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宣传部召开新闻发布会
市委宣传部召开新闻发布会
介绍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曲松县、加查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开展情况
近日,市委宣传部在曲松县开展新闻发布会进基层活动,邀请曲松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德吉和加查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民宗局局长布琼介绍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曲松县、加查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开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上还透露了哪些重要信息呢?
图为发布会现场。
德吉介绍,近年来,曲松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主题,聚焦“四件大事”、聚力“四个创建”,持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2023年曲松县被命名为西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县,同年县民族团结广场被西藏自治区命名为第二批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2024年举办西藏自治区中小学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工作经验交流现场会。如今的曲松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更加统一、政治基础更加牢固,社会基础更加和谐,呈现出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生动局面。
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宣教格局。县委、县政府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纳入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学生教育全过程,创新开展县委班子带头学、党员干部深入学、人大代表集中学、基层群众广泛学、“九进”单位共同学、学校师生融合学“六学”模式,组建“红色宣讲员”队伍,以“甜茶馆里话党恩”“田间地头送政策”等鲜活载体,开展宣讲830余场,进一步夯实了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基础。在辖区内设立“边疆人民心向党”“祖国万岁”等大型户外标语,建立县民族团结广场、民族团结一条街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阵地5处,设置民族团结主题宣传栏130余处,让团结进步理念抬头可见、随处可学、浸润心田。
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大力实施“五个认同”增进工程,挖掘整理宣传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挖掘曲松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出版《千年拉加里》汉文版文化丛书。弘扬和传承保护邱多江卓舞、堆随果谐、贡堆陶瓷等6个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创造《石榴花开》《美丽家乡》等弘扬时代精神、传承民族文化、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团结主题文艺节目15个,群众自编自演的说唱折嘎《民族团结》累计巡演40余场次,成为深受群众喜爱的文化品牌。全县各学校以民族体育特色学校为依托,进一步优化民族体育课程,推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曲松镇小学2024年成功挂牌西藏自治区民族传统体育特色学校。在非遗传承领域,以“下江丁肉”为代表的民族美食实现产业化发展,三年间举办“丁肉文化节”“厨艺大赛”等活动6场次,推动民族饮食文化在交流中传承创新。
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深入实施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全力打造交往交流交融平台。以语言相通为基,创新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红·领·竞”活动,让各族群众在语言相通中促进心灵相通、命运相通;以文化交流为主,组织各族各界人士开展“高原红石榴”赴区外参观交流活动7批140人次,县中学7名学生赴北京参加中国民族博物馆“童心共筑中国梦——西藏儿童绘画作品展”交流活动,同内地学生共同交流舞蹈、绘画,联合黄石市委统战部在黄石市举办的“黄曲同携手 舞韵民族情”活动现场网络直播点击量突破10万,联合黄石市文物保护中心在曲松举办“天地一洪炉——黄石矿冶文化展”,3000余名干部群众观摩;以实践活动为载体,精准对接不同群体需求,精心培育7个特色活动品牌,开展主题实践活动230余场,吸引13800余人次热情参与。以就业援藏为媒,创新推动“鄂藏情”组团式市场化区外就业,累计286名西藏籍高校毕业生成功在湖北实现就业,架起鄂藏交往交流交融的坚实桥梁。
推动各民族共建共享发展成果。通过基础设施提档、人居环境整治、公共服务优化“三治融合”,实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项目6个。实施“产业振兴双轮驱动”战略,科学统筹少数民族发展资金2107万元,创新推动产业发展与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深度融合。打造罗布沙镇万亩优质经果林产业园,建设堆随乡现代化奶牛养殖示范基地、三个村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试点项目,带动当地农牧民增收1200余万元,通过产业赋能实现乡村振兴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协同发展,使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提升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水平。加大党的民族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引导各族群众自觉尊法守法用法,推动民族政策精准化贯彻落实,保障各民族群众合法权益。将民族事务治理纳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体系,纵深推进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现代化。创新实施“平安筑基”工程,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覆盖率100%,打造“雪亮工程”智慧治理云平台。
站在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新起点上,曲松县将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持续推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在深化内涵、丰富形式、创新方法上加力使劲,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蓬勃发展贡献曲松力量。
