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93-7892933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网上投搞
您现在的位置:西藏山南网>新闻>社会民生

曲松县“345石榴籽效应”:同心共富绘就幸福图景

2025-10-06 17:20:00  来源:山南报  作者:记者 次旦卓嘎

2020年,举办山南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现场观摩会。

2023年,被命名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县。同年,曲松县民族团结广场被自治区命名为第二批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

2024年,举办自治区中小学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工作经验交流现场会……

图片

在雅鲁藏布江中游南岸的曲松大地上,青稞摇曳诉说着千年情谊,雪山冰川见证着团结篇章。从草原牧场到产业园区,精彩纷呈的文艺展演、喜闻乐见的主题活动、形式多样的宣传宣讲遍布城乡,处处可见各族群众和睦相处、相亲相爱的动人画面。

图片

近年来,曲松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创新实践“345石榴籽效应”工作法,通过“三大阵地”筑基,创造性实施“三链协同、四维融合、五创联动”系统工程,让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在高原之上绽放出绚丽的民族团结之花。

图片

“三链协同”筑牢民族工作根基

凝聚思想共识,才能筑牢民族团结的深厚根基。曲松县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高位统筹拧紧“责任链”。制定实施13份指导性文件,及时研究解决民族工作重点问题,构建起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民族工作格局。

在多元支持固“保障链”方面,曲松县选拔调整优秀干部563人次,精准选派驻村工作队员377名,印发《民族政策应知应会》手册1300余本。曲松县财政局累计安排资金1140余万元,全面保障创建工作高效运行;湖北省黄石市援藏工作队也投入630余万元,共同打造下江乡民族团结主题园和就业援藏展厅,为创建工作提供坚实保障。

同时,曲松县注重制度创新优化“机制链”,探索“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全覆盖、全动员”的“五全”创建模式,建立健全研究谋划、组织协调、指导检查、情况通报等7项工作机制;构建“一月一调度、一季一指导、半年一总结、全年一考核”的“四个一”考核评估体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干部选拔、教育培训等重点内容,确保创建工作常态化长效化。

图片

“四维融合”打造民族团结实践样板

推动民族团结进步,长远之基、根本之举在于增强文化认同。曲松县通过文化浸润、宣传教育、典型引领,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注入强大精神文化力量。

为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有形有感有效落地,曲松县举办5期区内外专题培训,创新“县委班子带头学、党员干部深入学”等“六学”模式,实现各族干部群众教育全覆盖;组建“红色宣讲员”队伍,开展“甜茶馆里话党恩”“田间地头送政策”等宣传活动830余场次,向群众讲清惠民政策、讲明幸福来源,持续巩固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同步上线主题彩铃、发送移动短信,让民族团结理念融入日常、深入人心。

图片

2023年10月13日,我市召开宗教领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行动成果交流观摩会,与会人员实地考察了曲松县日果曲德寺、东嘎曲德寺和寺管会标准化建设、普及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三个意识”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实地观摩曲松县民族团结主题广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成果展示,学习曲松县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创建的典型做法。

图片

在实践创新品牌化上,曲松县结合不同群体特点,打造7个特色活动品牌,开展各类实践活动230余场次。学校“七个一”“五彩一周”等活动在全区推广,“同过我们的传统节日”深受干部群众好评。同时,“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模式丰富线上线下载体;在“网信曲松”“曲松融媒”开设专栏,发布专题信息180余篇、宣传视频60余条;制作《曲松民族团结报》,推送政策知识、工作信息30余期;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广场2个、主题园1个、教育阵地6处,以民族团结广场为中心、以罗布沙镇、堆随乡为两翼、以模范单位为多点,构建贯穿全境的“一核两翼多点”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长廊,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

