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93-7892933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网上投搞
您现在的位置:西藏山南网>新闻>社会民生

曲松答卷:60年,以“光”为笔,绘就高原共富图

2025-09-26 10:25:23  来源:山南报  作者:记者 拥青卓嘎 玉措 尉杰

牛羊徜徉高原 绿电点亮未来

——曲松县60载蜕变之路

在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之际,记者走进曲松县,探寻这片雪域县城的“破茧”之路。从“酥油灯照明、木犁耕地”的传统农牧图景,到如今清洁能源装机突破50万千瓦、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8万元的现代化格局,60年来,曲松县锚定“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目标,在守护雅鲁藏布江流域生态中激活产业动能,在改革创新中织密民生网,走出高原特色县域振兴路。

图片

站在曲松县罗布沙镇的光伏产业园内,深蓝色的光伏板在高原阳光下整齐铺开,微风拂过,板阵泛起粼粼“光浪”,远处的雪山与近处的运维巡检车相映成趣。这片2023年破土动工的“光田”,正是曲松县60年发展历程的关键转折点。

图片

位于山南市中部的曲松县,既无通衢之便,亦无发展的天然优势。2023年,当华电集团在山南寻觅光伏热土的消息传来,曲松县闻风而动、主动对接,独特的招商政策吸引华电团队踏上曲松镇贡堆村4700米的高原进行光资源勘测。项目从成立到投产竟不到一年。土地租赁、项目备案、材料报批……这些常令企业头疼的“麻烦事”,在曲松县政府相关部门的协助办理下变得畅通无阻。高效的“绿色通道”,让项目以超乎想象的速度落地生根。针对高寒草甸生态特点,项目创新采用履带板防护、洒水养护等施工措施,将草皮破坏率降低90%以上;运营阶段推行“板上发电、板下修复”模式,每年可固碳30.98万吨,相当于新增1.2万亩人工林的碳汇能力。

图片

如今,在贡堆村广袤的荒原上,一排排深蓝色光伏板汇聚成一片镶嵌在大地上的“蓝色海洋”。这片绵延起伏的光伏矩阵,将丰沛的阳光转化为清洁电力,源源不断地输送至千家万户,为绿色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光伏项目的辐射效应,在周边村落里随处可见。在贡麦村,村民洛桑平措穿着蓝色工装,正熟练检查光伏逆变器参数。曾经年收入不足2万元的牧民,如今是月薪7200元的技术工人,叠加土地流转年增收8000元及村级集体分红,他们实现了“就业不离乡、收入多元化”。

图片

今年,曲松县加娃村又迎来了高光时刻。华能加娃一期250兆瓦光储电站成功并网发电 ,成为曲松县光伏发展进程中的又一里程碑。

“这个项目是西藏已建最大的光储发电项目,能在夜间连续4小时累计输出20万千瓦时电量,可有效提升当地电力供应能力。”华能加娃光储电站站长达瓦索朗告诉记者。

项目建设期间,共吸纳当地农牧民务工1000余人次,通过租赁当地机械设备等,累计为当地群众增收1400余万元。

如今,曲松县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已突破50万千瓦,光伏产业不仅照亮了高原,更照亮了牧民的增收路。

作为牧民赖以生存的“老本行”,曲松县牛羊产业正借助发展红利,开启从传统养殖向现代化、规模化发展的新征程。

曲松县邱多江乡广袤无垠的草原上,成群的牛羊如繁星般散落,牧民们手握“乌跺”穿梭其中,吆喝声不时传来,好一幅生机勃勃的牧区景象。

图片

图片

在玛如村的绵羊短期育肥基地,现代化的养殖设施井然有序,一只只绵羊膘肥体壮。玛如村党支部书记多吉坚参介绍:“我们这个育肥基地是2022年开始建设的,总投入资金1500万元,通过科学的养殖方式和管理模式,大大提高了绵羊的出栏率和品质。以前村民们‘各自为战’,养殖规模小、效益低。现在我们集中养殖,统一管理,从饲料配比到疫病防治都有专业团队负责。”

