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金珠村驻村工作队用实干赢民心
在琼结县加麻乡,有一个特殊的村落——金珠村,它还有一个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名字“解放村”。在这里,第十四批驻村工作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为民服务”的真谛。他们以“百日走村入户大调研”为契机,从村民最关心的“小事”入手,推出了一系列暖心举措,赢得了全村上下的一致好评。
理发不用愁,服务送到家门口
“以前理发得跑县城,来回要大半天,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免费剪发,太方便了!”村民洛桑的话,道出了许多金珠村村民的心声。
金珠村距离县城较远,由于交通不便,理发成了村民们的“烦心事”。驻村工作队在“百日走村入户大调研”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刻行动。他们四处协调资源,将村委会的一间24平方米值班室改造成了温馨的“爱心理发店”。
店内配齐了理发椅、梳妆台以及剪刀、吹风机等设施设备,还请有理发经验的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队员担任“理发师”,驻村工作队副队长嘎玛色珍便是其中一员。
考虑到村里行动不便的老人和残疾人出门困难,驻村工作队还贴心推出“上门服务”。“不用出门,在家就能剪头发,非常方便!”77岁的老人白玛多吉坐在自家院子里,擦拭着刚洗完的头发,笑得合不拢嘴。
只要村民有剪发的需求,驻村工作队队员们从不会推辞。他们会第一时间放下手头工作,收拾好剪刀、推子、围布,揣着工具包上门。从梳理头发到细致修剪,始终耐着性子,让每位村民都能满意。
截至目前,这间小小的“爱心理发店”已累计为村民服务23场次,成了村里最受欢迎的“便民小站”。
党团茶馆里,政策甜茶一起品
每天清晨,金珠村的党团茶馆总是热闹非凡。村民们在这里喝甜茶、聊家常,还能了解最新的政策。
过去,村里没有固定的聚会场所,信息交流很不方便。驻村工作队便协助打造了这个集学习、宣传、活动、服务于一体的“党群之家”。
走进党团茶馆,墙上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海报、民族团结相关照片格外醒目。每周,驻村工作队都会在这里组织开展主题党日、政策宣讲等活动,队员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医保政策、乡村振兴知识,村民有疑问可随时提出,有困难能当场反映。
自今年7月运营以来,党团茶馆已开展活动6场次,吸引300多人次参与,真正成了党群干群的“连心桥”。
村民巴珠说:“驻村工作队不是光听不做,我们说的每一件‘小事’,他们都记着、落实着,咱们看着都心里暖洋洋的。”
暑期托管班,家长放心娃开心
“以前一到暑假,我就发愁,白天要去地里干活,孩子没人管,学习也落下了。今年有了补习班,驻村工作队还会辅导孩子功课,我们家长也能安心干活了!”村民普布卓玛对驻村工作队充满感激。
驻村工作队入户走访时发现,暑期不少孩子因家长忙于农活而处于“无人看管”状态,同时返乡大学生也缺乏实践机会。
于是,一个“双赢”的想法应运而生——开设“七彩假期”暑期补习班,邀请村里的返乡大学生担任“临时老师”,为孩子们免费辅导功课。
为了让孩子们学得开心、吃得放心,驻村工作队还专门对接扎囊县爱心企业扎囊瑞泱音乐餐吧,争取到3000元资金,每天为孩子们提供免费营养午餐。餐食有肉、有菜、有米饭,孩子们吃得香,家长更安心。
金珠村的孩子们在补习班里收获了知识和快乐,家长能安心务工务农,返乡大学生也找到了实践舞台。小小的补习班,不仅解了群众的“心头忧”,更让文明实践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扎了根。
除此之外,金珠村还开设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夜校班”,提升村干部的语言文字使用水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入驻以来,每一次入户走访、每解决一个群众难题,都让我对驻村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第一支部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央金说。
路过党团茶馆,听着党员群众讨论政策、喝茶聊天的热闹声;暑期里,看着孩子们吃着热乎的午餐,认真听返乡大学生辅导功课——这些瞬间让央金格外触动。“群众的满意度从不是口号,而是在他们脸上的笑容里,藏在拉着我们说‘贴心话’的举动里,这份认可也是我们继续干下去的最大动力。”
金珠村第十四批驻村工作队沉下身子,从群众最关心的小事入手,用心用情解决村民的“急难愁盼”,用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让村民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与关怀。
谈及下一步工作,央金态度坚定:“我们绝不会松劲,会把入户脚步踩得更深,对收集的问题一一跟进、闭环解决,把调研成果真正变成群众受益的实事。不管是民生小事还是发展大事,我们都会守在村里,和群众一起把日子过得更有奔头。”
从解决“理发难”到搭建“连心桥”,再到守护“暑期补习班”“夜校班”,金珠村驻村工作队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只有点点滴滴的实干。他们把“为民服务”的宗旨融入每一件小事,用行动赢得村民的信任和认可,让“解放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编辑:巴桑卓玛
- 一周新闻排行
- 精彩视频