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珠:做深做细驻寺工作 夯实寺庙和谐稳定基础
回答好、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是牢固树立党的根本宗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的具体体现,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是做好统一战线、民族宗教、寺庙工作的根本方法。
(一)“为了谁”是我们工作的目标方向。
就是一切为了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实现人民解放和幸福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并为之奋斗实践,实现了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在西藏和平解放、民主改革、建设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把西藏各族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攻坚克难,团结奋斗,使西藏各族人民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各族人民的利益得到了最广泛实现。进入新世纪,我们党把团结带领各族人民群众致富奔小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统战部门作为党委的职能部门,工作的对象是全体统一战线成员和广大僧尼,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维护统一战线成员和广大僧尼的根本利益,与他们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
(二)“依靠谁”是我们工作的力量源泉。
就是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挥群众的智慧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贡献力量。做好新时期宗教工作,就必须紧紧依靠广大僧尼,相信僧尼,调动僧尼的积极性,把广大僧尼紧密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充分发挥好宗教界爱国人士在引导、教育、联系广大僧尼和信教群众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充分发挥好广大僧尼在维护稳定、促进和谐中的能动性。让广大僧尼理解党的主张,筑牢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凝聚共同团结奋斗、共同创建美好生活、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思想共识,形成推进山南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强大合力。
(三)“我是谁”是对我们自己的认识定位。
就是把群众当主人、视群众为亲人,始终把自己作为人民的公仆。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和鲁迅先生的“俯首甘为孺子牛”,都深刻体现了一个民本思想,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三个代表”的最终归宿。我们党员干部,要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做好服务工作。要找准自己的定位,认清手中的权利是人民赋予的,对人民负责,为人民用权,做到为民务实清廉。统战民宗部门和寺管会的党员干部,要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始终心系僧尼,情系僧尼,经常深入寺庙僧尼,与僧尼打成一片,真心与僧尼交朋友,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准确把握“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就是要准确判断形势,正确把握规律,大力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只有保持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才能实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我认为,必须要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要正确处理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经济是基础,稳定是条件,不发展长远难以稳定,不稳定当前不能发展。当前,我地区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由于,发展起步晚,基础落后,市场规模小,后劲不足等原因,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十分繁重。同时,我地区维护社会稳定,实现长治久安的任务也十分艰巨。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发展,实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必须维护好社会稳定,维护好藏传佛教寺庙的稳定。只有社会和谐稳定了,才能为发展提供良好的政治条件和社会环境。同时,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为社会和谐稳定提供物质基础和重要保障,才能实现持续稳定、全面稳定、长期稳定。
(二)要正确处理稳定与宗教工作的关系。在西藏,宗教领域的维稳工作是维稳工作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抓住了宗教领域的工作,抓住了这一点就等于牵住了 “牛鼻子”。通过“3.14”事件人们看得比较清楚,其根本原因是十四世达赖集团的分裂破坏活动。但十四世达赖集团之所以能够搞得起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利用了宗教,利用了少数寺庙和不法僧尼。达赖集团在经济上、军事上都无法与我较量,他们利用的就是宗教,利用达赖喇嘛在宗教上虚伪的地位和影响来蛊惑人心,从事暴力破坏活动和分裂祖国的活动。因此,宗教领域既是我们的工作重点,也是难点。藏传佛教工作涉及点多面,既有修行人员,又有信教群众,既有社会流动从事宗教人员,又有寺庙广大僧尼。但由于宗教的集中载体和活动场所都在寺庙。因此,加强和创新寺庙管理,对掌握反分裂斗争的主动权,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关键作用,也是我们工作的重点。
(三)要正确处理宗教信仰自由和依法管理宗教工作的关系。宗教信仰自由不等于宗教佛事活动自由,更不能简化为宗教自由,宗教活动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进行。要把寺庙作为社会基层的一个单位,把僧尼作为一个普通公民来对待,既不能特殊化,也不能边缘化。不能特殊化,就是要把寺庙僧尼纳入社会管理范围,自觉接受当地地委、政府、村居委会和寺管会的管理,教育引导广大僧尼自觉维护法律尊严,履行法律责任和义务。不能边缘化,就是要贯彻好党的宗教政策,满足好信教群众的信仰需求,落实好利寺惠僧政策,为广大僧尼提供服务,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让他们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温暖。
贯彻落实“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只有把“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思想贯穿于加强和创新寺庙管理工作全过程,落实到管理、服务、教育的具体工作中,才能把驻寺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做好。我们共产党人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不信仰宗教,同时要坚持以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对待宗教,努力认识和掌握宗教的特点和演变规律,因势利导,做好宗教工作。全地区1000多名驻寺干部和驻寺民警长年累月坚守在艰苦的工作第一线,他们为山南的稳定和发展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做深做细驻寺工作,是夯实寺庙和谐稳定的基础。
(一)要依法加强寺庙管理。只要把寺庙管好、管稳定、管和谐了,包括广大僧尼在内的全体人民的利益才能实现。要管好外来人员,建立完善安全隐患排查防范机制,加强对寺庙内部和周边的联防联控,确保朝佛、旅游等外来人员管理措施落实到位。
(二)要切实提高服务水平。只要把联系好、服务好广大僧尼作为衡量我们工作标准,我们才能得到广大僧尼的信任和拥护。要落实好“六个一”、“九有”工作,为寺庙僧尼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不断改善僧尼的物质文化需要。要办好西藏佛学院桑耶寺分院,做好寺庙定员僧尼吸收补充培训工作,规范学经体系,抓好经师培训、认定和聘任工作,要通过佛学院,努力培养一批与党和政府同心同德、亲密合作的宗教界爱国人士,切实起到引领、教育、带动作用。
(三)要做好教育引导工作。只要把广大僧尼教育好、团结好、依靠好,才能凝聚起维护稳定的强大力量。要深入开展好寺庙法制宣传主题教育和爱国爱教宣传服务下乡活动,把活动与加强和创新寺庙管理紧密结合起来,与落实惠寺惠僧政策紧密结合起来,与发扬藏传佛教优良传统紧密结合起来,讲经说法,正本清源,不断增强广大僧尼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制意识。
(四)不断提高驻寺干部能力。驻寺干部是党和政府联系僧尼的桥梁和纽带,驻寺干部的形象在僧尼心目中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提高驻寺干部的能力是做好工作的基础。要通过举办培训班、学习考察、召开经验交流会等,组织驻寺干部学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国家管理宗教事务法律法规,自治区加强和创新寺庙管理政策措施,藏传佛教历史,宗教知识等,交流经验做法,创新管理方式,切实提高驻寺干部理论素质、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
统战、民宗、宗教部门将按照地委、行署的部署要求,有决心、有信心把寺庙工作做深做细,把寺庙管住、管好、管稳定、管和谐。
(作者为中共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委委员、统战部部长)
- 一周新闻排行
- 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