图片

在交往交流交融实践纵深化方面,曲松县以语言相通为基础,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红·领·竞”活动;以文化交流为纽带,组织7批140人次“高原红石榴”赴区外参观交流;以就业援藏为桥梁,创新推动“鄂藏情”区外组团式市场化就业,让各族群众在朝夕相处中增进感情、凝聚共识。截至目前,累计组织西藏籍高校毕业生及农牧民实现就业286名(武汉40名),其中组团式市场化就业273名,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录13名。

图片

“五创联动”绘就民族地区发展新图景

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是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最坚实有力的支撑。近年来,曲松县锚定这一目标,以“五创联动”激活发展动能,绘就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创建+产业振兴”:实施“产业振兴双轮驱动”战略,统筹少数民族发展资金2107万元,打造罗布沙镇万亩优质经果林产业园、建设堆随乡现代化奶牛养殖示范基地等项目,带动当地农牧民增收1000余万元。

“创建+兴边富民”:实施“三治融合”工程,推进6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大力宣传卓嘎、央宗姐妹爱国守边精神,引导各族群众树牢国防意识,深度融入国家强边固防战略。

图片

“创建+民生保障”:构建“就业增收+品质生活+全维保障”民生发展格局。实施“曲松工匠”百人精英培养计划,带动农牧民创业增收;建成全区首家非综合性县级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和曲松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成功创建自治区级健康县;推进水电路讯网等“十项提升工程”固强补弱,实现行政村安全饮水率、用电覆盖率、道路通畅率、网络通讯覆盖率、广播电视普及率均达100%;设立27个农村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让农牧民群众不出村收寄快递,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创建+社会治理”:创新实施“平安筑基”工程,实现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全覆盖;打造“雪亮工程”智慧治理云平台,推动重点区域监控无死角,筑牢基层治理安全防线。

“创建+军地共建”:创新军地协作模式,驻军部队与地方开展语言文化互学互鉴、联合举办文艺演出、组织医疗分队义务巡诊,在交往交流交融中深化军民融合,续写“军爱民、民拥军”的鱼水情深新篇章。

图片

图片

在曲松县,民族团结从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浸润在日常点滴中的生动实践。文化传承阵地里,《千年拉加里》一书系统梳理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脉络;弘扬和传承保护邱多江卓舞、堆随果谐、贡堆陶瓷等6个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石榴花开》《美丽家乡》等主题文艺节目巡回展演,下洛村群众自编自演的折嘎《民族团结》道出了各族群众心声,让文化成为联结心灵的纽带;校园教育阵地中,曲松镇小学“小小讲解员”品牌独具特色,孩子们身着民族服饰,在民族团结文化长廊前讲述“各民族共享共荣”的故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28个醒目大字,深深烙印在青少年心中。今年9月,该校民族团结文化艺术节上,学生吾金多吉的石头彩绘画将各民族元素融入创作,成为校园民族团结教育的生动教材;全县各学校以民族体育特色学校为依托,进一步优化民族体育课程,推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曲松镇小学2024年成功挂牌西藏自治区民族传统体育特色学校。基层服务阵地遍布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党群服务驿站成为群众议事交流、互帮互助的温馨家园……这些平凡的瞬间,正是“石榴籽效应”的生动注脚。

图片

如今的曲松,各族群众在共同生产生活、学习娱乐中加深了解、增进感情,形成“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良好局面。从文化传承到产业发展,从校园课堂到田间地头,从基层服务到民生保障,“345石榴籽效应”已渗透到社会治理的各方面,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植根于各族群众心中,在高原大地结出丰硕成果。

编辑:巴桑卓玛

一周新闻排行
精彩视频
精彩图片
网站简介  |   本网动态  |   版权声明  |   新闻许可  |   联系我们  |   山南网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0-2017 山南网(中国西藏山南网) WWW.XZS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藏ICP备14000057号-1 网安联网备案号:54220002000002号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藏党宣[2010]250号
中国 西藏 山南市乃东县湖南路19号 联系电话:0893-7892933 邮箱:xzsnw#sina.com(把#号换成@符号) QQ:1647664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