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九大产业】以融合之势 促文旅之兴
冬日的山南安静、美好,景色更是美不胜收。晶莹的库拉岗日雪山、梦幻的普姆雍错蓝冰、仙气飘飘的扎日乡、金色的哲古草原……
凭借无垠的雪山、广袤的草原、蜿蜒的河流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山南已成为我区周末及小长假出游的热门目的地之一。
图为游客欢迎仪式。
一年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全区、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区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精神,紧扣年度目标任务,以扎实的行动和创新的精神,推动各项工作稳步前进。2024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7593243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22%,实现旅游总收入288895.7万元,同比增长15%。
我市深挖文化资源,各类文艺作品百花齐放,在各类舞台上大放异彩。情景歌舞剧《一路相伴》、舞剧《信——党的光辉照边疆》、舞蹈《牛弦琴》《犀鸟之魂》等我市优秀文艺作品在西藏大剧院和第二届西藏文化艺术节等各类平台展演中获得观众一致好评;打造完成文艺精品243部,文艺创作呈现新活力;2024年文艺创作扶持与奖励作品33部。这些作品,不仅丰富了我市文化艺术的宝库,更为山南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增添了强劲的文化动能。
图为游客正在观看藏戏节目。
“我觉得不管是演员的表现能力,还是整个剧整体的表演,令我感触特别深,也感到非常震撼,演得特别成功。”来自湖南的尹秋云在陪孩子观看情景剧《信——党的光辉照边疆》后感慨道。
一年来,我市以深度融合为契机,成功举办雅砻文化旅游节开幕文艺演出、山南市第二届思金拉措旅游民歌盛典、“同心·同梦·同行”全民果谐大赛、“军民共庆八一建军节·携手共创双拥模范城”等系列文艺活动,让更多优秀的文艺作品走进群众身边。
图为游客了解国家级非遗扎囊木雕。
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我市积极申报扎囊木雕等4家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推动琼结拉玉谐钦等8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习基地等创建工作。一年来,共实施文化保护项目9个,目前正在实施5个,已完成4个。
2025年春晚在拉萨设立分会场,将舞台搭建在世界文化遗产布达拉宫前,这场独具西藏特色的文化盛宴赢得了全球观众的赞誉。羊湖,作为西藏著名的旅游景区,伴随着春晚拉萨分会场的热播效应,成为许多游客心中的“打卡”地。
来自上海的吴女士,赶着春晚拉萨分会场的热度进藏,想着一边欣赏美景,一边体验当地民俗风情。“春晚拉萨分会场的节目很好看,比想象中的气派多了。我在电视上看到了羊湖,就想过来看看,风景确实很美。”吴女士说。
图为游客在羊湖景区合影留念。
“趁‘冬游西藏’政策,我们决定来西藏旅游,这次看到了羊湖的美景,碧蓝的天空和湖水如仙境一般,实在是太美了。”来自吉林的游客宋先生说。
我市针对粤港澳、北上广、援藏三省及区内等目标市场,累计提升打造“藏源山南”“藏源山南春意浓 共庆新年喜相逢”“盛世边疆·爱在山南”“畅游山南 幸福生活”“幸福西藏爱在山南”等6个文旅品牌,不断提升山南的影响力。
从G219沿线串游边境村落,到雅砻河谷感受藏源文化,越来越多游客选择包车或自驾体验山南的大美自然风光与淳朴独特的生活。
为营造良好的文旅市场发展环境,市文化和旅游局常态化开展各景区、酒店、旅游市场专项检查,督促指导解决旅游方面出现的各类问题,为我市文化旅游市场平稳有序、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图为“幸福西藏·爱在山南”文化旅游推广活动在泰国举办。
走进乃东区扎西曲登社区,看到一排排藏式民居错落有致,文化气息浓郁。
近年来,扎西曲登社区依托藏戏文化资源打造的别具一格的特色民宿,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体验。品美食、穿藏装、看藏戏表演、跳锅庄……每一个拥有独特文化的村庄都吸引着众多游客前往。它们像一颗颗璀璨的珍珠串联起了各大旅游路线,带动了农牧区市场的活跃。
“以前我们靠传统农牧业维持生计,一年到头也攒不下多少钱。现在,旅游业一年比一年好,村里家家户户生意也越来越好,去年,我们一家挣了16万元,‘钱袋子’越来越鼓,日子越来越滋润。”浪卡子县白地乡扎玛龙村村民格桑卓嘎说。
图为游客体验市级非遗项目羊嘎传统藏帽次仁金果。
2024年12月16日,山南市文化艺术中心开馆,这是山南文化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标志着山南文化事业发展迈入新阶段,将为山南人民提供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艺术空间,推动山南文化旅游事业繁荣发展。
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副书记、局长孙祥伍表示,下一步,市文化和旅游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区党委、市委关于文旅工作的指示精神,在文旅重点项目、文艺创作、惠民演出、品牌宣推、创建5A景区以及文物和非遗传承保护等方面,进一步深化文化和旅游领域改革,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培育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为高原“诗和远方”增添耀眼光彩。
编辑:巴果
- 一周新闻排行
- 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