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创新精神文明建设“立体化”实践
小切口撬动大文明——我市创新精神文明建设“立体化”实践
在加强边境地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征程中,我市紧密结合边境区位特点与群众思想实际,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主线,深入开展“培树文明向上新风 崇尚健康幸福生活”宣传教育活动。通过构建“文化浸润+实践赋能+多方助力”的立体化推进模式,探索出一条独具边疆民族地区特色的精神文明建设创新之路。截至目前,全市共开展“培树文明向上新风 崇尚健康幸福生活”宣传教育活动4112场次,受众351762人次。
精准调研,构建文明新风培育体系
为了让活动更贴合实际、更具成效,我市深入12个县(区、市)、23个乡镇(街道)、24个村(社区)以及14所学校,开展全面且深入的精神文明建设调研。调研过程中,采用实地走访、座谈交流、调查问卷等多种方式,精准把握群众需求,随后根据不同层次的需求,精心设计活动内容。同时,依托“十项活动”深入推进宣传教育,成立活动领导小组以及8个专项工作组,并组建专门工作专班。明确各县(区、市)委以及行业部门党组织的主体责任,形成市委牵头抓总、部门各负其责、市县齐抓共管的高效工作机制,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在阵地建设方面,我市积极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乡村学校少年宫等线下宣传阵地,同时搭建线上文明宣传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的紧密联动,充分利用应急广播和新媒体平台,大力推送文明新风公益广告音视频。面向群众印发30类共计2.3万张宣传海报以及9000册《山南市民文明手册》,营造出浓厚的文明新风氛围,推动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创新实践,推动健康幸福生活落地
在文化浸润方面,我市结合“3·5”学雷锋日、“3·28”“世界读书日”等重要节庆节点,创新采用“文艺+宣讲”“电影+宣讲”“巡边+宣讲”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开展“我与文明有约”宣讲、家风家训讲座、文明礼仪培训等系列讲文明实践活动,累计达850场次,覆盖受众7万余人次,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同时,让文明向上的价值理念浸润人心。
为了引导群众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我市结合“三下乡”活动,积极组织健康知识讲座、免费义诊、全民健身活动、广场舞大赛等。通过这些活动,不仅提升了群众的健康意识,还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促进了群众的身心健康。
此外,我市充分发挥全市4698支志愿服务队、5.1万余名志愿者的积极作用,开展帮扶困难老人、环境整治、惠民政策宣传、文明积分兑换等志愿服务活动,累计达4200场次,以实际行动传递温暖,提升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深化成效,建立健全常态长效机制
近年来,我市通过评选“中国好人”“道德模范”“最美守边人”“新时代好少年”以及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等先进典型,树立学习榜样。开展“文明山南·与榜样同行”“典型模范说文明”“爱国守边 忠诚奉献”巡回报告会等活动,用榜样的力量带动更多群众践行文明。
为确保活动高质量推进,我市建立“每月一调度一分析一评估”机制,从活动成效、群众满意度、创新亮点等多个维度,对各县(区、市)、各单位的活动进行全面评估。对推进不力的单位及时进行提醒督促,确保活动按计划有序推进,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在宣传推广方面,我市制定印发《每月动态》和工作简报,定期交流经验做法。同时,开辟“培树文明向上新风 崇尚健康幸福生活”“文明新风尚 共筑新未来”等特色栏目,刊发刊播新闻报道140余条。通过广泛的宣传,不断扩大活动影响力,引领精神文明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为建设文明和谐的新山南奠定坚实基础。
编辑:巴果
- 一周新闻排行
- 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