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结县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工作新闻发布会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
图为新闻发布会现场。
大家上午好,非常欢迎各位记者朋友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邀请了琼结县委副书记黄华同志,琼结县统战部副部长巴桑旺堆同志,就琼结县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情况作具体介绍,并回答记者提问。
下面,请黄华同志介绍琼结县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情况。
一、琼结县民族团结工作基本情况
琼结地处西藏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中游南岸,是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被称为“藏民族之宗、藏文化之源”,是一座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灿烂,民族团结渊源深厚的历史古城。唐朝时期,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联姻故事一直被后人传为佳话,成就了吐蕃社会经济大发展和唐蕃之间的民族团结;清朝时期,琼结人五世达赖觐见顺治帝,推动了我国民族统一大业;近代时期,雪康·土登尼玛为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西藏的和平解放作出了杰出贡献。琼结版图面积103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900米,总人口1.89万人。现有藏、汉、回、门巴、珞巴等15个常住民族,136户民族通婚家庭,涌现出了强吉村群众心中的好“爸啦”孙国新;模范党员、为民爱民的中国好人仁增;为爱不离不弃的模范代表扎西央宗;秉持“有志而来、有为而归”理念的襄阳援藏干部集体等传承和发扬民族团结优良传统的琼结儿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琼结县历来高度重视传承和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把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作为推动全县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要途径,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团结带领各族干部群众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2017年,琼结县荣获自治区级民族团结模范集体称号;2018年,琼结县荣获山南市民族宗教工作先进集体、唐布齐寺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宗教活动场所称号;2019年,琼结县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二、主要做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琼结县各民族相亲相爱、荣辱与共,团结互助、艰苦创业,共同谱写民族团结进步、经济繁荣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华丽篇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做法。
(一)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的重要前提。琼结县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团结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把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纳入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重要内容,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特别是建国70周年和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琼结各族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过了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琼结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7年,县委九届三次全会决定开展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工作以来,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民族团结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县委主要领导多次听取创建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分管领导直接督促推动,研究解决推进创建工作中的困难问题。坚持把民族团结作为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坚持依法处理民族事务,以示范县创建为统领,采取有力有效的措施,推进全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新发展,形成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在琼结大地更加稳固。
(二)把营造良好环境作为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的基础支撑。为切实做好民族团结创建工作,营造良好的创建工作环境,县委政府专门预算经费,保障民族团结创建工作有序高效开展。全县各级各部门,结合自身实际、行业特点,聚焦示范县创建目标,积极参与、扎实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向前发展。以“综治宣传月”和“3.28”百万农奴解放日、“五下乡”等活动为契机,结合“四讲四爱”群众教育实践活动以及“遵行四条标准、争做先进僧尼”等活动,深入基层、深入各行各业、深入群众,大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民族团结知识,不断深化“五个认同”。特别是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全县各族干部同广大群众结对认亲,干部与群众交心贴心、心心相连,进一步促进了全县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局面。
(三)把拓宽创建载体作为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的关键举措。琼结县始终秉持“重在平时、重在交心、重在行动”的理念,坚持以开展一场民族团结专场文艺演出、一次“双语”“习俗”互学活动、创建一批示范单位、一次万人签名等的“十七个一”活动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学校、进寺庙、进企业、进军营、进机关等“九进”活动为有力措施,采取集中宣传、悬挂横幅、制作宣传展板、发放宣传资料、精美主题礼品等形式,深入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民族团结知识,增强了各族干部群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化了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树牢了“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的思想。
三、取得成效
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通过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不断发展,进一步促进了琼结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
(一)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推动了长足发展。我们始终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区党委、市委关于民族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上来,创造性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凝聚全县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充分调动和激发各族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依靠全县各族人民团结协作、艰苦奋斗,努力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经济发展主要指标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全县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完成4.1亿元、8.1亿元和1.2万元,分别同比增长10%、32.7%和11.3%。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二)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实现了长治久安。我们始终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打基础、管根本、谋长远的大事来抓,充分认识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对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极端重要性,切实把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摆在事关全局的重要位置,坚持不懈地抓实抓好。2017琼结县问鼎全国综治最高奖“长安杯”,琼结县社会大局保持着持续长期全面和谐稳定。
(三)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巩固了党在琼结的执政根基。我们始终把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一项重要任务,正确把握和全面执行党的民族政策,扎实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创新开展“两个走进”活动(走进群众家中,走进群众心中),积极抓好基层党建工作,进一步提高了村(社区)“两委”班子待遇,10个软弱涣散党支部实现晋位升级,严把党员发展关,为推动琼结各项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虽然我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离创建全国示范县的目标仍然存在一定不足。下一步,琼结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在区党委、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一心,开拓进取,手挽手、肩并肩,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战略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抓紧抓好,汲取全区各地好做法、好经验,结合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县)有关工作要求,集全县之力,通过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深化创建内涵、细化创建举措,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努力把琼结创建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让民族团结之花在琼结大地上绽放得更加绚丽多彩、越开越艳。
记者朋友们,琼结民族团结示范县创建工作正在如火如荼进行,衷心希望新闻媒体界的各位朋友以你们宽广的视野和独特的视角,牢牢锁住琼结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中的亮点,敏锐捕捉民族团结示范县创建过程中的闪光点,及时推介出一批有特色、有见地、有影响的新闻报道。
借此机会,诚挚邀请新闻媒体界的朋友们到琼结走一走、看一看,采访采风,切身感受琼结民族团结和经济社会发展变化,亲身体验琼结民族团结浓厚氛围,我深信,琼结这颗高原上的璀璨明珠,一定会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记忆。
谢谢大家!