布琼介绍,近年来,在党中央、区党委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加查县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创新实施“四个三”工作法,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着力打造“核桃树下话团结 雅江河畔感党恩”民创品牌,形成了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生动局面。目前,加查县创成自治区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20个、市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106个,县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创建实现全覆盖。2022年荣获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县。2024年成功举办山南市巩固提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成果经验交流现场会。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迈上新台阶。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推动党的民族政策在基层落地生根。通过专题培训、政策宣传等形式,引导干部群众增强“五个认同”,确保创建工作方向不偏。积极构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成立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工作专班,累计预算安排专项经费1517万元,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宣传月”“结对共建”等活动,大力选树示范典型,让“中华民族一家亲”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制定《关于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和战略性任务全面推进新时代加查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任务细化方案》等方案和建立联席会议、联系民族代表等制度26项,扎实推动创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党委领导民族工作、处理民族事务、促进民族团结的能力水平全面提高。
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焕发新面貌。打造全市首家县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馆”“道德模范”教育基地、民族团结广场、“红石榴”驿站、“宜加”同心公园等实体阵地,设立民族团结宣传牌50余个,切实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日常。建设2个互嵌式社区,构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坚实格局。县委主要领导带头开展“十进+”主题宣讲,深入学校开展主题思政课。在新媒体设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专栏,宣传民族政策和创建成效;创作《杜鹃花开民族情》等优秀文艺作品12个,制作“开出民族团结五朵花”等宣传片7个,《道德感召引领民族团结之路》宣传片获得2025视听中国“石榴花开向未来”“三月三”新视听作品大赛优秀作品。利用“核桃树下话团结 雅江河畔感党恩”“秀美加查 印象达布”等品牌,常态开展民族团结主题演讲比赛、运动友谊赛、共度节庆等,各族群众共同推动形成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体系,对中华文化的认识更加深刻清晰,“我是中华民族一员”的自豪感和归属感更加强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广泛认同和践行。
各族群众幸福指数得到新提升。聚焦各族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扎实推进农村寄递物流体制改革,在全区率先建成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让“快递到家”的便利转化为民族团结的凝聚力;探索“无证明县”创建工作,保障群众办事只“跑1次”,畅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制定《加查县关于进一步放宽新型城镇化落户政策的实施方案》,多措并举推动随迁子女入学政策落实,助力各族群众融入城镇生活。立足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特色农牧业、文化旅游、民族手工等富民产业,引进核桃肽、安琪酵母、蓝莓酒、核桃油、木碗等深加工生产线,藏木、加查电站等相继建成投产,持续吸纳群众就业增收,202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总量居全市第一,发展成果切实惠及了各族群众。打造“宜(宜昌)加(加查)一家亲”“三交”品牌,组织1200余名青年学生、僧尼和群众开展国情教育等“三交”活动40余场次,在宜昌设立加查就业基地2个,创业中心1个,长江大学“西藏高原核桃产业研究所”落户加查,98名加查籍高校毕业生和群众在宜昌就业。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制度优越性,让幸福成为加查最鲜亮的时代底色。
奋力谱写现代化加查建设新篇章。持续带动各族群众共同参与核桃种植、藏鸡养殖等特色产业,在携手耕耘中深化交往交流交融;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打造民族团结示范景区和民族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让各族群众共享发展红利;持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投资3.4亿元实施和美乡村建设,让各族群众共筑美好家园;通过大力宣讲民族团结先进典型故事,推动形成“民族团结之花”与“乡村振兴之果”同向发力、同频共振的良好格局。深化“党建+基层治理+民族团结”模式,将民族团结融入村规民约、融入日常管理、融入群众生活。精准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不断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全县未发生涉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或事件。着力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深度融合,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非遗四级名录体系,使哲巴卓舞、木碗制作等非遗项目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成为群众增收与文化自信的“金钥匙”;在传承春节、藏历新年等传统节日的基础上,融入民族团结汇演、农产品展销和“三下乡”活动,搭建起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多元平台,走出了传统文化现代适应之路。全县实现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文化繁荣进步和社会长期稳定,各族群众生活品质全方位提升,成果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实现整体性跃升,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加查经验分享。
今日之加查,民族团结之花扎根于交往交流交融的土壤中,盛开于共同奋斗的征程上。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在奋斗的道路上并肩前行,共同谱写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篇章。
编辑:巴桑卓玛
- 一周新闻排行
- 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