图片

多吉坚参指着一旁吃草的绵羊,满脸自豪,“今年,基地新生仔畜存活率达93%,销售绵羊1181只,同比增长490%,销售收入达93.3万元,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改革的暖意,不仅停留在产业数据里,更融进了牧民的日常生活。在玛如村一家飘着酥油香的茶馆里,三两村民围坐聊天,老板次旺多吉正低头挑拣着家人采摘的金菇,腿上的旧疾让他不能长时间放牧。

次旺多吉说:“以前腿不好,放不了羊就没了收入,日子总觉得没奔头。现在不一样了,家里的羊都交给合作社集中养,政府还给草场补贴,我守着茶馆也能安稳过日子。”

图片

和次旺多吉一样,越来越多玛如村村民从“单打独斗”的放牧负担中解脱。多吉坚参告诉记者,为了推动牧业改革,起初村里费了不少心思。

图片

图片

“村民们一开始都不理解,担心草场被占、收入没保障。我们就挨家挨户做工作,还组织大家去其他县区的育肥基地参观学习。慢慢地,大家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不用自己风里来雨里去,既能拿入股分红,还能在基地务工挣工资,就都积极参与进来了。”

图片

图片

为了提升产品附加值,玛如村还创建了“艾·邱多江”品牌,推出一系列高寒特色牧业农畜产品,通过精美礼盒、生态环保袋等特色包装,让这些产品从普通农牧产品摇身一变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不仅如此,村里还打造了牧人生活体验馆,吸引游客前来体验牧区生活,进一步拓宽了增收渠道。如今的邱多江乡,通过牧业改革,牛羊产业发展得红红火火,牧民们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向着乡村振兴的目标大步迈进 。

图片

回首六十年,曲松县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从解决温饱到改善基础,从探索特色产业到形成“清洁能源+特色牧业”双轮驱动格局,每一步都铭刻着改革的决心与创新的勇气。

图片

图片

罗布沙镇万亩优质经果林产业园依托高原气候优势,精选适宜果树品种,以“土地入股+务工分红+未来产业链延伸”模式打造绿色增收路径,累计带动临时就业5000余人次;堆随乡现代化奶牛养殖示范基地投入800余万元建设标准化设施,配备智能化设备,通过技术培训培养20余名“乡土专家”,吸纳群众就业并带动50余户农户户均增收2.5万元;三个村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试点整合资金购置20余台(套)农机具,提供“一站式”耕作服务,每亩为农户节省成本120元、农作物亩产量提升12%。以上三大项目累计带动当地农牧民增收1200余万元,让产业发展的红利覆盖更多群众。

图片

图片

沿着琼嘎村里新铺的沥青路往上走,白墙彩檐的藏式小院错落排开,村民格桑正和邻居在自家门前晾晒油菜籽,脸上满是笑意:“以前这个地方都是土路,一到下雨家门口全是泥泞,再加上人和牲畜混居,环境特别脏,夜里走路还得打手电筒。自从搞了人畜分离,不仅卫生变好了,村里还建起了广场,路灯也装到了门口,晚上出来散步、跳锅庄都亮堂堂的,日子过得特别幸福!”

图片

格桑说:“我现在还当着村里的生态护林员,一年能拿3500元补贴,收入比以前翻了几番。” 记者走进格桑家,只见院内还建起了宽敞的阳光房,阳光透过玻璃洒满房间,暖意融融,房内家电、家具一应俱全,处处透着现代生活的舒适便捷。从泥泞土路到沥青大道,从人畜混居到整洁庭院,琼嘎村群众的生活也越来越幸福。

图片

图片

站在新起点,曲松县将持续以生态为基、产业为要、民生为本,在雪域高原续写“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新篇章,为新时代山南发展、西藏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曲松动能”,稳步迈向共同富裕。

编辑:刘亚娟

一周新闻排行
精彩视频
精彩图片
网站简介  |   本网动态  |   版权声明  |   新闻许可  |   联系我们  |   山南网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0-2017 山南网(中国西藏山南网) WWW.XZS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藏ICP备14000057号-1 网安联网备案号:54220002000002号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藏党宣[2010]250号
中国 西藏 山南市乃东县湖南路19号 联系电话:0893-7892933 邮箱:xzsnw#sina.com(把#号换成@符号) QQ:1647664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