下面,请各位记者朋友提问。
山南报记者:请问琼结县在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答:从宏观层面上说,举全县之力推进“七大工程”即:推进特色经济发展示范工程、推进民生保障改善示范工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工程、推进民族文化繁荣示范工程、推进民族教育振兴示范工程、推进民族干部培养示范工程、推进民族关系和谐示范工程,全面推动了全县发展、改革、稳定事业,全县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了全面提升,全面深化了“五个认同”,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具体层面说,开展了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喜闻乐见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先后开展了“十七个一”的活动即:开展一次“媒体助推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开设一个民族团结专栏、开展一次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开展一轮民族团结“9进”工作。开展一次民族团结座谈会、开展一次民族团结主题演讲比赛、知识竞赛、举办一场民族团结专题文艺演出、开展一次“双语”、“习俗”互学活动、开展一次高僧大德讲民族团结活动。展播一批民族团结进步题材电影、组建一支民族团结宣传员队伍、制作一部民族团结宣传片、一篇民族团结专辑、创建一批示范单位、开展一次万人签名活动、开展一次墙体文化全覆盖活动,使加强民族团结成为了全县各族人民的自觉行动。
山南报记者:请举出几个琼结县在民族团结方面的鲜活事例?
答:一是涌现出了扎西央宗、孙国新等很多先进典型。1998年,藏族姑娘扎西央宗与四川小伙王勇喜结连理。虽然刚开始,家里不大接受这个汉族女婿,但是在两人的坚持和王勇的努力下,父母认可了这个女婿。天有不测风云,2013年5月,正在工地干活的王勇突然晕倒在地,这一倒下,竟让他永远失去了视觉和听觉。扎西央宗没有被困难击倒,她用坚定的信念和无微不至的关怀,诠释了妻子的内涵,谱写了一曲不离不弃的民族团结赞歌;还有就是知青下乡,坚守40年,琼结县拉玉乡强吉村群众心中的好“爸啦”孙国新。孙国新同志在强吉村期间,任劳任怨、从不避重就轻,在强吉村的每一个角落,留下了吃苦耐劳、艰苦朴素,为“家乡”发展奋斗的身影,与乡亲们在共同劳动中结下了深厚的感情;1976年离开强吉后,孙国新心系强吉,为“家乡人”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燃眉之急(国新井、孙国新教育基金)。没有血缘,胜似胞亲,坚守友谊40年,孙国新与强吉村群众以最朴实的方式让民族团结之花在基层盛开。二是干部团结、干群团结,民族团结进步助推琼结经济社会发展。琼结县共有1072名在职干部,其中汉族干部291名,占27.1%,藏族干部755名,占70.4%,其他少数民族干部26人,占2.4%。在工作实践和生活中,他们合作共事,携手共进,为琼结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特别是2016年以来,全县干部职工积极投身精准脱贫工作,与贫困群众结对认亲送温暖,结对认亲助脱贫。深入开展了送政策、送温暖等活动,为群众谋划脱贫举措,为实现724户 2330人脱贫做出了突出贡献。琼结县目前有民族联姻家庭136户,其中涌现了像田祖军和次仁拉姆这样自己发家致富后不忘回馈乡里,带动周边群众脱贫致富的典型。
西藏日报记者:请问关于民族团结工作有没有一些可以推广的经验做法?
通过几年的民族团结示范县创建工作,我们也总结了一些经验,概况起来有6个方面,在这里跟大家共同交流一下。一是组织领导要到位。主要领导必须亲自过问、亲自安排、亲自抓落实;二是形成合力要到位。作为一个系统性、基础性工程,各级各部门必须结合自身实际、行业特点,积极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三是资金保障要到位。“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资金保障也是很重要的一项,落实有钱办事;四是宣教载体要多样。必须有群众喜闻乐见、已于接受的宣传载体,突破照本宣科的局面,全面提升干部群众参与积极性;五是宣传教育要常态化。要坚持“重在平时、重在交心、重在行动”的理念,不能局限于“民族团结月”,要充分利用好“综治宣传月”和“3.28”百万农奴解放日、“四讲四爱”、“五下乡”等活动;六是选树典型要到位。选树、宣传好典型模范,用群众身边的故事感化和引导群众,更有利于民族团结进步成为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意识。
- 一周新闻排行
- 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