绍一下这十年我市农牧业特色产业发展情况?

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巴桑卓嘎:

十年来,我市紧紧围绕以“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为主题的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优势区域、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先发展”的原则,大力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切实提升“藏”字号农牧业品牌影响力、农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产业兴旺。一是强化高标准设计,注重区域化布局。立足山南资源禀赋、环境承载力及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按照“种养标准化、加工园区化、园区产业化、产业集群化”发展方向,重点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农区畜牧业和休闲旅游农业,不断提高农牧业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匹配度,引导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推动生产、加工、流通一体化发展,全面建立产业、生产、经营“三大体系”,加快培育以青稞、牦牛、藏羊、藏鸡、藏猪、葡萄等为主的10大优势特色产业。二是强化高投入建设,注重规模化生产。坚持“发展生产脱贫一批”的脱贫措施,立足资源禀赋,因地制宜规划实施了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商贸流通业、文化旅游业、资源开发利用“六大类扶贫产业”项目217个,总投资44.8亿元,实现16850人产业脱贫,累计辐射带动2.8万余人增收;围绕“兴边富民稳边固边”任务,规划建设边境小康产业项目42个,总投资5.96亿元。三是强化高要求培育,注重组织化提升。十年来,我市累计发展家庭农牧场55家、注册登记农牧民合作社1741家,培育各类示范社51家,龙头企业12家。农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2亿元以上。2021年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435元,较2012年的6056元翻三番。产业融合加快发展,累计获批产业集群1个、产业强镇2个、农业现代化示范区1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分别达到10个、4个。随着特色产业10大基地的持续深入推进,全市将会形成更多资源开发、产业升级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核心引擎和产业火车头。

西藏电视台驻山南记者站记者提问: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请问山南在守住粮食安全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市农业农村局党组副书记、局长黄卫军:

一是在“良田”上挖潜力。十年来,深入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行动,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强化土地平整、客土改良。每年创建绿色高质高效25万亩以上,建设良种繁育田累计达17.5万亩、实施高标准农田66万亩,耕地质量等级达到8.04。2022年市政府先后出台《山南市粮食稳产增产工作实施方案》《山南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安排专项资金1000万元用于耕地地力提升、安排专项资金1200万元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二是在“良种”上挖潜力。十年来,我市重点推广“藏青2000”“冬青18号”“山青9号”“喜马拉22号”等高产品种,同时,我市成功培育了“山冬7号”“山青9号”“山油4号”等山字号优良品种,全市良种覆盖率从2012年的76%,提升至2022年的92.5%以上。三是在“良法”上挖潜力。十年来,全市建设83个乡镇农牧综合服务中心,配齐配强基层农牧专业技术人才,采取“百名”农技人员下沉服务活动模式,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科技创新、指导群众生产,科技入户率达90%以上。农业机械三项作业综合利用率从2012年的60%,提升至2022年的75%。

山南广播电视台记者提问:

目前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哪些成效,下一步还有什么计划?

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巴桑卓嘎:

十年来,我市因地制宜,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66万亩,总投资约25.01亿元,受益群众达23万余人,彻底改善了耕地条件,形成高标准农田,大幅度提高耕地产出率,有力促进粮食生产,极大方便机械化耕作的推广。下一步,一是继续抓好历年建成的高标准农田项目后续管护及提升工作;二是抓好绩效评价工作,确保建一个、成一个,发挥项目效益;三是优化完善“十四五”时期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储备库、数据库,提早开展前期工作,杜绝出现钱等项目的现象。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提问:

打赢脱贫攻坚战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是党中央最关心的一件大事。请问,我市在这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市乡村振兴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贡布次仁:

一是开展常态化排查。制定了《山南市关于健全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工作方案》《山南市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管理制度》,把所有农村人口纳入监测范围,动态掌握住房、饮水、医疗、教育、就业、收入、社会兜底保障等情况,把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精准识别出来,并按程序纳入监测系统,进行重点监测和帮扶。二是开展集中排查。制定《山南市2022年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工作方案》,组织召开山南市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集中排查动员部署暨业务培训会,累计组织基层干部3080人次,入户排查率达100%,三是建立联席机制。制定了《山南市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强化行业部门之间信息比对,通过比对信息发现返贫致贫风险。四是探索专项救助。对精准识别并纳入系统的监测对象,认真落实“1+N”帮扶措施。五是疫情期间重点关注和帮扶脱贫户。多方争取和筹集资金98万元帮助脱贫户和监测户解决生活物资和防疫物资,杜绝了因疫返贫致贫。

山南广播电视台记者提问:

今年中办、国办印发了《乡村建设行动方案》,请问我市如何推进这方面的工作?

市乡村振兴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贡布次仁: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编制了《山南市“十四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制定了《山南市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明确“十四五”期间建设至少150个美丽宜居乡村。抓紧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今年已形成村居规划编制成果13个、正在编制121个。二是强化示范建设。组织动员群众参与到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火热实践中。坚持整村推进和巩固提升并重,突出民族特色,2021年和2022年全市累计投入资金15.46亿元,实施57个美丽宜居乡村建设项目。三是强化配套建设。加强统筹,相关部门围绕乡村建设持续发力。水利部门争取资金1905.29万元重点解决高海拔地区季节性缺水的问题,全市农村集中供水率达100%,水质达标率达100%。交通运输部门计划实施23个农村公路项目,总投资8.28亿元,届时全市行政村通畅率将提升到91%。四是强化人居环境整治。在完成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的基础上,结合山南实际,制定了《山南市农牧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山南市2022年农牧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评价考核方案》《山南市农牧区人居环境整治专项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坚持现场导向、结果导向,每季度组成由2名地级领导带队的工作组下沉乡村、直接入户,对12县区开展差异化农村人居环境现场督导评价,形成你追我赶、争先创优的人居环境整治氛围。

一周新闻排行
精彩视频
精彩图片
网站简介  |   本网动态  |   版权声明  |   新闻许可  |   联系我们  |   山南网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0-2017 山南网(中国西藏山南网) WWW.XZS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藏ICP备14000057号-1 网安联网备案号:54220002000002号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藏党宣[2010]250号
中国 西藏 山南市乃东县湖南路19号 联系电话:0893-7892933 邮箱:xzsnw#sina.com(把#号换成@符号) QQ:1647664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