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93-7892933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网上投搞
您现在的位置:西藏山南网>新闻>社会民生

一甲子奋进路 新山南启新程

2025-08-21 17:51:09  来源:山南报  作者:记者 拥青卓嘎

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60载耕耘不辍,60载硕果盈枝。

60年前,雪域高原上的山南人还靠马驮运物资,凭经验种庄稼,日子紧得像拧干的酥油袋;如今,无人机掠过青稞田精准喷药,藏香猪变成“金疙瘩”,高寒边境村的孩子能在暖乎乎的教室里学英语……藏源山南用一甲子时光,写下了从贫困落后到繁荣兴旺的跨越式发展答卷。

民生蝶变:从“温饱难”到“小康甜”农牧民日子节节高

摄影记者 洛桑贡布 (1).jpg

“以前放牧一年挣不到3000元,现在开农机每月能拿4000多元,还在县城买了房,冬天一家人可以去县城住新房,不用再挨冻了。”曲松县下洛村村民达瓦扎西擦了擦农机方向盘上的灰,眼里满是笑意。他口中的变化,是山南市60年民生改善的缩影。

数据里藏着最实在的幸福。1978年,山南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仅143.5元,连最基本温饱都要发愁;2007年,这个数字首次突破万元大关;到202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23346元,是1975年的116倍,总量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不止收入翻番,农牧民的生活场景也彻底换新。贡嘎县娘索村,67公里的山路不再是“天堑”。如今村里道路整洁,太阳能路灯沿着硬化村道排开,沟渠里的清水潺潺流过果园,傍晚时分,家家户户的烟囱里升起炊烟,夹杂着孩子们在广场上的笑声。

“以前喝水要去河边挑,现在拧开龙头就有安全水;以前晚上点酥油灯,现在电灯、Wi-Fi啥都有。”村民普布仓决笑着说。

科技赋能:无人机飞遍高原传统产业换“新脑”

摄影记者 洛桑贡布 (2).JPG

“人工喷药要3天,无人机2小时就搞定!”在乃东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农技人员格桑操控着无人机,机身下的青稞田泛起绿浪。这台“空中帮手”不仅管农田,还能巡草原、查河道。雅江十公里的巡河任务,无人机不到10分钟就能完成,实时传回的画面让安全监测“零死角”。

科技的力量还在更多领域开花。2024年定日县6.8级地震中,3架无人机编队穿越峡谷,为物资投送和灾情评估抢出关键时间;农村寄递物流升级后,从山南市区到各个县城偏远村落的包裹时效,从以前的10多天压缩到3天。

“以前村里收快递要跑县城,现在家门口就能取。”加查县坝乡村民扎西罗布说。

更长远的布局已经展开。山南依托凉爽气候和清洁能源,引进智算企业,打造西藏乃至西南地区最大的算力中心,项目一期计划投资9.2亿元,建成后一期算力规模将达到2000P(FP16),相当于能同时处理百万级数据任务,为高原数字经济插上翅膀。

产业升级:从“靠天吃饭”到“多元造血”特色成优势

44.jpg

桑日县的葡萄基地里,紫红色的果实挂满藤蔓。谁能想到,这个如今1万亩的“藏地葡园”,2011年起步时只有15亩?如今这里年产葡萄酒50万瓶,“藏地醇香”品牌卖到了内地多个城市,当年的“试验田”变成了农牧民的“增收田”。

这只是山南产业升级的一个切片。60年来,山南彻底告别“靠天吃饭”,粮食产量实现“十五连丰”,2024年达17.58万吨,青稞良种覆盖率94%;旅游业迎来大爆发,全年接待游客759.32万人次,旅游收入28.89亿元,雅鲁藏布江的风光、桑耶寺的文化,成了吸引游客的“金名片”。

最让农牧民安心的,是特色产业带来的“稳定收入”。加查县安绕镇农户次仁群宗的猪圈里,藏香猪哼哧哼哧吃着饲料:“公司给猪苗、教技术,还包回收,以前怕生病、怕卖不出去,现在一年能多挣3万多元!”

如今,山南茹巨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年加工藏香猪肉500余吨,销售额2200万元,带动433户农牧民增收455万元,曾经的“土品种”变成了名副其实的“金疙瘩”。

山南市秉持“一产上水平、二产壮筋骨、三产提品质”的产业发展思路,一二三产增加值分别从2012年的4.76亿元、33.66亿元、34.65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18.4亿元、130.25亿元、155.77亿元,形成了“三二一”的产业发展格局。

边城新貌:从“三人乡”到“小康村”开放拥抱世界

隆子县玉麦乡的变化,是山南边境发展的生动注脚。这个曾经只有3个人的“中国最小乡”,如今已有67户250多人,藏式民居白墙红顶、整齐排列,学校里传来孩子们的读书声,卫生院、超市等一应俱全。

“以前出门要走几天山路,现在村里通了油路,去县城只要3小时,孩子上学还有营养餐。”老村民卓嘎说,现在的日子比酥油茶还香甜。

(3).jpg

边境的活力不止于此。错那市获评“全国首批平安边境模范县”,隆子县开通全区首条新能源公交线路,“G219国之大道”日益成为国内炙手可热的旅游线路,沿途的自然奇观与人文景观逐渐为人所知,边境小城正以开放姿态拥抱世界。

站在雅鲁藏布江畔回望,60年风雨兼程,山南这片古老的土地,既留住了“藏源文化”的根脉,又长出了“现代发展”的枝桠。下一个甲子,这片雪域高原上的热土,必将续写更多“繁荣兴旺”的发展传奇。

编辑:付青峰

一周新闻排行
精彩视频
精彩图片
网站简介  |   本网动态  |   版权声明  |   新闻许可  |   联系我们  |   山南网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0-2017 山南网(中国西藏山南网) WWW.XZS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藏ICP备14000057号-1 网安联网备案号:54220002000002号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藏党宣[2010]250号
中国 西藏 山南市乃东县湖南路19号 联系电话:0893-7892933 邮箱:xzsnw#sina.com(把#号换成@符号) QQ:1647664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