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子县玉麦乡民族团结工作小记
民族团结绽放幸福花
——隆子县玉麦乡民族团结工作小记
今年55岁的达瓦扎西和身患残疾的弟弟尼玛次仁都是五保户,自2019年从隆子县热荣乡且康村搬迁到玉麦乡玉麦村生活,当地群众、党员志愿者就经常自发前往家中,帮助达瓦扎西和尼玛次仁洗衣服、劈柴火、做家务。
“这些年如果没有村里人的帮忙,我和弟弟的生活会过得很困难,真的很感谢他们。”达瓦扎西说。
“都是一个村的,互相帮助是应该的。”玉麦村群众群宗说,“他们都是五保户,如果我们不帮忙,那谁还愿意帮呢?”
“现在村里谁家有困难或是遇到矛盾,大家都会主动去帮忙解决、调解。大家和睦相处、互帮互助,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玉麦村群众格桑告诉记者。

图为警民联合铲雪。(玉麦乡供图)
近年来,隆子县玉麦乡以习近平总书记给牧民卓嘎、央宗姐妹的回信精神为引领,在做好守边固土工作的同时,带领全乡各族干部群众大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民族团结事业结出累累硕果,先后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乡镇”“山南市民族团结先进集体”称号。

图为部队官兵开展爱心助学活动。
这几年,玉麦乡与驻军党组织结对共建试点,定期共议党建、控边维稳等工作,制定军地组织生活计划,并利用重要节点开展“共升一面旗、共唱一首歌、共守一方疆土”主题活动和拔河、篮球等体育比赛,举办“我爱我的祖国”“新旧西藏对比”“民族团结一家亲”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活动,进一步凝聚驻地军民携手共建、齐心守边力量。

图为玉麦乡群众与官兵共跳锅庄。
玉麦乡干部陈泽林说:“结合守边工作开展民族团结活动,进一步拓宽了军警地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载体,也拉近了军警民之间的感情,在形成守边固边强大合力的同时,也更好地巩固了玉麦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良好局面。”
与此同时,玉麦乡还组织军警民重走巡边路,激发军地党员爱国戍边责任担当;带动群众发展绿色产业,保障季节性蔬菜自给自足;开展结对认亲活动,帮助群众解决日常生活困难;开展“军民共建、惠民连心”义诊送药活动和设立军地卫生保健室,邀请部队医生定期坐诊,切实解决了群众看病远、看病难的问题。

图为义诊送药活动现场。
2019年4月,次仁多布杰一家从热荣乡加绕村搬迁到玉麦乡生活。2020年6月,驻地部队跟次仁多布杰家结成“亲戚”,只要没有训练任务,官兵们便到次仁多布杰家帮忙洗衣、劈柴,给家里小孩补习功课。
在得知次仁多布杰女儿米玛卓玛、女婿次仁云旦常年在家不外出打工时,官兵们就给他俩做思想工作,动员他们要用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在官兵的耐心教导下,现在米玛卓玛在玉麦乡小学做起了保洁工作,次仁云旦在扎日乡工地开起了装载机,一家人的生活越过越好。

图为庆祝七一活动现场。
部队不仅与玉麦乡群众结“亲戚”,还帮助群众开了5家家庭旅馆。
“国家对玉麦的政策这么好,给我们各种补贴,乡干部、部队官兵、民警也经常帮助我们解决家里的困难。”玉麦乡群众白玛央宗笑着说,“帮助我开起了家庭旅馆,现在生意越来越好、日子也越过越好。住在玉麦,我很安心。”
格桑卓玛一家,2020年8月从隆子县扎日乡曲桑村搬迁至玉麦乡纽林塘村,成为了新时代爱国守边队伍中新的“格桑花”。
2020年5月20日,格桑卓玛二女儿次仁普赤和在藏工作的甘肃小伙王小强喜结连理,成为了玉麦乡第一个民族通婚家庭。

图为王小强(左一)与家人们一起合影。(受访者供图)
“刚结婚那会儿,岳母听不懂普通话,我也不会说藏语,沟通起来存在困难。这两年我努力学藏语,岳母也在学汉语,现在我们之间沟通不存在问题。”王小强说。
2022年藏历新年,王小强穿着岳母亲手缝制的藏装,乐得合不拢嘴。
王小强的母亲身体不太好,格桑卓玛时常打电话询问病情。去年休假回家,还亲手为王小强的母亲准备了虫草、贝母、雪莲花等西藏特产。
“现在,我们乡各族干部群众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加强,各族干部群众之间关系和谐和睦,各民族共居共事共乐环境基本形成,民族团结进步成为风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玉麦乡党委书记胡学民介绍说。
涓滴情意汇江海,春风化雨聚人心。玉麦乡干群军警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用实际行动守护神圣国土、建设幸福家园。
- 一周新闻排行
- 精彩视频









Copyright@2010-2017 山南网(中国西藏山南网) WWW.XZS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