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桑日县农牧民收入增长17%
2006-09-25 00:00:00 来源: 西藏日报 作者:
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增加农牧民收入的要求,桑日县委、县政府在去年11月已经就如何增加农牧民收入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随后组成4个工作组,由4名具有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县级干部带队,从全县各单位抽调30余名干部深入到各乡镇,挨村逐户地开展了桑日县农牧民生活状况调查,对全县3300 多户农牧民现有生活状况和经济收入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调查持续时间长达30天。利用今年初召开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的时机,桑日县专门召开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动员大会。今年6月,县委、县政府专门召开了“桑日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讨会”,随后,又组成4个以县级领导为组长的宣讲组,深入全县3乡1镇农牧区开展了为期两周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题巡回宣讲。
以巩固农牧业基础地位为基本点,桑日县着力挖掘农牧业内部增收潜力。鉴于该县具有发展河谷农牧业的优势,桑日县委、县政府专门拿出100万元作为专项资金,用于巩固农牧业生产基础地位、发展特色农牧业。去冬今春,全县维修水渠6条、全长4956 米,清理水渠92条、全长9530 米;新修水池1座,维修水池2座;新修防洪堤4处、总长10320 米,维修防洪堤6处、总长3103 米。县财政兑现材料补助资金17.8 万元,务工补助资金近6万元。农闲时节,县财政还投入资金近36.2 万元,完成低产田改造4200 亩,新开荒土地1500 亩,重点推广种草养畜项目,已完成人工种草1005 亩。
今年,桑日县拿出100万元农牧业发展资金,除部分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开荒建设外,其余资金将全部用于扶持发展特色农牧业,目前本级财政已经投入扶持资金18.25 万元。通过“民办公助、六四投入”等形式,正在建设草红花种植、矿业开发、黄牛改良、种子田和短期育肥、无公害蔬菜种植、白青稞种植、山油2号和藏油5号优质油菜种植、生猪养殖、当地优质小油菜种植、白绒山羊养殖、藏药材种植等优势特色农牧业示范村,并已取得初步成效。草红花等藏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00亩;二级种籽田种植面积2100 亩;优质油菜种植面积1850 亩;从隆子县等地引进种牛81头,已全部发放到农牧群众手中;生猪养殖和白绒山羊养殖已经在3个村开始进行试点;奶源基地建设已经得到自治区批准立项,获得投资150万元;发放鸭苗20000 只,完成鸭舍建设1350 平方米。
按照自治区关于加强虫草采挖管理的有关规定,今年虫草采挖季节,县政府制定出台了《桑日县冬虫夏草采集管理暂行办法》,并从乡镇人民政府、县直有关单位抽调了18名工作人员,上山设卡检查,既保证了有序采挖,又为农牧民创收提供了保障。今年该县参与虫草采挖的农牧民达993人,实现收入471.68 万元,参与人员人均实现收入4750 元。
以发展农牧区二、三产业为亮点,桑日县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力度,积极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按照“农牧民投入一点、县乡配套一点、国家投资一点”的原则,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该县鼓励和扶持农牧民兴办经济实体。2005 年11月县财政垫支10万元,农牧民群众集资5万元,在绒乡程巴村扶持57户农牧民组建了采石队,采石队在2个月内,实现产值30万元,为村集体贡献产业发展基金10万元,参与生产的农牧民人均增收3500 多元。通过前期卓有成效的工作和试生产,该采石场项目已被列为西藏自治区特色建材产业化项目,争取到国家投资70万元。通过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后,该采石场预计可实现年产值105万元,年人均采石收入预计可达到8000 元。
为了充分利用矿产资源,增加农牧民收入,该县对扎巴村的矿产资源进行了整合,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商的方式,引进了两家具有实力的矿业公司从事扎巴村的矿产资源开发。两家企业通过补偿费的形式1年内向县财政缴纳44万元,此项资金中的50%已于6月初返还至乡村,其中直接兑现到农牧民群众手中的资金达15.12 万元,扎巴村农牧民人均受益350元。另外,县政府通过扶持农牧民经济协作组织的形式在白堆乡建设了糌粑加工厂,在增期乡建设了油菜加工厂,两个厂生产的产品在去年山南地区物资交流会上进行了试销售,取得了不错的市场效益,目前正在进行商标注册,全力包装打造桑日自己的品牌。
桑日县紧紧抓住自治区建设拉萨—墨竹工卡—桑日—泽当—拉萨旅游东环线的历史性机遇,充分利用丰富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以“帕竹王朝”的历史人文资源为依托,着力打造丹萨梯寺、鲁定林卡、曲龙寺、沃卡温泉、达古自然风景区、贡德林草原风景、西藏马鹿观光等旅游品牌,挖掘旅游潜力,大力发展旅游业。目前,鲁定林卡投资100多万元进行了整修,完善了服务功能,已经成为山南地区的一处休闲圣地。沃卡温泉在继2001 年整修后,今年又计划筹资40万元进行改扩建。通过旅游景点的不断推广,进一步带动周边农牧民群众发展庭院经济、制售旅游特色产品,使农牧民早日吃上“旅游饭”。
为推进全县农牧民增收,桑日县委、县政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启动了“双百扶持”工程,即分别扶持人均收入1000 元以下的特困户200户和人均收入5000 元以上的富裕户200户。对于贫困群众,相关部门有针对性地进行帮扶,一方面确实保证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另一方面针对发展问题,积极引导组织困难群众从事采石加工、药材采挖等。对于部分富裕群众,相关部门积极鼓励他们成立农牧民协会,从事农产品加工、交通运输,一方面使这部分富裕群众更好发展,另一方面带动更多群众增加收入。
文章来源: 西藏日报
- 一周新闻排行
- 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