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巴次仁:对曲松县脱贫攻坚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
全力开创曲松脱贫攻坚工作新局面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始终关注贫困地区发展,始终牵挂贫困群众生活,始终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
2016年以来,曲松县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实施了一系列过硬、管用、超常规举措,贫困人口、贫困乡村达到“三不愁”“三有”“三保障”,核定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4500元以上(超出当年退出标准1100余元),顺利通过各级评估考核,荣获全国扶贫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基本达到脱贫摘帽标准,脱贫攻坚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曲松县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从长远看,政策脱贫与长效脱贫、产业脱贫与健康扶贫、易地搬迁与群众增收、教育扶贫与培训就业、社会兜底与扶志扶智的关系尚未妥善解决,实现长效稳定脱贫和持续增收压力很大。从具体看,发展什么产业、怎么发展产业、如何利益联结等问题思考不深、对策不明确;如何落实金融贷款政策、激发项目经营主体贷款积极性办法不多,有畏难情绪;县内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进展缓慢,在哪儿建、怎么建不清楚,思想上有包袱,存在不敢的现象;全县有多少能人、目前在干什么、有多少愿意回乡创业、有多少回乡后发挥了作用、目前能人发展和带动贫困群众底数不清、情况不明;村集体经济薄弱,村“两委”班子能力不强、缺乏威信,驻村工作队和第一支部书记大包大揽,“替代领导”等现象突出;健康扶贫任务十分繁重,包虫病等地方病筛查防治工作滞后,医疗系统管理不善、方法不当、措施不力,资金透支、人才流失等问题突出;市场需求什么、群众需求什么、市场需求如何与群众需求有效对接等情况掌握不够,农牧民技能培训缺乏针对性,培训后跟踪不及时、不到位,培训合格率与就业率不对等;乡村两级对党建促脱贫、党建带脱贫等问题思考不深,如何找到结合点、切入点等认识还比较模糊;各级领导干部和机关企事业单位、驻军部队、援藏领域等责任落实不到位,帮扶不到位,甚至个别没有开展帮扶工作、落实帮扶责任,有的只是简单的送钱送物,没有帮结对群众理思路、想对策、出办法。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如下三点建议:
第一,思想上要树立长远意识。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十三五”时期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是补齐短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我们一定要增强“四个意识”,在思想上树立打攻坚战、打持久仗的长远意识。也就是说,打脱贫攻坚战,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就能全面完成的,也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必须按照中央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扎扎实实、持续用力、久久为功的推进,必须一步一个脚印、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仗接着一仗打,全面推进脱贫攻坚进程。就算今年、明年宣布了脱贫摘帽,但依然有返贫群众,部分脱贫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可能低于次年脱贫标准。因为,国家对西藏的政策十分优惠,西藏靠政策脱贫是目前的一个非常突出的现状,产业、合作社等带动力弱,长效脱贫的举措和机制还没有形成,越往后脱贫成本越高、脱贫任务越重、脱贫难度越大。所以,必须树立长远意识,持久深入的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工作,要深入调研、深入思考、深入分析、深入推进、深入施策。
第二,政治上要保持长远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一场硬仗,是一场持久仗,我们一定要保持长远定力。要加强党对脱贫攻坚工作的组织领导,发挥核心领导作用和政治领导作用,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脱贫攻坚工作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让党带领群众脱贫增收、致富奔小康,真正在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和实际工作成效中凝聚党和人民的情谊,增进党和人民的感情,夯实党的执政根基,提升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凝聚到脱贫攻坚主战场上来,特别在村“两委”班子的配备上、驻村工作队和第一支部书记的选派上要发挥各方优势,汇聚各方人才,真正让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放到群众中,真心实意带领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要加强与援藏省市、社会组织、公司企业、寺庙僧人等联系力度,发挥他们在脱贫攻坚中的聪明才智,形成全社会关心关注脱贫攻坚工作的良好氛围,形成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合力。
第三,行动上要采取长远举措。说一千、道一万,关键的关键,还是抓落实,真正把行动落实到具体的举措上来。
一是抓教育引导。主要是加强扶志与扶智的教育。首先,干部要解放思想,真正当好“精英团队”,发挥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先锋作用。其次,要结合市场与群众需求,采取有效措施开展技能培训,让贫困群众每户家庭都掌握一技之长。最后,要加强群众思想和精神层面的教育,逐步破除“等靠要”思想,靠勤劳的双手增收致富,向“我要脱贫”迈进。
二是抓产业建设。发展产业是促进长效脱贫的根本举措。当前,曲松发展产业,既是短板、也是重点、更是潜力。需要着重解决三个问题。要解决产业选择不精准的问题,同时,还要思考一村一产业的事宜,以此壮大村集体经济,提升村“两委”班子的能力和威信。要解决金融贷款的事宜,要形成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解决资金贷不出去的问题,解决项目落地慢、推进慢的问题。要解决政府与专合组织产权的问题,政府投入要见效,不能“损公肥私”,要真正普惠到贫困农牧民群众,同时,通过产权明晰,激发合作社的积极性。
三是抓易地搬迁。易地搬迁是改善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有效举措。当前,要重点解决县内集中安置点搬迁问题。县内集中易地搬迁工作,必须开展,必须抓住当前这千载难逢的历史好机遇。在搬迁工作上,要教育引导好群众,不可能一个不搬,也不可能全部搬到县外。要在县内建好1个示范点,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逐步在县内形成一批集中搬迁安置点,形成群众适度集中,也有利于新产业的培育和发展。
四是抓技能培训。技能培训是解决群众就业、实现稳定增收、消除“等靠要”思想的必要途径。培训工作不能简单的看完成数据,不能把完成任务当作工作的成绩。因为,很多培训结束后,群众没有得到更多实惠,没有从事所培训的工作,还是在干老本行。因此,要注重培训的实效和效果,把群众需求与市场需求衔接好,对接市场抓好一些专业性、针对性、管用的培训。同时,强化跟踪服务,确保群众培训结束后,能拿到结业证或资格证,能找得到工作、实现就业增收。
五是抓兜底保障。兜底保障是“五个一批”的重要内容,是国家从民生角度出发作出的重要决策。要落实安排好政策性岗位。要抓好民政保障工作,针对家庭收入特别困难,岗位政策还无法解决的贫困问题,民政部门要落实好救助等政策。要加强健康扶贫,把健康扶贫作为长远扶贫的一项重要举措,切实解决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等问题。同时,要加强医疗系统规范化管理,加强医务人才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援藏医疗人才的“传帮带”作用,发挥合作医疗作用,解决大病统筹基金透支等问题。
六是抓督查问责。把督查问责作为推动工作、落实责任、促进发展、实现摘帽的纲性要求。出台严厉的管理制度和措施,发挥脱贫攻坚指挥部督导检查组的作用,每季度必须听取指挥部督导检查组的专题汇报和考核情况,把考核成果好坏与考核选优和干部提拔、任用等挂钩,实行好奖励和追责问责制度,真正让纪律严起来、管用起来、发挥作用起来。
(作者为曲松县委副书记、县长)
- 一周新闻排行
- 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