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谋划数字经济新布局
5月13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省人民政府关于数字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并就我省数字经济发展情况开展专题询问。报告透露,我省谋划数字经济新布局,将研究制定新一轮支持政策;因地制宜布局建设世界级、区域支柱型、区域特色型数字产业集群。
5个示范场景担起“国家任务”
报告透露,我省聚焦核心电子元器件、高端芯片、基础软件、核心工业软件等产业链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推广“车芯”协同攻关模式,支持企业牵头产业链上下游组建创新联合体,开展协同攻关和产业化,累计实施数字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700余项,推动构建自主可控产业生态,已在部分关键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形成一批创新技术和拳头产品。
我省推动数据应用赋能。首创“赛道+合伙人+场景”机制。以我省重点产业为赛道,优选高质量数商作为合伙人,以产业链图谱编制数据图谱,谋划高价值应用场景。数据驱动低空经济多领域创新场景打造等5个示范场景入选国家首批重点联系示范场景的建设任务。
全国率先开展省级大数据企业认定
在产业上,我省注重梯次培育,推动数字产业聚链成群。2024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落地项目963个,拟投资金额总计4281.52亿元。
我省实施数商高质量发展行动,率先在全国开展省级大数据企业认定,累计培育1732家省级大数据企业,推动1083家企业获融资授信333.96亿元,56家进入上市后备库。
我省优化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等领域重点企业服务保障,推进长鑫、晶合、华鑫微纳等一批标志性、引领性项目建设。晶合集成显示驱动芯片市占率全球第一,视涯消费类硅基OLED产品市占率全国第一、全球第二,科大讯飞星火大模型迭代升级、保持领先。
研究制定新一轮支持政策
谈到下一步工作时,省发改委主任陈军在报告中透露,我省将谋划数字经济新布局,编制“十五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及重点领域专项规划,开展数字经济立法工作,研究制定新一轮支持政策,引导各地立足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构建差异化、协同化的区域发展格局,实现优势互补、联动共进。
我省将以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建设为主抓手,谋划实施一批数据要素改革创新举措,完善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制度体系,强化公共数据、企业数据资源开发利用、高效流通,构建一体化数据市场运行机制。聚焦“6178”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开展“数据要素×”行动,建设一批高质量数据集,打造一批标杆应用场景,赋能实体经济创新发展。
前瞻布局5G-A和万兆光网
我省将抢占数字产业新赛道。具体来说,将立足我省发展基础,完善产业政策和支持举措,创新招引培育机制,锻长电子信息制造业,补短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打造“数据徽商”品牌,繁荣活跃数据产业生态。结合未来产业培育壮大工程,前瞻布局量子计算、通用人工智能、未来网络、元宇宙等数字领域未来产业。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契机,利用大模型、数字孪生、扩展现实等数字技术,壮大柔性生产、虚拟制造、网络视听、动漫游戏、电子竞技等新业态新模式。
我省将挖掘实数融合新动能。开展“人工智能+”行动,赋能千行百业发展。深入推进“安徽智造”,探索绘制数字化转型场景图谱,“一链一策”开展重点产业数字化协同改造,推动重点集群和园区数字化转型,推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此外,我省将秉持适度超前、共建共享原则,统筹推进数据基础设施科学布局、协调发展。前瞻布局5G-A、万兆光网,促进卫星互联网发展。
支持合肥等地打造世界级集群
为了实现产业发展新集聚,我省将因地制宜布局建设世界级、区域支柱型、区域特色型数字产业集群,引导技术、资金、人才等各类资源要素向集群汇聚。
其中,支持合肥等科研人才雄厚地区,对接全球数字技术发展趋势,立足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基础,打造世界级集群。支持芜湖、滁州等产业基础良好地区,完善产业生态,打造机器人、低空、光伏等区域支柱型集群。支持皖北、大黄山等地区开发开放规模场景,发展智慧农业、数字文旅等区域特色型产业集群。
安徽商报 元新闻记者 武鹏
- 一周新闻排行
- 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