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卡子县曲龙村: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
在“培树文明向上新风 崇尚健康幸福生活”宣传教育活动引领下,今年以来,浪卡子县打隆镇曲龙村以数字化转型为切口,通过“扫码比靓”创新实践,打破以往“干部干、群众看”的基层治理僵局。
图为正在扫描二维码。
让村民扫码就能晒家园、比整洁、树文明,昔日的“旁观者”变身治理的“主人翁”。这不仅让村容村貌在互学互比中焕新颜,更以“看得见的改变”涵养文明新风,激活乡村治理内生动力,让群众在共建共享中真切感受幸福生活的温度。
过去,村里环境整治常陷入“突击检查一阵风、过后反弹老样子”的困境,干部跑断腿、群众不买账的现象层出不穷。
跳出“老思维”,曲龙村把二维码变成环境治理的“金钥匙”,重塑环境整治逻辑,将“突击检查”变为“全景展示”,为全村农户定制专属二维码,整合户主肖像、家庭人员结构、住房面积等基础信息,关联屋内整洁度、外院物品堆放、门前三包落实、庭院绿化美化等全域影像。动态更新的“图文档案”让每家每户的环境状况“一键可见”。
“以前检查靠眼瞅,现在扫码就知道谁家窗台擦得亮、谁家门前院落花草长得好,‘靓’与‘不靓’明明白白,用可视化呈现推动村民从‘要我整治’变‘我要整治’。”村支书次仁扎西说。
此外,二维码中还嵌入了“一键联系户主”功能,村民扫码既能给邻居点“赞”,也能直接反馈“门前杂草未清”等问题。变“干部督查”为“全民监督”,群众成了监督员、宣传员,形成“发现问题——即时响应——共同提升”的闭环。
过去,村干部入户开展工作经常陷入“重复跑腿”的循环里。登记人口信息,遇上村民下地干活就得改天再来;检查环境卫生,得带着纸笔逐户记录;遇上人口变动、房屋翻新,纸质档案改来改去,时间一长就成了“糊涂账”。繁琐的流程不仅拖慢了治理效率,更让干部难以腾出精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如今,村民家门口那张巴掌大的二维码,成了会“说话”的“数字身份证”,更成了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入口”。谁家添了新人口、娶了新媳妇,扫扫码就能上传信息,院子里的杂草清了、窗台擦亮了,拍张照片实时上传,整改情况即时可见。村民从治理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了信息更新的“主动参与者”,数字治理构建出了共治“新格局”。
更重要的是,这种“指尖上的参与”让村民对村级事务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毕竟自家的“数字档案”靓不靓,扫码就能看见,谁也不愿落后。数字工具就这样把“干部单打独斗”变成了“众人拾柴火焰高”。
“以前统计全村住房信息要忙很久,现在扫码导出数据半小时搞定,干部有更多时间帮群众办实事。”曲龙村乡村振兴专干次旦玉珍的话,道出了数字化带来的治理变革。
从“扫码看环境”到“扫码学文明”,曲龙村正不断拓展二维码的“治理半径”,让数字赋能延伸至乡村振兴各领域。二维码平台整合了农户人口结构、住房面积等“数字档案”,统计、环境检查等工作告别“重复入户、手工登记”,效率提升明显,文明新风奏响了乡村振兴“集结号”。
编辑:刘亚娟
- 一周新闻排行
- 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